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2017,最温暖的记忆(陈广伟)

增加 7,196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2017,最温暖的记忆'''<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2017,最温暖的记忆'''<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344030/pexels-photo-344030.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2017,最温暖的记忆》'''是[[中国]]当代作家陈广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2017,最温暖的记忆===

蔡汉顺先生的卷首语详细介绍了淡浦文化的渊源和发展,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亲近淡浦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资料。揭阳一行虽已过去半月,但是揭阳、淡浦的深厚文化底蕴却给所有与会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几十年来我走遍了中国的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如淡浦这样充满文化活力的地方并不多见。千百年来,淡浦“雄奇豪杰之士,风流俊伟之人辈出……文风鼎盛,薪火相传,蔚然成风”。对此我们已经从蔡汉顺先生本人以及他周围的朋友们身上体会颇深。揭邑名师郭笃士先生为淡浦村撰写的村联云:“黄花香远何妨淡,浦水常清流入村”。我们祝愿淡浦的紫荆花香远飘世界各地,清澈甘甜的浦水源远流长!同时,在《淡浦风情》一书即将付梓之际,表示热烈的祝贺!

认识刘莉是从国庆节那天招呼我“领娃”开始的,(“领娃”是告诉作者将自己的散文作品领走)至今已经两个多月了,尽管我和刘莉主编尚未谋面,却感觉已经和她认识了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新锐散文平台群里,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和每一位熟悉的不熟悉的人亲切地打招呼,回答各式各样的问题,语言充满友善和诙谐幽默,不管是早晨、上午、中午抑或晚上,她总是全天候地出现在群里,每天都能看到她为每一位作者的散文作品写上一段精彩的、提纲挈领的评语,然后在微信朋友圈里推出。你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她的存在。面对群里180多位文友,不管是在微信或者email里,刘莉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复问题,意思明了,[[言简意赅]],让人惊讶于她的“神回复”。如此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让我以为她的背后一定有一支庞大的团队在支撑……直至揭阳笔会,才得以见到刘莉的芳容,因为曾经在朋友圈里见过她的一幅单色头像,咋一见面,感觉她比照片上更年轻,更有朝气。她的笑容、笑声和落落大方的纯真让我感觉她有点像个孩子。

黎乐则是个谜一般的小女子,那天我和张开生老师、刘莉、黎乐坐在一桌吃饭,黎乐称呼张开生老师“老爹”,张老师指着我,随口对黎乐说,陈老师比我小一岁,你应当称呼大叔,谁知黎乐说“不行,我叫他大哥”,开始我有些不解,后来我听刘莉说起,黎乐在山西开会期间受到开生老师父辈一样的关爱,这才有了“老爹”这个称呼。刘莉和黎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女孩,刘莉爽朗明快,整天哈哈大笑,那笑声有着一种温暖的穿透力;黎乐从不哈哈大笑,有时显得矜持,有时显得妩媚,笑容也是浅浅的,一双大眼忽闪忽闪的,有时好像还有些淡淡的忧伤,因为从小在澳门长大,说话也跟内陆人不太一样,听着总觉得有点儿怪怪的,邪邪的。我跟刘莉说你们俩是标准的一正一邪,刘莉说,和黎乐在一起特别愉悦。昨天晚上刘莉宣布,明天将推出她刚刚完成的《黎乐,如妖的女子》,我立即大赞,因为黎乐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小妖。这是第一次看刘莉写的文章,确实功底深厚,文笔不凡,把黎乐这个小妖写得[[入木三分]]。

有道是 “文如其人”,阎刚老师的《三访淡浦》如同他那颀长的身材,俊美的脸庞,优雅的气质一样,散发着久久的淡淡的清香。揭阳会议期间我们俩一见如故,不仅是因为谈得来,还因为我们的祖籍都是山东,二人的身高也都属于山东大汉型的,只是他比我更具文人气质,更年轻,美女作家们围着他转也就不足为奇了。几杯酒落肚我们俩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于是他称呼我大哥,我称呼他兄弟,再加上祖籍也是山东的梅子,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阎老弟的文章又一次把我拉回了揭阳,拉回了淡浦,拉回了文化站,我仿佛闻到了功夫茶香,看见汉顺、来勤、俊高、逸仙几位兄弟正在为大家奋笔疾书,一幅幅书法作品各有其主,我的耳边又一次回响起蔡氏父兄们的二胡、板胡、扬琴演奏……哦,揭阳,那是我们大家永远难忘的福地。

赵阳在《揭阳在哪里》一文中说,喜欢揭阳,是因为揭阳和他的故乡寿阳都带有一个“阳”字,我说:“揭阳、寿阳、赵阳,三阳开泰,温暖的阳光灿烂着我们。”赵阳有着魁梧的身躯和一张阳光大男孩的脸庞,他的文章磅礴大气,引经据典,纵横自如,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把揭阳的今昔说得头头是道,我惊叹于赵阳的知识积累和文笔的优美。读了他的《揭阳在哪里》,让我急于啃下前些天他快递来的两本厚厚的大“砖头”。

张宝杰老师的诗歌《记住揭阳》声情并茂。一句诗一个场景,一行诗一段回忆……逸仙、明秀的信天游和秦腔,梅子、阎刚的[[湖北]]民歌,高亢悠扬的歌声一次次在[[耳畔]]回响,让我们[[如醉如痴]]……会场里、大街上、[[庙宇]]中,深巷里,赵阳、俊高两部单反抓拍的一帧帧欢乐瞬间看得我[[忍俊不禁]]。揭阳的每一个日子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谢谢您,宝杰大哥!

李锡文老师对历史人文知识的研究有着十分深厚的积淀,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侃侃而谈,史料确凿,语言精准,从南方的揭阳到北方的故乡,从传统的民俗礼仪到民间的说唱艺术,把南方和北方的民俗、民风和民族文化描绘得引人入胜;古今人物、文化典故随手拈来。不经意间,他已经将读者引入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思中去。

美女邓贵环的《站在这里,仰望一座名城》,从潮汕的功夫茶说起,在袅袅的茶香中品评当地的发达经济和文化盛世,记录了蔡氏宗祠的盛况。她把来自天南地北的蔡汉顺、姚逸仙、白来勤、董俊高、黄俊波等名家当场书写绘画的情境记述得[[栩栩如生]]。把一处处[[潮汕]]古民居和[[孔庙]]、[[城隍庙]]、[[揭阳楼]]以及[[丁日昌故居]]的参观心得讲述得从容不迫。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陈彦儒,中共党员,上海人,老三届高中生,上个世纪70年代去安徽宿县插队落户。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9,7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