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8
次編輯
變更
陈瑸
,無編輯摘要
==生平==
清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年),闰五月二十三日巳时,公生于海康东湖村;去雷城东洋之十五里。<ref> 「雷州府志」:『陈璸,海康东湖村人』【按「陈氏家谱」:『村名又称南田。雍正二年,移居郡城东门内;在府县城隍庙之前。庙旁旧有钟楼,故今咸曰「钟楼陈氏」』。</ref>
</ref>
== 着作历史评价== 陈瑸逝世后,台湾人民感其恩德,纷纷立祠纪念他。关于祠内塑像《[[粤屑录]]》(刘世馨)是这样记载的:"祠内所塑像,是自台湾附海送舶来者。闻百姓塑公像二,一留台,一还雷。塑像时百姓环集数公须若干,茎其黑白长短,皆百姓如式自镊已须,交塑匠共成之。非甚德盛,孰能如斯!" 以史为鉴。陈瑸之所以得到人民的爱戴,留下不可磨灭的政绩,首先在于他的为公、为民的思想,虽有其时代的局限,但他创业以民为本的精神,今天仍 有 《 借鉴的作用。 其次,[[ 陈 瑸]]的以身作则,是使政治 清 端 明的关键所在。他能"率之以廉",曾将应得的俸银三万两捐以修理炮台等公事。官庄岁入,他也"悉以归公,秋毫不染"。康熙54年(公元1715年)冬,闽浙总督入京,陈瑸暂兼总督事,奉命巡海,他自带行粮,摒绝沿途供顿,同时把所属公费一万五千两,拨充公响,用于地方事业。在个人生活上,做到"衣御布素,食无兼味。,生活十分俭朴。但凡是于民有利之事,他便尽力而为,往往是"不动声色,焕然一新"。 再次是作风深入。陈瑸经常去郊野询访疾苦,遇到灾荒,身先士卒,深入现场抗灾,还常微服暗访,掌握情况。如[[康熙]]53年( 公 元1714年)间饥荒,他单骑履田勘察,减轻百姓田赋;对街访市肆,也常巡察,采取整顿措施,使市场繁荣,经济发展。他还深夜躬巡学区,听到读书声,则重奖之,鼓励读书。 ==个人作品== 瑸服御俭素,自奉惟草具粗粝。居止皆於事,昧爽治事,夜分始休。在福建置学田,增书院学舍,聘主讲,人 文 集》 日盛。雍正中,入祀贤良祠。乾隆初,赐其孙子良举人;子恭员外郎,官至知府。尝言:"贪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历官应得银数十万两,俱交公费或济民,卒时仅一布袍 、 衾而已。官民感泣。 《 陈 [[清代七百名人传]]》载圣祖嘉曰"从古清臣亦未必有如伊者"。康熙五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清端。瑸著有 清端 集八卷,凡文七卷, 诗 集 一卷,《[[四库总目]] 》 等书 传于世 。
==纪念==
1.[[台湾]][[台南市]][[台南北极殿|北极殿]],便刻有陈璸的神像予以祭祀。该庙亦有陈璸所献的「辰居星拱」匾,落崁年份是康熙癸巳(1713年)仲冬{{r|卓}}。
==参考文献==
{{reflist|refs=
<ref name="卓">{{cite book|author=卓克华 |title=《从寺庙发现历史─台湾寺庙文献之解读与意涵》 |publisher=扬智文化 |isbn=957-818-526-X |date=2003-11 |pages=页244}}</ref>
{{end box}}
[[Category:陈姓|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