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沈光文

移除 2,126 位元組, 5 年前
維護清理:修改侵權內容
</div>
'''沈光文'''({{lang-nan|Sím Kong-bûn}};{{bd|1612年|10月18日|1688年|8月8日|catIdx=S沈}}),字'''文開''',號'''斯庵''',法號'''超光''',自稱'''寧波遺老''',是[[南明]]時期的文人、官吏;後半生流寓[[台灣]],留下不少紀錄當時台灣風土民情的詩文,被譽為「海東文獻初祖」、「臺灣漢語古典文學之祖」,曾參與「東吟社」,與[[張煌言|張蒼水]]及[[徐孚遠]]等人並稱[[東寧三子]]。對台灣漢文傳播與教育有深遠影響,甚被稱為「台灣孔子」。
==生平==
生於[[浙江]][[鄞縣]](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是[[陸九淵]]門人[[沈煥]]的後裔,名神宗朝布政使[[沈九疇]]族曾孫 ;家學以禮為主<ref> {{Cite book | author = 龔顯宗 | title =台灣文學家列傳| publisher =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 date = 1997 | pages = 1 }} </ref>
===求學與考試=== 明[[萬曆]]四十年九月二十四日(1612年10月18日),'''沈光文'''生於[[浙江]][[鄞縣]], 崇禎三年(1630年) 參加 ,在浙江 鄉試 中副榜 崇禎九年 (1636年),以明經貢太學, 入北京[[ 國子監]],後轉[[ 南京]] 國子監 <ref>劉昭仁,《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6),頁30。</ref>。在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自縊,沈光文跟隨[[楊文驄]]監[[鄭鴻逵]]及[[鄭彩軍]]於京口;在1645年,沈光文擔任[[錢肅樂]]領軍鄞軍所奉的紹興魯王的太常博士,並參預錢塘畫江之師,因紹興淪陷,隨魯王逃至廈門、馬祖、金門,同時晉升工部郎中,後任兵部職方郎中<ref name="龔顯宗編著 2012">{{cite book|author=龔顯宗編著|title=《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增編:紀念沈光文誕辰400年》|location=臺南市|publisher=[[南市文化局]]|year=2012| pages = 41-45 }}</ref>。
===南明===崇禎十七 1648 (1644年) 他奉魯王之命,與[[ 李自 ]] 、鴻逵聯絡,來往琅琦、閔安與金廈之間,但後來魯王 攻入北京,4月25日[[崇禎帝]]自縊 明朝滅亡。沈 光文 滯留金門,後 隨[[ 黃宗羲陳仕京]] 避歸浙 入廣 。弘光元年(1645年) 、在肇慶朝永曆帝時 沈光文參預瀝錢家軍,魯王[[朱以海]]授 累遷 為太 常博士。1646 樸寺少卿。1650 沈光文參預畫江之師。<ref name="龔顯宗編著 2012">{{cite book|author=龔顯宗編著|title=《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增編:紀念沈光文誕辰400年》|location=臺南市|publisher=[[南市文化局]]|year=2012|}}</ref>{{rp|41-45}}5月到6月 奉命監鄭鴻逵 攻破浙江、福建一帶 魯王撤退至舟山群島一帶,由於舟山 後廈門失 將拒絕接納進駐,跟隨魯王的人士在舟山附近海上漂流數月。1646年9月 控制廈門的 聯與[[ 成功奪去 彩]]勢力接魯王到廈門。1648年清軍打下廈門,魯王移駐浙江 鴻逵兵權 ,沈光文 暫時脫離魯王南至廣 退隱於粵 1651年2月 白沙。1651年 ,清 軍破廈門及 兵攻佔 舟山,魯王 的人馬避到金 逃至廈 門,沈光文 前往[[金門]]會合。不久,廈門 為調停魯王 金門成為 鄭成功 的勢力範圍 魯王等 奔走兩人之間,1652年與[[沈宸荃]]兩 就滯留金門 搭著小船 但鄭成功惡 魯王 到颱風漂來台灣 以致 光文等人生活窮困。<ref name="a1">翁佳音. 〈史實與詩: 宸荃下落不 末清初流寓文人 沈光文 漂至台灣宜蘭,後到台南,遇到先他至台的兄長,後結識[[鄭芝龍]] 虛與實〉《文史臺灣學報》第7期. 2013年12月.部下[[洪陞]]</ref>{{rpCite book | author = 龔顯宗 | title =台灣文學家列傳| publisher =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21date = 1997 | pages = 2-233 }}</ref>。
=== 沈光文,透過兄嫂的薦介,見 達臺灣===1661年 當時的荷蘭總督富爾普,總督尊沈光文為賓師,希望他作為荷蘭與明鄭的聯絡人,但郭懷一事件後,荷蘭人對漢人偏見日益加深 [[ 又加上 鄭成功]]率軍 謠言漸傳,荷蘭人開始監視沈光文,被曾被懷疑是間諜而被囚禁拷問,後雖被釋放 鄭成功 但使沈光文在台 生活卻很困苦,只能躬耕自己,甚至向他 馬也由金門移到台灣。1662年6月 借米。1661年, 鄭成功 過世 攻台 鄭氏王朝陷入王位繼承爭奪 荷蘭人投降 ,鄭成功 許多留在金門的將領紛紛向清國投降, 得知 沈光文 當年農曆7月 台灣,十分驚喜,以禮相待,並贈予許多軍晌 帶家眷買船要到福州時 此外 遭遇颱風被帶到台灣。 沈光文 還見 台灣後短暫住在府城街上 一些老友,十分開心 這時期寫了 久就移至目加溜灣 少推崇鄭成功之詩作 也就是現 的善化居住。<ref name="a1"></ref>{{rp|23-31}}晚年沈光文組織「東吟詩社」 政治、經濟、教育方面給了鄭成功不少建議 後來他移 於[[ 目加溜灣 社]] (今[[臺南市]][[ 善化 區]] 對當地[[西拉雅族| 教導 原住民]]做出了一些 讀書、並從事簡單的 醫療 工作<ref> {{Cite book | author = 劉昭仁 | title = 海東 教方面的貢 初祖沈光文| publisher = 秀威資訊科技 | date = 2006 | pages = 32-34}} </ref>  
不到半年,鄭成功因病去世,沈光文與其他遺臣謀立魯王,因而使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生厭,沈光文屢次朝殺身之禍,這時期他的詩作充滿了遁世之念和思鄉之情,在此憂危之中,他起了出家的念頭,在1665年於大崗山辦普陀寺出家,法號超光<ref> {{Cite book | author =龔顯宗 | title =台灣文學家列傳| publisher = 身後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 date =1997 | pages ==清[[康熙]]二十七年七月十三日(1688年8月8日) 10-13 }} </ref>。但後來在王忠孝的斡旋下,減輕鄭經憤怒 ,沈光文 病逝 再度能自由出入於內北路諸番社間 葬於 後在 目加溜灣社 (今善化區坐駕里) 定居,後來繼位的鄭克塽對他待遇有佳 在1683年鄭克塽向清朝投降,閩浙總督邀請 沈光文 以及隨鄭軍入台的儒士 出仕 例如[[王忠孝]]、[[辜朝薦]]、[[郭貞一]]、[[李茂春 (明鄭)|李茂春]]、[[許吉景]]等人以詩 但沈光 寫下 拒絕 台灣第一批漢字 他;諸羅縣令屢次拜訪,接濟他 生活<ref> {{Cite book | author = 劉昭仁 | title = 海東 學作品,在 獻初祖沈光 學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 | publisher = 秀威資訊科技 | date = 2006 | pages = 36-37}} </ref> 尤其 晚年, 沈光文 邀請諸羅縣令季麒光等十四 獨自在台流寓多 組成「東吟社」,1685 ,留下一些感時懷身和記述當地風土民情的 文;其中後者尤 作合編 可資研究[[十七世紀]]以前島上情形 《福臺新詠》 極為珍貴的第一手 由沈光 字資料 作序
==沈光文赴臺時間之爭論== 有關沈光文到達臺灣的時間,正確記載的文獻直到1984才重新出土,確認沈光文是在1662年鄭成功去世不久後,因 海上遭遇颱風而到臺灣的。<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class="wikitable"|-|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Shen_Kuang-Wen_Monumental_Pavilion.JPG/320px-Shen_Kuang-Wen_Monumental_Pavilion.JPG" width="250" ><br>[[ 善化車站]]前的沈光文紀念亭。|-|}</div>由於各式文獻記載長期混亂,對沈氏來台時間的研究有1649、1651、1656、1662年等多種說法。官方則多偏向認為沈氏比鄭成功還要早到台灣,譬如2015年11月2日,台南市善化區區長仍然說:「沈光文於明永曆5年(1651年)來台,從事教化庶民的志業,努力提升文化工作,教育不分貴賤、漢番,有教無類,被喻為『台灣孔子』,市政府也以『開台文化祖師』尊稱。」<ref>〈台灣孔子沈光文誕辰 賴清德祈願獨占鰲頭〉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8943</ref>  ==相關文獻資料==最早的沈光文傳記是1685年( 熙24年)出版的[[季麒光]] 著《蓉洲文稿》,書中的〈沈光文傳〉記載:「……辛卯(1651) 二十七 ,從肇慶至潮州,由海道抵金門;督院李公聞其名,遣員致書幣邀之,斯菴不就。 七月 ,挈其眷買舟欲入泉州;過圍頭洋,遇颶風,飄泊至臺。……」 <ref name="a1"></ref>{{rp|18}} 1724年(雍正2年)出版的[[黃叔璥]]著《臺海使槎錄》,書中的〈沈文開傳〉記載:「……辛卯(1651 十三日(1688年8月8日 年,從肇慶至潮州,由海道抵金門;當事書幣邀之,不就。七月挈眷買舟赴泉;過圍頭洋,遇颶風 飄泊至臺。……」 <ref name="龔顯宗編著 2012">{{cite book|author=龔顯宗編著|title=《 沈光文 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增編:紀念沈光文誕辰400年》|location=臺南市|publisher=[[南市文化局]]|year=2012|}}</ref>{{rp|34}} 1745年(乾隆10年)沈光文同鄉[[全祖望]]的《鮚埼亭集》出版,書中的〈沈太僕傳〉記載:「……辛卯(1651)由潮陽航海至金門。閩督李率泰方招來故國遺臣,密遣使以書幣招之。公焚其書 病逝 返其幣。時粤事不可支。公遂留閩,思卜居 泉之海口。挈家浮舟,過圍頭洋口,颶風大作,舟人失維,飄泊至臺 目加溜 。時鄭成功尚未至,而臺灣爲荷蘭所據。……」社(今善化區坐駕里)<ref name="龔顯宗編著 2012">{{cite Cite book|author= 龔顯宗編著劉昭仁 |title= 《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增編:紀念沈光文誕辰400年》|location=臺南市|publisher=[[南市文化局]]|year=2012|}}</ref>{{rp|36}}  這些文章雖都顯示沈光文於1651年到臺灣,但後面文句提及當時的政府官員是[[李率泰]],顯示沈氏抵台的時間點在 海東 文獻 上存有矛盾,故史學界一直眾說紛紜。上述文章皆提及,沈光文是由於當時的清國官員邀他見面,沈氏乘船要過去時卻被颱風帶到臺灣。在季麒光的〈沈光文傳〉是「督院李公」,全 望的〈沈太僕傳〉是「閩督李率泰」。但是,清時期[[李率泰]]於1656年至1658年擔任[[閩浙總督]],1658年後,浙閩兩省各設總督,李率泰於1658年至1664年擔任福建總督。1651年時的浙閩總督是[[陳錦]],並不是李率泰。 直到1984年,中國廈門大學重新點校出版[[蔣毓英]]纂修的臺灣第一本志書《[[臺灣府志]]》,書中有關沈光文的記載,基本上依季麒光之文。由文章可知,最早記載 沈光文 的《蓉洲文稿》〈沈光文傳〉在付梓時漏印「壬寅」(即1662年)二字。<ref name="蔣毓英纂修,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 2004">{{cite book|authorpublisher = 蔣毓英纂修,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秀威資訊科技 |titledate = 《臺灣府志》2006 |locationpages = 臺北市|publisher=[[文建會]]|year=2004|32-34}}</ref>{{rp|111-114}} 1689年(康熙28年)出版,[[蔣毓英]]纂修的《臺灣府志》,書中〈沈光文列傳〉有關沈氏的記載:「……辛卯(1651)年,從肇慶至潮州,由海道抵金門。'''壬寅'''(1662),八閩總制李公率泰聞其名,遣員致書幣邀之,斯菴不就 七月,挈其眷買舟欲入泉州;過圍頭洋,遇颶風,飄泊至臺,不能返棹,遂寓居焉。……」 <ref name="蔣毓英纂修,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 2004">{{cite book|author=蔣毓英纂修,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title=《臺灣府志》|location=臺北市|publisher=[[文建會]]|year=2004|}}</ref>{{rp|254}}
== 著作 ==
|}
</div>
後人為紀念 沈光文 事蹟,除了建有紀念碑,還有以其為名 定居 道路、橋樑等等以資紀念。在[[台南市]][[善化區]]有 許多相 關的紀念 名稱 事物 ,有光文 、光文路、光文陸橋(又稱北仔店陸橋)、斯庵橋(位於光文路)、光文樓(位於善化國中內)、沈光文紀念碑(位於光文路北側,於1978年9月建立)、沈公光文教學處遺址紀念碑(位於善化國中前、於1998年10月建立)、沈光文紀念廳(位於[[善化慶安宮]]內,於2006年1月22日開館) 、善化火車站廣場的沈光文紀念亭(2012年啟用),在2018年,由 地企業家林昭園特別贈送善化區公所2尊沈光文銅像,一尊將放置於善化慶安宮、另一尊則放於台糖善糖文 縣鹿港鎮 園區 有縣定古蹟 善糖 武廟內的[[ 化園區也將另新闢沈光 開書院]]以及戰後改名的「 紀念園區<ref>{{cite news | author =李其樺| url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1027002834-260405?chdtv | title = 企業贈沈光 銅像 紀念園區明年 國小」(日本 幕 | publisher = 中 代為鹿港第二公學校) | date =2018-10-27}}</ref> 於1982年10月1日([[中秋節]])入祀[[ 善化慶安宮]] 主祀天上聖母,在1982年雕塑了沈光文的金身,安座於後殿, [[ 五文昌 帝君]] 列供奉。 祀,但2006年另建了一間「 沈光文紀念 亭(位於[[善化車站]]前,2012年9月23 廳」<ref>{{cite news | author = 黃 彥昇 | url =https://tw.news.yahoo.com/%E9%80%99%E5%80%8B%E7%A5%9E%E6%98%8E%E5%BE%88%E5%B0%91%E8%A6%8B-%E6%B5%B7%E6%9D%B1%E6%96%87%E7%8D%BB%E5%88%9D%E7%A5%96-%E6%B2%88%E5%85%89%E6%96%87-070600856.html | title = 這個神明很少見/「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 publisher = 今 落成啟用) 新聞NOWnews | date = 2018-09-21}}</ref>
每年9月27日,善化會舉行沈光文誕辰紀念活動,由於沈光文曾在詩作中形容菊花像他孤傲的個性,強調自己的忠貞,諷刺隨波逐流的人,因此善化區公所誕辰祭典時,特地規劃種菊祈福儀式來紀念<ref>{{cite news | url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28944 | title = 〈南部〉「台灣孔子」沈光文 小檔案 | publisher = 自由時報 | date =期2015-11-02}}</ref>。 另外其他在彰化縣鹿港鎮,有縣定古蹟文武廟內的[[文開書院]]以及戰後改名的「文開國小」(日本時代為鹿港第二公學校)。在台南延平郡王祠內有「明太樸寺少卿沈光文神位」,[[台南一中]]的校歌歌詞亦中有「思齊往哲 光文沈公」句以紀念沈光文。
沈光文的故鄉[[浙江省]][[寧波市]]將原[[星光沈氏宗祠|沈氏宗祠]]闢為沈光文紀念館,以示紀念,2017年1月被確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參考文獻 ==
{{Reflist|2}}
== 參考資料 ==
* [http://202.107.212.147/web02/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180 寧波文化網•歷代先賢•沈光文]
* [http://shcha.qov.tw/shchab5.htm 綜觀善化文化•沈光文紀念廳]
 
*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subject_name=%E8%87%BA%E7%81%A3%E6%AD%B7%E5%8F%B2%E4%BA%BA%E7%89%A9%E5%B0%8F%E5%82%B3--%E6%98%8E%E6%B8%85%E6%9A%A8%E6%97%A5%E6%93%9A%E6%99%82%E6%9C%9F&subject_url=toolbox_figure.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xml_id=0000008559 沈光文.台灣記憶]
5,4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