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0
次編輯
變更
重定向页面至人生的车站总有鸣笛(辛冬妹)
#重定向 [[人生的车站总有鸣笛(辛冬妹)]]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人生的车站总有鸣笛'''<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2021472/pexels-photo-1202147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人生的车站总有鸣笛》'''是[[中国]]当代作家辛冬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人生的车站总有鸣笛===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到站。”这话说得太好。说这话的[[朋友]],定然对车站有非同一般的感受。人与车站,车站与车站,两个点之间,总有人在奔波,总有人在上车,下车,出站,进站。总有人到了这个站,等待下一个站。这种奔波与等待,成为一些人的[[人生]]常态。
我有过刻骨铭心的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交通条件不好,从我工作的乡下到县城,相距不过二十公里,但要去一趟县城,赶车是必须的,因为一天就早上和下午两趟班车,错过了,就得等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因为赶趟车很难,即使赶上了,行车时间长,道路不平,车子摇晃得厉害,有时也不想坐班车,但又别无选择,有时周末,或者月末,总要回一次老家的,母亲在家,有田有地,农忙的时候要帮着做。以我的年纪,是主劳力,田里地里,按季节需要,总要忙上十天半月的。那时,赶班车就是我[[工作]]之外的一件大事。
后来到了另一个县城的乡下工作,依旧要不断地赶班车。记得第一次从县城坐车去乡下,早上买了票,到中午时分,还是没坐上车。一打听,才知道我要去的乡下只设过渡站,车站不报站名。错过了时间,一直等到下午发车,才勉强搭上了班车。到乡下时,天已黑了。黑灯瞎火的乡镇集镇,让人感觉很无助。有了这一次经历,之后坐车到乡下,再也没出过这样的“洋相”。
还有一次,去乙县的一个山村看一位挚友,从甲县到乙县,转了两趟车。在乙县汽车站候车室等车,正要到点的时候,车站广播说下雪,去往山村的班车不发车,愿意退票的当即退票,不愿退票的等通知。之后,有人纷纷退票,大都是当地人,不急着走吧。我是外地人,在这里中转一下,真正要去的地方是一个相距县城近百里的山村。既然是山村,路自然以山道为主,听说还是盘山路,上山一段,下山一段,弯弯曲曲,下雪天,没有哪个司机敢开车行走,更何况是班车。直到傍晚的时候,候车室要关门了,我才勉强去退了票,在车站旁边的一家小旅社[[登记]]住宿。直到第三天,天气转好,班车可以通行,我才急不可耐地坐上车。
不巧的是,挚友因为信息接收不畅,已经离开山村,回到县城了。也许,我与挚友在两个车站,她上车,我下车。再或者,两辆班车擦肩而过,一辆向山村进发,一辆向县城进发。那年月,车站与人,人与车站,不知要错过多少际遇,也不知要生出多少感慨。
因为工作关系,我后来离开乡下,到县城工作,又从县城到市区工作,家所在的地方和工作所在的地方,中间隔着[[车站]]。每到周末或特殊假期,奔向车站是常有的事。因为跑车站的频率高了,坐班车就有了一些经验,而且常常会自己设计车站,不必紧赶慢赶去往车站上车。渐渐地,在移动的车站,陆续有了一些熟悉的车友,彼此交换信息,交换乘车的最优线路,既省时又省力,还省些费用。长年累月,能剩下的费用还真不少……
时隔多年,工作和生活相对稳定了,买上私家车了,车站便渐渐远去。偶尔要去一个地方,比如北上广深,以前不太敢想,因为去一趟不容易。现在方便了,从过去的慢车到现在的动车、高铁,甚至飞机,实在方便了,来往之便捷,显然对车站的印象不再那么清晰,心里也没有什么乘车的纠结。
当然,还有不少人在为出行犯愁。新春佳节、黄金周等特殊节日,很多人为一张票犯难。站在车站,那种望眼欲穿的焦急,那份望穿秋水的等待,不在现场是很难[[感受]]到的。
不过,车站的熙熙攘攘依旧是常态。进入新时代,城市间的距离正在加速缩短,来往的行人也日益增加。因为生计奔波在城市间的人不少,因为工作每天奔走不同城市的人不少。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对车站的依赖,他们对车站的记忆,他们对车站的感受,是足以用人生感慨来书写得。
庆幸的是,这种奔波总有一种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会有一份喜悦萦绕心间,就在他们走出车站的时候,就在他们[[安全]]到家的时候,或者,在他们平安上车的那一刻,在汽车、列车开动的那一刻,清脆的鸣笛,从心间轻轻划过,回响在人生的某一个车站,某一趟旅行,某一回奔波,某一次相聚,某一个穿越城际的拥抱……<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辛冬妹,生于[[江西]]万载,资深媒体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人生的车站总有鸣笛'''<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2021472/pexels-photo-1202147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人生的车站总有鸣笛》'''是[[中国]]当代作家辛冬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人生的车站总有鸣笛===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到站。”这话说得太好。说这话的[[朋友]],定然对车站有非同一般的感受。人与车站,车站与车站,两个点之间,总有人在奔波,总有人在上车,下车,出站,进站。总有人到了这个站,等待下一个站。这种奔波与等待,成为一些人的[[人生]]常态。
我有过刻骨铭心的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交通条件不好,从我工作的乡下到县城,相距不过二十公里,但要去一趟县城,赶车是必须的,因为一天就早上和下午两趟班车,错过了,就得等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因为赶趟车很难,即使赶上了,行车时间长,道路不平,车子摇晃得厉害,有时也不想坐班车,但又别无选择,有时周末,或者月末,总要回一次老家的,母亲在家,有田有地,农忙的时候要帮着做。以我的年纪,是主劳力,田里地里,按季节需要,总要忙上十天半月的。那时,赶班车就是我[[工作]]之外的一件大事。
后来到了另一个县城的乡下工作,依旧要不断地赶班车。记得第一次从县城坐车去乡下,早上买了票,到中午时分,还是没坐上车。一打听,才知道我要去的乡下只设过渡站,车站不报站名。错过了时间,一直等到下午发车,才勉强搭上了班车。到乡下时,天已黑了。黑灯瞎火的乡镇集镇,让人感觉很无助。有了这一次经历,之后坐车到乡下,再也没出过这样的“洋相”。
还有一次,去乙县的一个山村看一位挚友,从甲县到乙县,转了两趟车。在乙县汽车站候车室等车,正要到点的时候,车站广播说下雪,去往山村的班车不发车,愿意退票的当即退票,不愿退票的等通知。之后,有人纷纷退票,大都是当地人,不急着走吧。我是外地人,在这里中转一下,真正要去的地方是一个相距县城近百里的山村。既然是山村,路自然以山道为主,听说还是盘山路,上山一段,下山一段,弯弯曲曲,下雪天,没有哪个司机敢开车行走,更何况是班车。直到傍晚的时候,候车室要关门了,我才勉强去退了票,在车站旁边的一家小旅社[[登记]]住宿。直到第三天,天气转好,班车可以通行,我才急不可耐地坐上车。
不巧的是,挚友因为信息接收不畅,已经离开山村,回到县城了。也许,我与挚友在两个车站,她上车,我下车。再或者,两辆班车擦肩而过,一辆向山村进发,一辆向县城进发。那年月,车站与人,人与车站,不知要错过多少际遇,也不知要生出多少感慨。
因为工作关系,我后来离开乡下,到县城工作,又从县城到市区工作,家所在的地方和工作所在的地方,中间隔着[[车站]]。每到周末或特殊假期,奔向车站是常有的事。因为跑车站的频率高了,坐班车就有了一些经验,而且常常会自己设计车站,不必紧赶慢赶去往车站上车。渐渐地,在移动的车站,陆续有了一些熟悉的车友,彼此交换信息,交换乘车的最优线路,既省时又省力,还省些费用。长年累月,能剩下的费用还真不少……
时隔多年,工作和生活相对稳定了,买上私家车了,车站便渐渐远去。偶尔要去一个地方,比如北上广深,以前不太敢想,因为去一趟不容易。现在方便了,从过去的慢车到现在的动车、高铁,甚至飞机,实在方便了,来往之便捷,显然对车站的印象不再那么清晰,心里也没有什么乘车的纠结。
当然,还有不少人在为出行犯愁。新春佳节、黄金周等特殊节日,很多人为一张票犯难。站在车站,那种望眼欲穿的焦急,那份望穿秋水的等待,不在现场是很难[[感受]]到的。
不过,车站的熙熙攘攘依旧是常态。进入新时代,城市间的距离正在加速缩短,来往的行人也日益增加。因为生计奔波在城市间的人不少,因为工作每天奔走不同城市的人不少。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对车站的依赖,他们对车站的记忆,他们对车站的感受,是足以用人生感慨来书写得。
庆幸的是,这种奔波总有一种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会有一份喜悦萦绕心间,就在他们走出车站的时候,就在他们[[安全]]到家的时候,或者,在他们平安上车的那一刻,在汽车、列车开动的那一刻,清脆的鸣笛,从心间轻轻划过,回响在人生的某一个车站,某一趟旅行,某一回奔波,某一次相聚,某一个穿越城际的拥抱……<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辛冬妹,生于[[江西]]万载,资深媒体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