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覃道善

增加 1,25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覃道善'''(1903~?)别名:仲明;籍贯:湖南石门<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8%A6%83%E9%81%93%E5%96%84(1903~%3F)%E5%88%AB%E5%90%8D%3A%E4%BB%B2%E6%98%8E%3B%E7%B1%8D%E8%B4%AF%3A%E6%B9%96%E5%8D%97%E7%9F%B3%E9%97%A8覃道善(1903~?)别名:仲明; 籍贯:湖南石门],爱问知识人 - iask.sina.com.cn/b...- 2012-4-17</ref>;黄埔四期,著有《第十军被围歼记》、《我在岳阳接受日军投降的回忆》等<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9%BB%84%E5%9F%94%E5%9B%9B%E6%9C%9F%EF%BC%8C%E8%91%97%E6%9C%89%E3%80%8A%E7%AC%AC%E5%8D%81%E5%86%9B%E8%A2%AB%E5%9B%B4%E6%AD%BC%E8%AE%B0%E3%80%8B%E3%80%81%E3%80%8A%E6%88%91%E5%9C%A8%E5%B2%B3%E9%98%B3%E6%8E%A5%E5%8F%97%E6%97%A5%E5%86%9B%E6%8A%95%E9%99%8D%E7%9A%84%E5%9B%9E%E5%BF%86%E3%80%8B%E7%AD%89 黄埔四期,著有《第十军被围歼记》、《我在岳阳接受日军投降的回忆》等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10-23</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 [[ 国民党 ]] 整编第七十一师师长<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4%BA%BA%E7%89%A9%E8%AF%B4%E6%98%8E----%E5%9B%BD%E6%B0%91%E5%85%9A%E6%95%B4%E7%BC%96%E7%AC%AC%E4%B8%83%E5%8D%81%E4%B8%80%E5%B8%88%E5%B8%88%E9%95%BF 人物说明----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一师师长],mren.bytravel.cn/Ce...- 2022-4-13</ref>
出生日期----1903 年
出生地点---- [[ 湖南 ]] 石门
国 籍 ---- 中国
== 个人生平 ==
覃道善,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期毕业,历任国民 [[ 革命 ]] 军第十八军十一师排、连、营、团长。 [[ 抗日战争 ]] 爆发后,任第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第七十六师副师长<ref>
[https://baike.sogou.com/v8401767.htm?fromTitle=%E8%A6%83%E9%81%93%E5%96%84 覃道善 ],搜狗</ref>。
== 人生历程 ==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重新命名组建的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简称新一军、新六军,下同〕、第五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前为七十四军〕、整编第十一师〔整编前为第十八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也是抗日战场上国军的五支英雄部队。这五支部队,在同日寇作战中战功赫赫,屡创强敌,为中国人打出了威风,誉满中外。抗战硝烟中诞生的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一九三六年三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重新命名组建的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简称新一军、新六军,下同〕、第五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前为七十四军〕、整编第十一师 〔整编前为第十八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也是抗日战场上国军的五支[[英雄]]部队。这五支部队,在同日寇作战中战功赫赫,屡创强敌,为中国人打出了威风,誉 满中外。抗战硝烟中诞生的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一九三六年三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 一九三七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一九三八年,装甲兵团   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二○○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十一军。一九三九年一月,番号又改为第五军,杜聿明任军长,下辖第二○○师〔师长戴安   澜〕、荣誉一师〔师长郑洞国〕和新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第五军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唯一的机械化军。在杜聿明统率下,该军注意训练,士气旺盛,号称新军,   一时蜚声全国。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中奋勇搏杀,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歼敌六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此役后郑洞国调升,带走荣誉一师,第五军由广西移驻云南,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调归其建制。 一九四二年三月,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赴缅甸对日 作战。三月上旬,第二○○师到达同古,接着便在此与日军发生第一次恶战,歼敌五千余人,在中国远征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由于孤军深入,日军凶悍,第二○○ 师被迫撤退。新二十二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四月中下旬,第九十六师又在平满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 敌人突破。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上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并于4月底开始撤退。第五军的第二○○师、九十六师历尽磨难,撤回 国内;而第五军军部、新二十二师及第六十六军的新三十八师则撤退至印度。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退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噩耗传 来,举国悲恸,蒋介石亲自为其举行葬礼,中共头目毛、周、朱、彭等均打电报表示哀悼。 第五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四万两千人,战斗中死伤七千三百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一万四千七百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掉性命的,当时的情景 实在是惨不忍睹。许多将士后来回忆谈起那段遭遇时,仍不免为之动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汉口组建第七十四军,俞济时任军长,下辖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师和俞 济时自兼师长的第五十八师。该军成立后不久就奉命参加淞沪会战,一战便名震淞沪,真乃"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参加完南京保卫战后,第七十四军被调至湖北沙市休 整,补充兵员。一九三八年,第七十四军又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十一月,该军开赴湘阴、长沙一带整训,并扩充为三个师,分别为第五十一师 〔师长王耀武〕、第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第五十七师〔师长施中诚〕。一九三九年,俞济时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一九四○年,俞济时升职, 由王耀武任七十四军军长,李天霞接任五十一师师长一职。王耀武对[[蒋介石]]的提拔感激涕零,立誓要将第七十四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一九
九四二 年三月, 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五军、第六军、第六 王耀武指挥七 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 ,开赴缅甸对日作战。三月 参加 旬,第二○○师到达同古,接着便在此与日军发生第一次恶 高会 战, 歼敌五千余人,在中国远征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由于孤军深入, 大败 日军 凶悍,第二○○师被迫撤退 新二十二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 第五十五师团。四月中下旬,第九十六师又 政部长何应钦曾 平满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敌人突破。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 国民参政会 的混乱 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 入缅 作战 失利,并于4月底开始撤退 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 。第 五军的第二○○师、九 六师历尽磨难,撤回国内;而第五 军部、新二十二师及第六十六军的新三十八师则撤退至印度。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退中不幸中弹 因作战有功 壮烈殉 。噩耗传来,举国悲恸,蒋介石亲自为其举行葬礼,中共头目毛、周、朱、彭等均打电报表示哀悼。
第五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四万两千人,战斗中死伤七千三百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一万四千七百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掉性命的,当时的情景实在是惨不忍睹。许多将士后来回忆谈起那段遭遇时,仍不免为之动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汉口组建第七十四军,俞济时任军长,下辖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师和俞济时自兼师长的第五十八师。该军成立后不久就奉命参加淞沪会战,一战便名震淞沪,真乃"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参加完南京保卫战后,第七十四军被调至湖北沙市休整,补充兵员。一九三八年,第七十四军又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十一月,该军开赴湘阴、长沙一带整训,并扩充为三个师,分别为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第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第五十七师〔师长施中诚〕。一九三九年,俞济时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一九四○年,俞济时升职,由王耀武任七十四军军长,李天霞接任五十一师师长一职。王耀武对蒋介石的提拔感激涕零,立誓要将第七十四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一九四一年三月,王耀武指挥七十四军参加上高会战,大败日军。军政部长何应钦曾在国民参政会上说,这次作战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第七十四军因作战有功,国民 [[ 政府 ]] 特颁军中最高奖旗--飞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七十四军也一时名声大噪,被誉为"抗日铁军"。
==参考来源==
[[Category:军政人物]]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