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唐书·列传·卷二

增加 6,286 位元組, 1 年前
add
==粤语方言十大特色==
一是声调、音节比较丰富。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粤方言韵尾保留较好,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方言朗读更上口。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词汇。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中。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粤语方言沿用较多古汉语词汇,主要是单字词,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畀(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涫水(开水)、謦欬(交谈)、下昼(下午)、趁圩(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如“菜”叫“餸”,“能干”叫“㔹”,“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俚语,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蹿,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畀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粤地名多用涌、沥、甫等;称小东西用“仔”,如“刀仔”、“凳仔”、“人仔”等;称外国的东西为“番”,如叫老外叫“老番”等;粤语方言将车船停靠叫作“埋站”,结账叫做“埋单”。
五是吸收外来语成分多。唐宋时期吸收阿拉伯语,如邋遢(脏),清至民国时期则大量吸收英语,如波(球),呔(车胎),的士(出租车),花臣(花样),菲林(胶卷),士的(拐杖),士巴拿(扳手),买飞(买票)等。特别近年来,粤语方言的发展变化较大,吸收很多外来语,词汇创造量十分丰富,甚至将英语直译成粤语方言,如将party说成“派对”;show说成“大骚”;cool说成“酷”;等等。
六是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粤语方言的名词重叠成分多。如口多多(多嘴)、心思思(心想)、眼白白(睁眼)等;或者将动词、形容词重叠,如搞搞震(搞事)、湿湿碎(小意思)等。
多定语后置。粤语方言将“客人”说成“人客”;将“公鸡”说成“鸡公”;将“母鸡”叫做“鸡乸”、“鸡项”。等等。这些用词都带有古粤语痕迹。
粤语方言含双宾语的句式,语序排列正好同普通话颠倒。如普通话习惯说“我给你送礼物”,粤语的习惯说法是“我送礼物俾你”;普通话说“你先吃”,粤语方言说“你食(吃)先”,等等。粤语方言是“主语+谓语+直接宾语(事或物)+间接宾语(人)”,两个宾语的语法词序与汉语不同,如粤人喜欢说“我年纪大过你”,中原人则说“我年纪比你大”。
七是喜用民间俚语。请看下面一段粤语方言:昨天“潮流兴”“炒更”,今日有兴“跳槽”。今日“老细”“[[炒鱿鱼]]”,听日话唔定你会“炒”“波士”。所以你要自己“执生”,就系“食自己”。上一段话尽管你每只字都认识,但其中的意思只有懂粤语的人才明白,粤语方言的奥妙堪值品味。
八是颇具特色的歇后语。粤人在日常言语中喜欢掺进生动、幽默、谐趣的歇后语作为口头禅。如:扮猪吃老虎——诈傻扮懵,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等等。一些歇后语的表现手法也非常丰富,有比喻性的,如“蚕虫师爷——自困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牛嚼牡丹——唔识花共草”;有假借性的,如“死鸡撑饭盖——死顶”,“半夜食黄瓜——唔知头定尾”,“隔夜油炸鬼——没厘火气”;有双关性的,如“打破沙盆——问到笃”,“二打六——未过斤两”,“黄皮树了哥——唔熟唔食”,“无掩鸡笼——自出自入”;有谐音性的,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有典故性的,如“姜太公封神——漏了自己”,等等。
 
 
[[File:新唐书50.jpg|缩略图|[http://www.wattsn.com/content/181015065809935.html 新唐书-张皇后]]]
'''新唐书·列传·卷二'''出自《新唐书》,此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ref>[http://ab.newdu.com/book/mb70.html 新唐书-古文典籍网]</ref>
59,5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