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豳

增加 3,216 位元組, 1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豳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5a9288f4cf…”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豳 </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5a9288f4cfbb06ac.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3732&sid=596801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豳,读作bīn,本意指豳山,又用作古都邑名,也作"邠"。周后稷的[[曾孙公]]刘迁居于此,相传[[周代]]祖先即在此立国。在今甘肃省宁县、正宁、陕西彬县、旬邑县一带 。古公亶父率众由豳地所南迁于周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bīn

部首;
山(传统归豕部)

仓颉;
UMOO

字级;
二级

部外笔画;
10

总笔画;
17

五笔86;
EEMK

五笔98;
MGEE

笔顺编号;
13533342135333452

四角号码;
22770

统一码;
8C73

注音;
ㄅㄧㄣ
==基本字义==
◎豳 Bīn

〈名〉

Bīn(音宾)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彬州市,旬邑县西南一带。

豳州:州名。西魏时设置,隋废,唐仍为州,开元间改称邠州。即现陕西省彬州市。

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有诗七篇,其中多描写农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之一。

北魏皇兴二年(公元四六八年),在赵兴郡为[[华州]],州郡同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县城)。

太和十一年(公元四八七年),华州更名班州。

太和十四年,更班州为豳州。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五五三年),改豳州为宁州。

隋大业元年(公元六零五年),改宁州为北地郡。次年,改北地郡为豳州。大业八年,又改豳州为北地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改北地郡为宁州。

唐武德元年从宁州析置豳州(治在今陕西省彬州市)。

唐开元年间改称邠州。

现彬州、旬邑、正宁、宁县是被《诗经》所反复吟唱过的[[古豳]]之地。

姓。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补巾切《广韵》府巾切《集韵》《韵会》悲巾切《正韵》र�民切,ࠀ�音彬。《说文》周太王国,在右扶风美阳。本作邠,从邑分声。亦作豳,美阳亭卽豳也。民俗以夜市,有豳山。《诗·大雅》笃公刘,于豳斯馆。《诗谱》豳者,后稷曾孙公刘自邰出徙戎狄之地,今属扶风栒邑,在雍州岐山,北至太王避狄人处。岐阳,今凤翔府扶风县岐阳镇,乃太王之都,文王治岐之地,汉为美阳县。而公刘所居,乃今邠州,属陕西京兆府路,北魏置南豳州,[[西魏]]去南字为[[豳州]],唐明皇以字类幽,开元中攺为邠。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韵》逋闲切。与斒同。斒,烂色不纯也。

又通作㻞。《前汉·司马相如传》珉玉旁唐,玢豳文磷。《史记》作璸㻞。《注》㻞音班。文理貌。

又通作斑。《史记·司马相如传》被豳文。《注》著斑衣也。《前汉书》作斑。《师古曰》貙豹之皮也。省作豳。或作㟗。豳字原所从的豕字无右边的く。<ref>[https://www.zdic.net/hans/%E8%B1%B3 豳],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30,8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