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彭(北宋)

增加 32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王彭6.jpg|缩略图|王彭:字'''大年''',[[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人。[[王全斌]]之玄孙,凯之三子,诜之二叔。历仕[[凤翔府都监]],知婺、济、抚三州。与苏轼交好。]]
'''王彭''',字'''大年''',[[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人。[[王全斌]]之玄孙,凯之三子,诜之二叔。
==人物事迹==
文武双全,博学多才。早年从父([[王凯]])讨贼,为西北戍边名将。历仕[[凤翔府都监]], 知婺、济、抚三州。《[[王大年哀词]]》曰:“嘉佑末,予从事岐下。而太原王君讳彭,字大年,监府诸军。居相邻,日相从也。……问于知君者。皆曰:“此故武宁军节度使讳全斌之曾(玄)孙,而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讳凯之子也。”
===与苏轼的交往===
王彭生平事绩,以其与[[苏轼]]交游[[凤翔]]为例:[[宋仁宗]][[嘉佑]]六年岁末,年仅24岁的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辅助州官掌管文书。这是他于21岁中进士后第一次为官。苏轼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政治抱负,于寒冷的冬季踏上仕途,12月14日到达凤翔,从此步入他一生动荡不安的政治生涯。
嘉佑六年(1061),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嘉佑七年(1062),于政务之暇,倡导官民疏浚扩池,引城西北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作游之所。“喜雨亭”北面是一座高达数丈的“凌虚台”。史载“凌虚台”与“喜雨亭”同年落成,由凤翔知府陈希亮命名,并嘱苏东坡著文。
苏轼在凤翔结交了一些朋友,这些朋友,有的肝胆相照,终其一生;有的背道而驰、落井下石。一个叫马梦得的人原来在京城做小官,有一次在某个地方看到苏轼书写的杜甫的诗句,大概是劝人超脱俗务放旷自在的内容,没想到这个人竟然受到影响,弃官不做,跟随苏轼来到凤翔 。苏轼自然没能给马梦得以富贵,但马梦得无怨无悔,苏轼后来因为[[乌台诗案]]贬官[[黄州]],马梦得也来到黄州。苏轼没有饭吃,马梦得托自己的朋友——当地太守的关系,在[[黄州城]]东的东坡,为苏轼谋得数十亩田地,才使苏轼度过最困难的日子。另一个叫[[陈季常]],他是太守[[陈公弼]]的儿子,是一个有侠义精神的剑士
苏轼自然没能给马梦得以富贵,但马梦得无怨无悔,苏轼后来因为[[乌台诗案]]贬官[[黄州]],马梦得也来到黄州。苏轼没有饭吃,马梦得托自己的朋友——当地太守的关系,在[[黄州城]]东的东坡,为苏轼谋得数十亩田地,才使苏轼度过最困难的日子。另一个叫[[陈季常]],他是太守[[陈公弼]]的儿子,是一个有侠义精神的剑士。 王彭出身于将门,其父亲王凯,曾任马军副都指挥使,嘉祐六年去世,宋哲宗亲临祭奠。王彭颇有军事才能,苏轼与这样的人交往,对军事思想的形成,战守知识的积累大有裨益,这些也为苏轼以后出任兵部尚书、镇守定州提供了扎实军事基础。   后来,苏轼一直关注着王彭,他在王彭任婺州太守的制词中写道:“用法之久,不失仁恕;折狱之多,滋识情伪。其悉乃心,施于有政,不侮鳏寡,毋扰狱市”。到了晚年,还不时想起初仕凤翔时的挚友王彭,念叨着:“彭,恺(凯)之子,为武吏,颇知文章,余尝为作哀辞,字大年。”以后苏轼回京入值史馆,与王彭之侄、驸马都尉王诜成为挚友,似应与这一段与王彭交游有关。
===影响===
王彭逝世,苏东坡在《王大年哀词》中曰:   “嘉佑末,予从事岐下。而太原王君讳彭,字大年,监府诸军。居相邻,日相从也。时太守陈公弼驭下严甚,威震旁郡,僚吏不敢仰视。君独偘々自若,未尝降色词,公弼亦敬焉。予始异之。问于知君者。皆曰:‘此故武宁军节度使讳全斌之曾孙,而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讳凯之子也。少时从父讨贼甘陵,搏战城下,所部斩七十余级,手射杀二人,而奏功不赏。或劝君自言,君笑曰:‘吾为君父战,岂为赏哉?’予闻而贤之,始与论交。君博学精练,书无所不通。尤喜予文,每为出一篇,辄拊掌欢然终日。予始未知佛法,君为言大略,皆推见至隐以自证耳,使人不疑。予之喜佛书,盖自君发之。其后君为将,日有闻,乞自试于边,而韩魏公、文潞公皆以为可用。先帝方欲尽其才,而君以病卒。其子谠,以文学议论有闻于世,亦从予游。予既悲君之不遇,而喜其有子。于其葬也,作相挽之诗以饯之。其词曰:君之为将,允武且仁。甚似其父,而辅以文。君之为士,涵咏书诗。议论慨然,其子似之。奔走四方,豪杰是友。没而无闻,朋友之咎。骥堕地走,虎生而斑。视其父子,以考我言”。   苏轼在此哀词中,讲述了他与王彭真挚的友谊及深厚的感情。<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02f980102ysxm.html 北宋凤翔监军王彭,新浪博客 (2019-01-16 16:36:3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中国军政人物、北宋官员]]
129,5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