59,570
次編輯
變更
add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前身为太原工学院附中,成立于1958年。学校位于美丽的汾河西畔,毗邻[[太原理工大学]]、[[万柏林区人民政府]]、[[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中国煤炭博物馆]],人文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全校39个教学班(初中20个,高中19个)六六轨制,是一所市属的公立全日制完全中学。
== 鉴赏 ==
虞允文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他不仅在金兵进犯的[[紧急关头]]率部队[[阻击]]敌人、几乎[[全歼]]金军战舰,京口之战令敌人闻风丧胆,而且有一支犀利的笔为抗金呐喊。《宋史》说他“以文章进必抑其轻浮,以言语进必黜其巧伪”。《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就是他的代表作。
文章作于宋孝宗即位之初。此时,完颜亮南侵的金军被全线击退,前线的捷报极大地鼓舞了南宋统治集团内主战派的抗战热情,这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可战之机” 的背景。在具体陈述可战之机前,文章先简要地论证了为什么必战的原因。自金兵攻入开封,徽、钦二帝被金人北掳而去,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受着空前的劫难……作者并没有一一列出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而是用一句话概括: “乃真不共戴天之仇。” 在作者看来,抗金复国是合 “天地之大经,《春秋》之大义”、“天下之人有口者,类能言之” 之事。从这段短短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奔涌在作者胸中的那股浩然正气。
接下来,文章直接进入主题。作者冷静、细致而缜密地分别陈述了九种可战之机。
第一、二、三条,是对宋高宗、宋孝宗的颂扬之辞,是一些奏章中常见的臣子奉承君主的话。但文中用来与此作对比的金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相互残杀事件却是事实。如金熙宗皇统九年 (1149) 完颜亮杀掉金熙宗自立为帝,完颜亮南侵失败后部下完颜宜等举兵叛变,正隆六年五月契丹诸部造反等。这些都可以看出虞允文作为抗金的一员主帅对时局的关注,时刻不忘报仇雪耻。正如《宋史》对他的评价: “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高宗曾叹曰: “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第四、五条理由主要是分析人心的向背。沦陷区人民的抗金复国决心和“中原豪杰” 的 “率众内附”是赢得这场反入侵斗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南宋王朝之所以能长期偏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南北人民自发的抗金斗争致使金统治者对宋王朝不能一举吞并。而南宋统治者畏敌如虎妥协投降的最根本原因也正在于他们看不到人民中蕴藏的力量。虞允文正是在各路义军的配合下才取得了采石之战的胜利,因此他对这一点感受特别深。除了人和外,作者还分析了地利和天时。“自收复陕西三路,得兵、得马、得粮、得形势之地”,这是地利; “虏中去岁久旱,蝗飞蔽野”,我方“蝗不入境,岁事大熟”,这是天时。最后,作者将上述种种理由浓缩在两句话中:“彼久盛当衰,此久弱当振。”与其说这是“天道自然之理”,还不如把它看作是一个爱国将领对抗金复国的深深的企盼。
正面陈述了主张抗金的九条理由后,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批评朝廷长久以来“议论未一,措置未当,未有可战之实”,从反面告诫统治者不下决心抓住可战之机的后果。当然,虞允文的奏章到底并没有得到宋孝宗的采纳,南宋统治者始终没有抓住可战之机,但南宋的爱国将士们用生命写成的爱国主义的篇章,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ref>[https://www.vrrw.net/wx/10316.html 虞允文《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原文及鉴赏]</ref>
==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