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潘天寿

大小無變化, 5 年前
昌硕老人厚爱 海派一拍即合
===昌硕老人厚爱 海派一拍即合===
潘天寿27岁去上海,后任教上海美专。[[诸闻韵]]、[[诸乐]] 兄弟把他引荐给了吴昌硕。当时上海是全国艺术氛围最浓的地方。潘天寿拜谒了八十高龄的吴昌硕。老人十分器重这位二十六七岁的浙江同乡,在书画交往中,称其“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并以此书写一副对联相赠,又作七古长诗加以勉励。这五年中留下的代表作品并不太多,《蔬果图》、《拟伍翁墨荷图》、《秋华湿露图》均可看出学习吴昌硕的痕迹。题款也多取吴昌硕惯用的条式长款,连字体也开始有些靠近。潘天寿初学海派画风,但不久又力求摆脱吴昌硕的影子。江南常有把不识时务的人称为“寿头”、“阿寿” ,此时一种“阿寿”的称呼出现了。这既有亲呢之感,也含有上述之意。因为大家认为潘天寿学吴昌硕学得这么好,还要脱开,实在寿头寿脑,有点儿发傻<ref name="卢炘2000">{{cite book|author=卢炘|title=潘天寿|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64p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isbn=978-7-5434-3992-4}}</ref>。
潘天寿受吴昌硕影响很深,笔墨颇得吴昌硕神韵,浑厚凝重,十分大气。他虽比吴小五十余岁,却在魄力气度上与吴颇为接近,所以他与吴派画风一拍即合,很快成为吴派中的健将。文艺界普遍认为吴昌硕有三高足:第一[[陈师曾]]、第二潘天寿、第三[[王个簃]]。他们的艺术成就都为中国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f> {{cite news | url =http://art.people.com.cn/n1/2018/0122/c226026-29779389.html | title =王个簃与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等师友们的轶闻趣事 | author =施作雄 | date =2018-01-22 | publisher =art.people.com.cn | accessdate =2019-04-15}}</ref>
5,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