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调歌头系列6-10首

增加 6,107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水调歌头系列6-10首</big>''' |- |<center><img src=http://www.hwjyw.…”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水调歌头系列6-10首</big>'''
|-
|<center><img src=http://www.hwjyw.com/cr/2010/0226/565649292.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hwjyw.com/resource/content/2010/02/26/4092.shtml 来自 中国华文教育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水调歌头系列6-10首

创作年代:南宋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辛弃疾]]
|}

'''水调歌头系列6-10首'''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出生在济南,成长期正值中原沦陷,北方人民的灾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ref>[http://www.hwjyw.com/resource/content/2010/02/26/4092.shtml 辛弃疾] 中国华文教育网</ref>

==正文==

'''水调歌头·岁岁有黄菊'''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悠然政须两字,长笑退之诗。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须辞。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重来楼上,一句端的与君期。都把轩窗写遍,更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水调歌头·渊明最爱菊'''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水潺湲,云澒洞,石巃嵸。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水调歌头·相公倦台鼎'''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孺子宅边水,云影自悠悠。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穹龟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金印沙堤时节,画栋珠帘云雨,一醉早归休。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

'''水调歌头·四坐且勿语'''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曾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使君千骑鼓吹,风采汉侯王。莫把骊驹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44.html 「辛弃疾」诗词全集 水调歌头系列6-10首] 诗词名句网</ref>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limixun/ 辛弃疾]古诗文网</ref>

==隐居生活==

1178年决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定居。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因受-被免职,归隐上饶。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辛陈之晤(见后文“名士相会”);鹅湖之会后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离职,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开禧三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xinqiji.html 辛弃疾]济南市 历城区人物网</ref>

==主要作品==

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其诗集《[[稼轩集]]》已佚。清人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为《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诗]]》录有其诗。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130,7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