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潘天寿

增加 7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潘天寿善于以书画之法入印,另具一格。他的篆刻,有书法中凝重苍劲的笔调,有绘画中奇倔壮阔。最能代表他治印造诣的,是那方他常用的白文"潘天寿印" ,这是正宗的汉卬风格,运刀全用中锋,刚中有柔,巧中藏拙,拙中藏巧.以挺细取胜,颇得汉印中"军假司马"、"关中侯印"、"都亭侯印"、"安阳侯印"的神髓<ref name="邓白1988">{{cite book|author=邓白|title=潘天寿评传|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rKxAAAAIAAJ|year=1988|publisher=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ref>。潘天寿追求画面的“明豁” ,因而他特别注意了画中空白的运用,而且他把落款也作为画面构成的重要因素,运用得得心应手。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潘先生有两方印是他灵魂的写照,一方是“一味霸悍”,中国画以前讲究的是书卷气,不要霸悍,但是潘先生就强调一味霸悍,这种霸悍之气到今天,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中国人的雄强之气,另外一方印叫做“强其骨”,我们骨气要强起来,顶天立地、铮铮铁骨,这两方印是解读潘天寿先生绘画非常重要的导引。<ref>[{{cite news | url =http://art.people.com.cn/n1/2017/0503/c226026-29250917.html | title = 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大展开幕 一味霸悍与强其骨]| author =陈耀杰 | coauthors =刘倩 | date =2017-05-03 | publisher =art.people.com.cn | accessdate =2019-04-15}}</ref>  
===奇崛肆意的行草书 成就最大===
潘天寿先生书名为画名所掩。[[吴第之]]生前亦著文称“潘先生的书法功力很深、先从钟太傅、颜鲁公、史孝山入手,后学魏晋碑,参以明黄道周、倪元瑙和近代沈霖史各家、形成自己豪迈朴茂的风格、几乎无施不可.其造诣甚或在画之上。”潘天寿的笔墨造诣最被人称道的是用笔,[[黄宾虹]]曾称赞其“笔力打鼎” ,潘天寿自己认为画家用笔是借鉴了书法的用笔,书画同源,中国画的笔墨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笔墨的延伸和发展。如今书法理论界普遍认为潘天寿堪称二十世纪书法大家
潘天寿27岁去上海,后任教上海美专。[[诸闻韵]]、[[诸乐]]三兄弟把他引荐给了吴昌硕。当时上海是全国艺术氛围最浓的地方。潘天寿拜谒了八十高龄的吴昌硕。老人十分器重这位二十六七岁的浙江同乡,在书画交往中,称其“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并以此书写一副对联相赠,又作七古长诗加以勉励。这五年中留下的代表作品并不太多,《蔬果图》、《拟伍翁墨荷图》、《秋华湿露图》均可看出学习吴昌硕的痕迹。题款也多取吴昌硕惯用的条式长款,连字体也开始有些靠近。潘天寿初学海派画风,但不久又力求摆脱吴昌硕的影子。江南常有把不识时务的人称为“寿头”、“阿寿” ,此时一种“阿寿”的称呼出现了。这既有亲呢之感,也含有上述之意。因为大家认为潘天寿学吴昌硕学得这么好,还要脱开,实在寿头寿脑,有点儿发傻<ref name="卢炘2000">{{cite book|author=卢炘|title=潘天寿|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64pAQAAIAAJ|year=2000|publisher=河北敎育出版社|isbn=978-7-5434-3992-4}}</ref>。
潘天寿受吴昌硕影响很深,笔墨颇得吴昌硕神韵,浑厚凝重,十分大气。他虽比吴小五十余岁,却在魄力气度上与吴颇为接近,所以他与吴派画风一拍即合,很快成为吴派中的健将。文艺界普遍认为吴昌硕有三高足:第一[[陈师曾]]、第二潘天寿、第三[[王个簃]]。他们的艺术成就都为中国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f>{{cite news | url =http://art.people.com.cn/n1/2018/0122/c226026-29779389.html| title =王个簃与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等师友们的轶闻趣事 | author =施作雄 | date =2018-01-22 | publisher =art.people.com.cn | accessdate =2019-04-15}}</ref>
美术史上说,潘天寿学吴不泥吴,吴昌硕感叹:“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开我最远,大器也。<ref>[{{cite news | url =http://collection.sina.com.cn/dfz/henan/sh/2017-05-05/doc-ifyeychk7033625.shtml | title =120岁的潘天寿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date =2017-05-05 | publisher =collection.sina.com.cn | accessdate =2019-04-15}}</ref>”吴昌硕在《读阿寿画山水障子》诗中,称他"龙湫飞瀑雁荡云,石梁气脉通氤复,久久气与木石斗,无挂碍处生阿寿。寿何况兮颀而长,年仅弱冠才斗量<ref name="林树中1994">{{cite book|author=林树中|title=吴昌硕年谱|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JJaxAAAAIAAJ|year=1994|publisher=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ref>"
===艺专十年 画出自己的面目===
===2015年拍卖市场 拔头筹===
2015年5月17日嘉德拍卖大观-中国书画珍品拍卖会上,潘天寿的代表作《鹰石山花图》从6800万起拍,经过数十轮竞拍,最终拍出2.43亿元,被神秘买家电话买走。该作品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约23.3平尺。<ref>{{cite news | url =http://news.163.com/15/0517/21/APRK1K2100014Q4P.html| title =潘天寿画作《鹰石山花图》拍出2.43亿元天价 | date =2015-05-17 | publisher =news.163.com | accessdate =2019-04-15}}</ref>
潘天壽巨幅作品多藏於博物館,市場少見,每次出現都引來關注,創出天價。《鷹石山花圖》採用了潘天壽獨創的山水與花鳥相結合的創作圖式。所寫內容則由其花鳥畫中經典的鷹石、山花、野草等元素構成,捨 去了文人畫逸筆草草的隨興,在當時反傳統呼聲此起彼伏的大環境下,最大限度地結合傳統養分與時代精神,開拓出全新的花鳥畫創作體系。該圖畫面所見除黑、白之外,用色大約可歸納為青、綠、赭、紅、黃五種, 並以潘氏經典的滿幅構圖的框架結構布局,以大的框架撐滿畫面,從整體看,畫面動勢 加上題款、印章的位置的安排,呈「井」或 「口」字,比傳統構圖的「s」形、「之」字 形更具平面效果。追求畫面結構的平面性, 亦是潘天壽花鳥畫構圖的最大特點之一。成畫以來即為世欘目,經各方展覽、著錄前後計20餘次。2005年中國嘉德春拍以人民幣1171.5萬元成交,時創潘天壽作品價位紀錄;十年後再現市場,自人民幣6800萬元起拍,經過近一小時的鏖戰,在冷靜的市場調整期中,以成交價人民幣2億7945萬元 再次打破潘天壽作品價位歷史紀錄,成為年度中國藝術品第一高價<ref name="典藏拍賣大典編輯部2016">{{cite book|author=典藏拍賣大典編輯部|title=2016 書畫拍賣大典 II: 中國近現代書畫編|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IcDAAAQBAJ&pg=PT10|date=26 April 2016|publisher=典藏藝術家庭|pages=10–|id=GGKEY:S9623TNH47T}}</ref>。
===2018年 再创拍卖价新高===
在2018年11月20晚举行的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暨25周年庆典拍卖“大观”夜场,此前备受关注的潘天寿指墨巨构《无限风光》以2亿元底价起拍,经多轮激烈竞逐,被电话委托席的戴维以2.5亿元落槌,加佣金2.875亿元成交,成为大观夜场第二个亿元标的,刷新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此画取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诗意:“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该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潘天寿的《无限风光》于同年创作,翌年7月在《人民画报》刊载<ref>[{{cite news | url =http://collection.sina.com.cn/auction/pcdt/2018-11-21/doc-ihmutuec2174010.shtml | title = 潘天寿《无限风光》2.875亿元成交 刷新拍卖纪录]| date =2018-11-21 | publisher =collection.sina.com.cn | accessdate =2019-04-15}}</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6,8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