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钟世镇

移除 31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钟世镇.jpg|缩略图
|center|[httpshttp://imagephotocdn.sosohu.com/view?q=%E9%92%9F%E4%B8%96%E9%95%87%E9%99%A2%E5%A3%AB&src=tab_www&correct=%E9%92%9F%E4%B8%96%E9%95%87%E9%99%A2%E5%A3%AB&ancestor=list&cmsid=771eb9d16f7fbfe85e6f4f5fb2323c83&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84#id=4f498d905adfb885a5a3e71c64257806&currsn=0&ps=59&pc=59 20150623/mp19778166_1435030708324_6.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19778166_101753 来自搜狐]]]
| 图像说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25年9月24日
[http://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8eaae5eaf9c6695435cc3a83e63a9f57&site=xueshu_se 钟世镇——中国临床解剖学奠基人] ,百度学术</ref>,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ref>[http://www.sohu.com/a/314458731_120053913 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 世纪院士的“配角人生” ] ,搜狐</ref>,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 。
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 。1985年晋升为[[南方医科大学]] [[ 教授 ]] ,编著国际第一部《显微外科解剖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ys/46491593.html 钟世镇] ,中国工程院</ref> 。2000年出版1000万字的《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2002年担任数字化虚拟人系列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现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
钟世镇教授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开拓了古老传统学科与新兴前沿学科间的交叉科研领域,开展了工医结合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是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领域的开拓者<ref>[http://xueshu.baidu.com/s?wd=%2C%E4%B8%AD%E5%9B%BD%E6%95%B0%E5%AD%97%E4%BA%BA%E5%92%8C%E6%95%B0%E5%AD%97%E5%8C%BB%E5%AD%A6%E9%A2%86%E5%9F%9F%E7%9A%84%E5%BC%80%E6%8B%93%E8%80%85%E9%92%9F%E4%B8%96%E9%95%87&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c_hit=1 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领域的开拓者钟世镇] ,百度学术</ref>。
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有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他的应用解剖学设计,为临床术式创新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 
钟世镇早年从事中国人体质调查研究工作。曾在《解剖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并参加中国解剖学会的《中国人体质调查》专著的编委会工作,为中国人的体质资料积累和整理作出一定的贡献。钟世镇认识到传统的单纯描述形态结构为主的解剖学科研模式,不能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也难于符合医学生的教学要求。为此,他与一批解剖学者和临床学工作者密切协作,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医学发展需要为主的现代临床解剖学新体系。他创办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担任了美国和法国两个国际临床解剖学期刊助理主编和执行编委;在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专业委员内,建议成立"临床解剖学专业组"。他在组建学术组织、培训学术队伍、创办学术园地,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成为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他在1988~1991年间,承担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的《临床解剖学丛书》部主编任务,完成了有4个分册300多万字的巨著。这部丛书的出版,在中国临床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上,树立了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
''' 为中国显微外科发展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 
钟世镇结合显微外科发展的迫切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剖学研究,既把显微外科技术操作中有关的人体结构加以系统化,又把临床各类术式创新的解剖学依据,加以整理,将分散零星的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例如:临床上先后有过近百种的皮瓣、肌瓣、骨瓣创新性术式,但缺乏严格系统的理论依据,造成命名重叠、莫衷一是。钟世镇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依据人体结构的特点,概括提升为带规律性的血供类型。把这些带原则性的理论体系高度归纳,以严谨的科学依据指导临床一切新术式的命名、操作和应用,统一了争论。
他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的"皮瓣共区血管类型"、"组织瓣设计解剖学基础"和"神经干结构特点与术式关系"等带规律性的理论,已被国内外显微外科界广泛采用,成为显微外科手术操作的经典指导原则。他有两部英文版的显微外科著作《Microsurgical Anatomy》和(《Clinical Microsurgical Anatomy》)在国外出版,是同一专业中在国际上首先出版的专著。作为一位解剖学者,他长期跨专业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并被中华显微外科学会授予"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 建立了国际知名的人体标本陈列馆''' 
钟世镇率领着他的学术团队,制作了一千多件精美的人体标本,建立了内行外行都看得懂,溶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 。
''' 为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水平提供依据'''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恢复率不高,导致不同程度的残废。钟世镇及其研究生们,相继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为神经功能束的鉴别、神经干内功能束的定性和定位、选择神经缝合方式的解剖学依据、神经定向再生、神经再生微环境和促神经生长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不少研究成果已能指导临床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功能恢复率,降低残废率,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钟世镇长期担任中国神经伤残康复学会副理事长,并为《现代显微外科学》、《现代骨科显微手术学》、《实用显微外科》、《显微外科进展》等专著,撰写了周围神经应用解剖学有关章节。
''' 开拓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 
钟世镇开拓了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全军和广东"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救治、训练伤防治、临床骨科和航天医学等部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利用这一技术平台,开展了创伤救治的基础理论及防护方法的研究,并进行"神六"航天员安全性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保障了"神六"的安全发射及返回;为创伤救治器材研制开发及疗效评估提供生物力学科学依据,加快国产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性研发;将基础理论研究紧密结合临床,开展外科术式创新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利用该平台数字化人体数据集构建和虚拟现实仿真研究,获得了8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中国人"数据集。
针对广东省将成为汽车工业制造大省的远景,钟世镇还领导实验室计划开展汽车碰撞安全实验的数字化人体仿真模拟研究,提升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性研发能力。实验室曾参加过"神六"航天员安全着陆的生物力学跌落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们计划进一步为"神七"航天员空间行走安全保障提供虚拟仿真模拟研究。
[[File:钟世镇2.jpg|缩略图|钟世镇]]
''' 中国数字医学倡导者''' 
钟世镇倡导并开拓了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在2001年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他担任执行主席,召开了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科技问题"研讨会,揭开了中国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2003年,中国课题组已经构建了数据库,使中国成为继美、韩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数字人的国家。但与美国、韩国一样都面临着瓶颈:可以做成很优秀的医学教育片,但对临床实用意义不大。2005年,他又将这一技术推向了高峰:成功制作了"中国数字人男1号",并且用血管灌注技术处理标本,这是目前世界上数据量最大、分辨率最高的"数字人"。以前的人体数据集都是西方的技术,白种人的模型。
'''专著作品'''
 
1 人体淋巴系统图谱,1982, 北京 科学出版社,刘牧之,审阅
3 解剖学技术,198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于 频 、刘正津参编
4 中国人体质调 查1986 查,1986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组,参编
5 常用皮瓣和肌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 用1987 用,1987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陈尔瑜、梅芳瑞,参编
6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解剖 学1988 学,1988,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永贵 参编
7 医学基础学纲要-系统解剖学纲 要1988 要,1988,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胡耀民,审阅
8 . 解剖学释 义1989 义,1989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陈尔瑜、 刘正津,参编
9 显微外科手术 学1989 学,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刘牧之 参编
10 显微外科进 展1989 展,1989,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朱家恺 参编
11 肝脏移植1989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朝龙,参审
12 周围神经显微外科修复 学1991 学,1991,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朱盛修,参编
13 实用显微外科 学1992 学,1992,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成琪、陈中伟、朱盛修,参编
14 人体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 作1992 作,1992,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李忠华、王兴海,审阅
15 实用临床解剖学知识问 答1993 答,1993,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周尊铭 、李辉虎 审阅
16 手部皮肤覆 盖1993 盖,1993, 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会顾玉东、 郑忆柳 、阿效诚,参编
17 胆道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1994 疗,1994,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曹绣虎、周正端、陈国忠,参编
18 .现代显微外科 学1994 学,1994,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朱盛修,参编
19 .现代骨科显微手术 学1995 学,1995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范启申、王成琪 参编
20 人体简明局部分层与CT层面解剖图 谱1995 谱,1995,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汉宗、 彭 学审阅
21 现代手外科显微手术 学1996 学,1996,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范启申 参编
22 手功能修复重建外科解剖 学1996 学,199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徐达传 审阅
23 多媒体局部解剖 学1998 学,1998,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吕来清、宿宝贵 审阅
24 解剖学技术(第二版)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忠华、王兴海 审阅
25 .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 谱1998 谱,1998, 广东科技出版社胡耀民 审阅
26 现代移植 学1998 学,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苏泽轩、于立新、黄洁夫,编委
27 美容医学基 础1999 础,1999, 科学出版社彭庆星、何 伦 、秦守哲 审阅
28 脊柱创伤外科 学2000 学,2000, 远东出版社贾连顺、李家顺特邀编写
29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纲(修订版)2000 ,2000, 海南出版社 李文杰、何从军、 梅忠喜 顾问
30 机能实验 学2000 学,2000, 人民军医出版 社李 康 、朱佐江 审阅
===人才培养===
'''高层次人才培养'''
 
钟世镇院士在教学工作岗位中,教书育人,担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他依据本学科研究方向,发扬临床应用解剖学上的优势,建立了据有推广价值的"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学博士新模式"。这个模式实施后,迅速改变了人体解剖学博士生源不足的局面,是一个成立较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但较短时间内培养了100多名博士研究生。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