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

增加 14,131 位元組, 1 年前
add
本段分析全国经济资源、生产交通和民情风俗。关中地当四方中心,历史悠久,出产丰富;三河鼎足而立;邯郸、燕、洛阳、齐、邹、鲁、三楚、颍川、南阳等地各有特产,可以大力开发而互相交易。只有努力开发本地资源,通过贸易来积聚财物,才能有利于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足。
 
== 注释 ==
 
  [1]开关梁:打开关塞和桥梁、渡口,任人来往。梁,即津梁,指渡口、桥梁。
 
  [2]弛山泽之禁:允许人民开发山中矿产和河湖渔业资源。弛,放松。
 
  [3]贾(gu):商人。
 
  [4]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汉朝实行的移民政策之一。把各地有钱有势的人迁到京城,既可以使京师繁荣,又方便对其管理,免得在各地生事作乱。
 
  [5]汧(qian):秦县名,县治在今陕西陇县南,因有汧水,故名。雍:秦县名,县治在今陕西凤翔南。河、华:指黄河、华山。
 
  [6]膏:肥沃的土地。沃:润泽,肥厚。
 
  [7]虞夏之贡:虞夏时代规定的各地对中央朝廷的贡纳。
 
  [8]公刘:公刘是周民族的祖先,后稷的后代,约生于夏末商初,因避夏桀而迁徙,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有一定贡献。适:到。邠(bin):古邑名,在今陕西彬县东北。
 
  [9]大王:即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叫做古公亶父。初居豳,后被戎狄侵略,迁居在岐山之下,定国号曰周。到武王伐纣定天下,追尊他为太王。古公,号;亶父,名或字。王季:太王第三子,名季历,继太王为君,后传位给儿子姬昌,是为文王。岐:山名,在今陕西岐山县北。
 
  [10]丰:旧都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
 
  [11]镐:旧都名,位于丰都东北,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
 
  [12]地重:土地被看重。
 
  [13]重为邪:不轻易去做邪恶的事。重,难。
 
  [14]文:指秦文公,在位五十年(前765—前716)。德:指秦德公,在位二年(前677—前676)。穆:指秦穆公,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前621)。
 
  [15]隙:通。
 
  [16]献公:秦国国君,名叫师隰(xi),在位二十三年(前384—前362)。栎(yue)邑:又叫栎阳,在今陕西富平东南。
 
  [17]卻:同“隙”,通。
 
  [18]孝:指秦孝公,名叫渠梁,在位二十四年(前361—前338)。昭:指秦昭王,名叫则,在位五十六年(前306—前251)。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19]事末:从事工商业。
 
  [20]卮(zhi):即栀子,可用以做黄色的颜料。
 
  [21]御:相接。僰(bo):古族名,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古邑名,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当时为犍为郡的郡治所在地)为中心的今川南以及滇(今云南)东一带地方。僰僮:此指僰族人被当作奴隶贩卖到巴蜀来。
 
  [22]邛(qióng):指邛都,在今四川西昌东,当时为越嶲(xi)郡郡治所在地。筰(zuo):指筰都,在今四川汉源东北,当时为沈黎郡郡治所在地。所居部族为筰都夷,从事农牧,输出名马,叫做筰马。
 
  [23]四塞:四周有山岭阻塞。
 
  [24]褒斜:古道路名,是巴蜀经南郑通往关中的重要通道,因道路在褒、斜二水的河谷,所以叫做褒斜道。绾毂(wangu):绾,收束,控制。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25]以所多易所鲜:用多余的来换取所缺少的。鲜,少。
 
  [26]天水:汉郡名,郡治平襄,在今甘肃通渭西。陇西:汉郡名,郡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北地:汉郡名,郡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西北。上郡:汉郡名,郡治肤施,在今陕西横山东。
 
  [27]羌(qiang):古族名,居住在相当现在宁夏、青海、甘肃一带地方。
 
  [28]要其道:控制着它们的通道。要,束。
 
  [29]唐人:指尧。河东:古地区名,指今山西西南部一带地方,因地处黄河以东,故名。尧的都城在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属河东。
 
  [30]殷:即商。河内:古地区名,当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商朝曾先后建都于邢(今河南温县东北)、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朝歌(今河南淇县),都属河内地区。
 
  [31]河南:古地区名,当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地区。东周建都洛阳,属河南。
 
  [32]三河:即前三句中所指的河东、河内、河南。
 
  [33]更居:轮流居住。
 
  [34]都:建都。
 
  [35]纤俭:吝啬、俭朴。
 
  [36]杨:汉县名,在今山西洪洞东南。平阳:汉县名,在今山西临汾西南。贾(gu):此为通商义。翟(di):古族名,分为赤翟、白翟两支,春秋时期居住在今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地区。
 
  [37]种:古邑名,即蔚州,在今河北蔚县。代:汉县名,为当时代郡郡治所在地,在今河北蔚县东北。
 
  [38]石北:指石邑县之北。石邑,为汉县名,当时属常山郡,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
 
  [39]边胡:接近胡人居住的地区。胡,此指匈奴族。
 
  [40]矜懻忮(jizhi):以性情强硬耿直、脾气执拗为风尚。懻,强直。忮,忌恨。
 
  [41]好气:喜欢斗气。
 
  [42]师旅亟往:军队多次开往那地方。亟,屡次。
 
  [43]委输:由内地往前方运输供给品。奇(ji)羡:剩余。奇,余数。羡,多余。
 
  [44]羯羠(jieyi)不均:意为性情强悍,桀骜不驯。羯、羠,都是去势的公羊。
 
  [45]全晋之时:指春秋中后期尚未解体的晋国,正当全盛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晋国便不复存在。僄悍(piaohan):同“剽悍”,轻捷凶猛。
 
  [46]武灵王:战国时赵国国君,名雍,在位二十七年(前325—前299)。厉:鼓励。
 
  [47]陈掾:凭藉之意,指靠机会谋利。
 
  [48]温:汉县名,在今河南温县。轵(zhi):汉县名,在今河南济源。温、轵二县在汉代均属河内郡。上党:汉郡名,郡治在今山西长子西南。
 
  [49]赵:即战国时赵国,建都邯郸,在今河北邯郸市。中山:鲜虞族于春秋之末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国名,很小,都于顾,即今河北定县,以后被赵国吞并。
 
  [50]犹有句:大意是,在沙丘还有殷纣荒淫之时留下的后裔。沙丘,台名,在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据传当时纣王曾在此地喂养着很多禽兽。
 
  [51]懁(juan)急:急躁。懁,急。
 
  [52]仰机利:依靠瞅准时机而谋利。
 
  [53]椎剽:用锤击人,劫夺财物。椎,同“槌”。剽,劫掠。
 
  [54]作巧:制作巧伪之物。奸冶:奸荡淫冶。此句休字与上句起字相连,起、休犹言白天、晚上。
 
  [55]美物:此指漂亮男子。
 
  [56]倡优:古代对从事音乐、舞蹈、杂技、滑稽等艺术职业的人的总称。
 
  [57]跕屣(tiexi):拖着没有后跟的鞋子走路。跕,拖着鞋。屣,没有后跟的鞋。
 
  [58]漳、河:即漳水、黄河。
 
  [59]燕:汉代诸侯国名,建都蓟县。蓟县在今北京市郊。涿:汉郡名,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60]郑:春秋时国名,建都新郑,当今河南新郑一带地区。卫:春秋国名,辖今河南濮阳、淇县一带地区。
 
  [61]梁:当今河南开封一带地区,战国时属魏。汉代也有诸侯国梁,建都睢阳,在今河南商丘南。鲁:春秋诸侯国名,汉代也有诸侯国鲁,都在今山东曲阜建都。
 
  [62]重:稳慎持重。矜节:重视气节。
 
  [63]濮上句:公元前243年(秦王嬴政六年),秦兵侵魏,夺取了魏国二十座城池,接着又攻下朝歌,设立东郡,把魏国的附庸卫元君和他的部族迁到野王这个地方。野王:在今河南沁阳。濮上之邑:指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原为卫元君居住的地方,后秦国把东郡郡治设立在此。
 
  [64]勃、碣:指渤海、碣石。
 
  [65]通:通“连”,此为靠近意。
 
  [66]上谷:汉郡名,郡治沮阳,在今河北怀来东南。辽东:汉郡名,郡治襄平,在今辽宁辽阳市。
 
  [67]踔(chuo)远:遥远。踔,同“逴”,远。
 
  [68]希:同“稀”,少。
 
  [69]雕捍:像雕一样的猛悍。
 
  [70]乌桓:古族名,当时居住、活动在今内蒙通辽、林西一带。夫馀:亦古族名,当时居住、活动在今吉林长春一带。
 
  [71]秽貉:国名,当时建国在今朝鲜东北部。朝鲜:国名,当时建国在朝鲜西北部,都于平壤,后为汉武帝所灭,设为乐浪郡。真番:郡名,汉武帝时在朝鲜所设,郡辖今黄海北道、黄海南道和京畿南道等地。
 
  [72]阳:山南叫阳。
 
  [73]阴:山北叫阴。
 
  [74]齐带山海:山海像带子一样围绕着齐国。
 
  [75]临菑:春秋战国时齐国之都,在今山东临淄西北。菑,同“淄”。
 
  [76]地重,难动摇:意思是重视土地,不随便离开家乡。
 
  [77]怯于众斗:害怕集体打大仗。故下文说勇于持刺,即勇于个人的行刺,所以那里多打劫人的强盗。
 
  [78]五民:指士、农、工、商、贾(行卖叫商,设摊叫贾,但一般并不这样机械区分)。
 
  [79]邹:汉县名,在今山东邹县东南。滨:靠着。洙、泗:两条河的名字,在今山东,流经曲阜。
 
  [80]龊龊(chuo):注意小节而拘谨貌。
 
  [81]鸿沟:古运河名,起于河南荥阳,中经开封、淮阳,终于颍水。
 
  [82]芒:汉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永城西北。砀(dang):亦汉县名,县治在今河南夏邑东南。
 
  [83]巨野:古代湖泊名,在今山东巨野、梁山、郓城附近。
 
  [84]陶:即定陶,汉代济阴郡郡治在此,在今山东定陶西北。睢阳:汉代诸侯国梁的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
 
  [85]作:兴起。成阳:汉县名,县治在今山东菏泽东北。
 
  [86]雷泽:古湖泊名,在今山东菏泽、郓城附近。
 
  [87]亳(bo):古都邑名,商汤时都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南,相传汤曾居于此,又名南亳。
 
  [88]恶衣食: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全句谓不讲究衣食的好坏,能节俭过日子。
 
  [89]越、楚:即越国、楚国。三俗:东、西、南三个区域的风俗。
 
  [90]沛:汉郡名,郡治相县,在今安徽濉溪市西北。陈:汉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淮阳。汝南:汉郡名,郡治上蔡,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南郡:汉郡名,郡治江陵,在今湖北江陵西北。
 
  [91]剽轻:剽悍轻佻。
 
  [92]郢都:楚国旧都,即江陵,故址在今江陵西北纪南城。
 
  [93]巫:汉郡名,即巫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巴:汉郡名,郡治仍依秦设,在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北)。
 
  [94]云梦:古湖泊名,大约在今湖北中部长江两边。
 
  [95]陈在句:言陈在楚、夏交界的地方。
 
  [96]徐:汉县名,县治在今江苏泗洪南。僮:汉县名,县治在今安徽泗县东北。取虑:亦汉县名,县治在今安徽灵壁东北。
 
  [97]清刻:清廉刻苦。
 
  [98]矜己诺:重视实践自己的诺言。
 
  [99]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市。
 
  [100]东海:汉郡名,郡治郯县,在今山东郯城西北。吴:汉县名,县治在今江苏苏州市。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西汉时有诸侯国广陵,建都于此。
 
  [101]朐(qu):汉县名,县治在今连云港市西南。缯(zeng):汉县名,县治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北。
 
  [102]浙江:即钱塘江。
 
  [103]阖庐:春秋末吴国君主,当时五霸之一,在位十九年(前514—前495)。春申:战国后期人,名黄歇,号春申,曾做过楚国考烈王的相二十多年,封地在今江苏苏州一带。王濞(bi):即吴王刘濞,刘邦侄儿,高祖十二年(前195)被封为吴王,建都广陵(今扬州市)。景帝三年(前154),起兵叛乱,兵败被杀。
 
  [104]章山:章,是“彰”的借字,即汉故彰县,在今江苏安吉,属丹阳郡。章山,指故彰县的山。
 
  [105]三江:即当时的北江、南江、中江,分别指长江、吴淞江和芜湖宜兴间的一条从长江到太湖的引水河。五湖:统指太湖一带的湖泊。
 
  [106]衡山:汉初诸侯国,建都邾,在今湖北黄冈西北。九江:汉郡名,郡治在寿春,即今安徽寿县。江南:汉高祖刘邦时所置郡名,即丹阳。豫章:汉郡名,郡治在南昌,即今江西南昌市。长沙:郡名,汉高祖五年改为侯国,建都临湘,即今湖南长沙市。
 
  [107]郢之后徙寿春:楚国的都城叫郢,最后迁到安徽寿春,寿春也叫郢。
 
  [108]合肥句:言合肥这个地方,南边长江流域、北边淮河流域的各种货物,都可以从水路运到。合肥:汉县名,县治在今安徽合肥市。
 
  [109]鲍:干鱼。输会:聚集交会之处。
 
  [110]闽中:汉初闽越小国,在今福建福州市,汉武帝后隶属会稽郡。干越:即吴越。
 
  [111]堇堇(Jǐn)物之所有:意为出产的货物不多。堇堇,少貌。
 
  [112]更:补偿支出。
 
  [113]九疑:山名,在今湖南南部境内。苍梧:汉郡名,郡治在广信,即今广西梧州市。儋(dan)耳:汉武帝时所设郡名,郡治在儋耳,在今海南省儋县西北。
 
  [114]大:大略。
 
  [115]杨越多:意思是扬州和越地的风俗在这个地方占主要成份。杨,应作“扬”。
 
  [116]番(pan)禺:汉南海郡郡治所在地,在今广州市。
 
  [117]凑:凑集,意指集散地。
 
  [118]颍川:汉郡名,郡治在阳翟,在今河南禹县。南阳:汉郡名,郡治在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市。
 
  [119]夏人之居:曾经是夏朝人居住过的地方。
 
  [120]敦愿:诚实,忠厚。
 
  [121]武关:关名,在今陕西商南东南。郧关:古国名,在今湖北郧县。
 
  [122]盐卤:用池水熬的盐。
 
  [123]领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包括今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地方。领,同“岭”。沙北:据《史记正义》,说沙北就是池、汉以北。池、汉都是陕西水名。
 
  [124]火耕:先以火烧去地上杂草,然后播种。水耨(nou):浇水,除草。耨,本指小手锄,此处用以指锄草。
 
  [125]果隋:即果蓏(luo),统指果实。赢蛤:赢,同“螺”,蛤即蛤蜊。此泛指甲壳类可供食用的小动物。
 
  [126]呰窳(ziyu)偷生:偷懒混日子。呰窳,懒惰。
 
  [127]沂:即沂水,发源于山东沂源县,流经临沂,汇人泗水。
 
  [128]田畜而事蚕:既种田从事农业,又从事畜牧业,还养蚕。<ref>[https://www.vrrw.net/wx/28209.html《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原文、翻译及鉴赏]</ref>
== 注释 ==
59,5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