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南省

增加 6,640 位元組, 1 年前
add
植物资源的最大藏量在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类型中,热带森林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其中五指山属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热带森林以生产珍贵的热带木材而闻名全国,在1400多种针阔叶树种中,乔木达800种,其中458种被列为国家的商品材,属于特类木材的有花梨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等5种,一类材34种,二类材48种,三类材119种,适于造船和制造名贵家具的高级木材有85种,珍稀树种45种。
==含义==
 
命理,是生命的道理。<ref>[https://www.xingzuo.com/baike/bagua/79106.html 命理学家论命之五行论命]</ref>
 
命理,是人生命运的道理。
 
"命运"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命,即由命主的八字所组成的一定的排列组合,由它所反映的吉或凶,福或祸。二是运,即人一生所走过的每个阶段。"命"和"运"的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命运"。
 
杨易德认为:命运是一副牌,揭得好坏靠上天;打得好坏靠自己。所以我们了解命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好自己。此外,命运是一个力,而不是一个结果。这是一种命运相对论。
 
法理体系探源:
 
命理,俗称"算命",业内一般称之为"子平法",自汉代兴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运算依据和方法,从理论到技法,形成了一套完整、复杂的体系,因其许先潮预测准确率较高,深得中国民众的认可和喜爱,经久不衰。<ref>[https://home.fang.com/news/2017-06-12/25452848.htm 命理学家曹振霆:吉宅方位之寅山申向]</ref>
 
命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术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存史、研究的角度看,近年来,主要在史学(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经典古籍发掘及研究,两个层面展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史学研究方面,以《中国命理学史论》(陆致极,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刘国忠,200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董向慧,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禄命法千年沿革史》(梁湘润,2013年台湾行卯出版社)为代表,厘清命理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命理文化对当代的社会影响,开了个好头;
 
经典古籍发掘研究方面,以郑同、李锵涛、庄圆等学者专家为代表,点校或校订出版了一批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典籍,如《精校宋本五行精纪》、《兰台妙选评注》、《应天歌》、《耕寸集》、《醉醒集辑佚》等,为命理学在新时期的研究、运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文献。
 
朗宓榭教授的观点:"你可以否定八字算命的原则、出发点和前提,但是我们没法否定它们的系统性"。本人师从梁湘润老师,领会"合术归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命理学的"法理体系"中的多项系统进行实务操作,经过二十多年,上万个案例的研究和验证,深刻认知命理学符合"认识你自己"的哲学理念,是一种"人文关怀",在当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运用上的广阔空间。
 
但同时也发现,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命理学"法理体系"的内容严重缺失,系统不完整性的缺陷显现无疑,严重阻碍着命理学在"学"和"术"的领域深入发展。
 
因此,运用经典命理古籍发掘历代的研究成果,对命理学"法理体系"进行疏理、研究,"正本清源",恢复命理学的原貌,是摆在命理学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后子平法"的形成和现状
 
当代两岸命理界有"老五篇"之说,即认为所谓"子平法"的代表著作,就是《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滴天髓》、《穷通宝鉴》《子平真诠》等五本著作。
 
1949年之后,命理学在大陆处于"休止"状态,经历将近四十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易学在大陆复苏。1994年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术数全书》,第一版就达八千册之多,在大陆易学界影响很大。其中,由大陆易学学者孙正治(1957年出生)先生点校出版《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两本古籍。
 
他在这两本书的"序"中,一方面否定明代的《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称之为"杂而不精","不足以作为一种成熟的学说传世";另一方面,竭力推崇这两本书为"堪称中华命理学的大成之作",他还引用了民国命理学家方重审先生对这两本书的评述:《滴天髓》和《子平真诠》在诸多命理古籍中"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
 
"而且还进一步推崇说:《滴天髓》"正本清源","使命理学重归大道,并更加成熟";说《[[子平真诠]]》是学习命理学"循序渐进的课本","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云云。将"老五篇"实际缩水为"老两篇"。用专业的眼光看,其实,这两本书主要讲述了"旺衰""用神""格局"这三大技法,而且还没有讲透。
 
当时大陆的命理学爱好者混沌初开,一无所知,嗷嗷待哺。可以想见,在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引导下,爱好者自然把"用神"、"格局""旺衰"三大技法,认为是"子平学"法理真缔。
 
在业界,"用神"、"格局"、"旺衰",至今仍是流命的主流,甚至出现了单独的"格局派"、"旺衰派","用神派",自以为以一技就能平天下。。。。。。
 
命理学完整、丰富的"法理体系",被"阉割"、"窄化"得惨不忍睹。
 
台湾的状况也十分类似。1949年之后,命理学在台湾也有过一段"空白"期。1960年后,吴俊民教授《命理新论》,重视身强身弱,推崇选用神、格局顺逆,不知不觉将"子平法"定位于清代以后,甚至以为唐宋以来,一直都是如此,影响了台湾整整一代人。梁湘润老师认为,1949年后的六十年,达到"用神、日主强弱……玄学之边际极限。"
 
对内容丰富的"子平法"作严重的"窄化"、"简化"、"退化"处理,且荒谬地自以为是"子平法"的进步,作者将其定义为"后子平法"。
 
命理学于是陷入瓶颈:"会看书不会论命",即排出八字、大运之后,一直徘徊在"身强身弱、日格取中和、选用神"的怪圈。轻视"神煞法",更不知明代之前的"纳音法"、"诀法"、"生旺库法"等多种古法;导致实务论命的三个层面中,"命局"层面语焉不详;"大运"层面、"流年(流月)"层面,几乎一片空白。
 
为提高论断的准确性,丰富论断的内容,不少业者在运用"后子平法"的同时,或加入星命斗数、或加入奇门、六壬,进而展演到加入占卜、面相手相、姓名学、星座性格、水晶开运、风水改运、制解、吉祥物品……,多种预测术"大杂烩",命理学失去了本来面貌。这就是"后子平法"的形成和现状。
 
===动物资源===
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21种为海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和坡鹿。水鹿、猕猴、云豹等亦很珍贵。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中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
59,5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