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荫棠

增加 669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分类,增加注释
[[File:张荫棠1.jpg|缩略图|张荫棠]]
'''张荫棠''',[[表字|字]]朝弼,[[号]]少卿,又号憩伯,[[中国]][[广东]][[双水]]豪山乡人。曾以灼文为名中举。著名外交家,[[清朝]]最后一位驻[[美国]]公使,也是[[中华民国]]首位驻美国公使。<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6/zhangyintang.html 张荫棠(清末著名外交家)_新会清代人物专题_博雅人物网 2017年10月10日]</ref>
==生平==
# 振兴农工商业,开发矿产,革除苛政,废除[[乌拉]]差役,设立[[银行]];
# 改良风俗,办理一切“新政”;
# 设置西藏行部大臣、会办大臣等,分治外交、督练、财政、学务、盐茶、巡警、农务、工商、路矿等9局事务;<ref>[http://www.lotour.com/zhengwen/4/lg-jc-65201.shtml 清末,钦差大臣张荫棠在西藏的日子-乐途旅游网 2018年9月28日]</ref>
张还弹劾了原驻藏大臣[[有泰]]。这些措施激起了西藏农奴主们的恐慌和对抗,也引发了英国政府的抗议,新任驻藏大臣[[联豫]]也对张多有猜忌。张被迫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离开西藏,负责与英国谈判修订《[[西藏通商章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回京后授外务部右参赞。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张支持革命运动,遂称病辞去公使职务,转而接受[[孙中山]][[中华民国]]政府的任命,担任驻美国外交代表。清政府虽然任命[[施肇基]]继任驻美公使,但是施并未到任。[[1913年]],因为[[西姆拉会议]]召开在即,民国政府任命[[夏偕复]]继任驻美公使,将张调回国内,拟派作中方代表与会,但因英国坚持拒绝未果。
张此后拒绝了[[袁世凯]]的邀请,赋闲在家,1937年[[7月7日]],于[[七七事变]]当天在北京去世。<ref>[http://www.lunwenstudy.com/tongshi/20750.html 研究清末张荫棠被调离藏区的原因,近代史纲要论文_学术堂 2014年4月17日]</ref>
==重大事件==
随后,为使西藏官民支持和参与西藏改革,张荫棠亲自到拉萨[[春都会议]]上演讲,宣传"西藏百姓与中国血脉一线,如同胞兄弟一样",消除汉藏情感隔阂;讲说"生存淘汰之理",激发改革自强精神。为革新西藏,张荫棠先后向朝廷提出"治藏建议十九条"、"传谕藏众善后问题二十四条"等治藏方略,得到清政府采纳。张荫棠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包括革除神权政治,收回西藏治权;广设学堂,推广教育,创办汉藏文白话报;训练汉藏新军,加强武备;修好打箭炉、江孜、亚东牛车路;开设银行,振兴农工商业,开发矿产资源等。此外,张荫棠还建议在西藏成立隶属于外务部的交涉局,专门负责西藏地方的对外交涉,以此阻止英国与西藏的直接交涉。
张荫棠的治藏言行和政策无疑有利于强化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他本人也在藏人心目中树立了崇高威望,他带进西藏的花种至今仍被藏人称为 "张大人花"。遗憾的是,新政刚开始实施,张荫棠便于1907年7月被调往[[印度]]与英方谈判新的藏印通商章程,新政未能贯彻下去。<ref>[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5/06/24979226_0.shtml 张荫棠在西藏维护国家主权_资讯频道_凤凰网 2013年5月6日 ]</ref>
===晚清最后一任驻美公使===
《致外务部电英诱班禅请电有大臣阻止》。<ref>清末广东新会籍钦差大臣—— 张荫棠在西藏维护国家主权 .羊城晚报. 2013-05-06[引用日期2014-01-2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中国清朝军政人物、外交官]]
129,4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