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月之光》威廉·福克納

增加 6,521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八月之光》威廉·福克納</big>''' |- |<center><img src=https:/…”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八月之光》威廉·福克納</big>'''
|-
|<center><img src=https://cdn.readmoo.com/cover/5f/5e71gcd_460x580.jpg?v=0 =j4Oz-Lgt/3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readmoo.com/book/210035072000101 圖片來源]</small>
|-

|-

| align= light|
|}'''《八月之光》威廉·福克納'''(Light in August)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第七部長篇小說。

1932年2月19日,完成。這是一部反思種族主義和清教主義的小說,劇情的敘述是按照向前的時序,但也時時插入倒敘。象徵主義的手法在書中大量運用。

許多人也許會好奇,為什麼小說叫做「八月之光」。關於此,有不少說法,其中有人認為光(light)所指的是波登女士房子被燒毀時的火光。1957年福克納在[[維吉尼亞大學]]做的演講中,有人向他提到這個問題,他答道:

大約在[[密西西比州]]的八月中旬,會有幾個日子預示著秋天。天氣微涼,光線柔和鮮明,彷彿那光並非是今日的,而是來自遠古時代。那兒彷彿會出現些來自希臘的牧農神、半羊人以及神祇。這些就是這標題所代表的意義。這標題令我愉悅,且讓我想起一些事。它讓我想起那比起我們基督文明更加古老的光輝時代……。

從這段答覆中,我們可以看出,福克納所說的「更加古老的光輝時代」,指的應該就是古希臘與古羅馬時代,這兩個西方文明的重要淵源。標題也許意味著故事與深遠文學傳統的關連,不只有基督文明,還有希臘與羅馬,也因此作者放了不少相關的象徵、隱喻在故事中。。<ref>[https://city.udn.com/78/5417862 聯合文學 - 柔和鮮明的秋光 讀威廉.福克納《八月之光(上)(下)》]</ref>出處: 柔和鮮明的秋光──讀威廉.福克納《八月之光(上)(下)》 - 聯合文學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意識流文學 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 [[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獲獎原因為「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1949年,「因爲他對當代美國小說所做的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當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感言致詞時,威廉·福克納曾說:
唯有從人類心靈的掙扎中,才能創作出好作品。因為,只有心靈的掙扎、衝突,才值得作家去寫,才值得作家去憂心、傷神。……作家的責任便藉著提升人類的心靈,藉著提醒人類勇氣、榮譽、希望、尊嚴、同情和憐憫等過往的榮譽……成為幫助人類綿延下去和戰勝一切的支柱和棟樑。<ref>[https://readmoo.com/book/210035072000101 讀墨電子書 - 八月之光(上) - 威廉.福克納| Readmoo ]</ref>

在西方文壇上被看作「現代的經典作家」。他的重要作品有《喧譁與騷動》(1929)、《我彌留之際》(1930)、《八月之光》(1932)、《斯諾普斯三部曲》(1940-1959)等。<ref>[https://freewechat.com/a/MjM5MjgxMzgzNw==/2653851057/2自由微信- 信- 莫言:說說福克納老頭]</ref>

1962年7月6日,逝世。

==內容簡介==
關於喬·克里斯默斯的悲劇性故事。這個姓名與耶穌基督近似的孤兒,是一個中產階級白人小姐與墨西哥流浪藝人的私生子,母親分娩時去世,父親被深具種族主義偏見的外祖父槍殺。喬出生後不久便被外祖父遺棄在一所白人孤兒院。5歲時,因窺見保育員的隱私,被保育員誣告有黑人血統,從此被趕出孤兒院。雖然喬的外表與白人無異,但他揹負着血統的十字架,因此他的行動“既不像一個白人也不像一個黑人”,與社會相疏離。33歲時,喬流浪到傑弗生鎮當短工,結識了白人女性喬安娜,二人由相愛而同居。但是,當喬告訴喬安娜自己有黑人血統時,喬安娜提出結束關係。憤怒中喬殺了喬安娜,數天後,喬投案自首,主動接受白人對他的私刑處決。小説的另一條線索是關於萊娜·格魯夫的喜劇性故事。農村姑娘萊娜天真純潔、信仰虔誠,從阿拉巴馬州來傑弗生鎮找尋情人。 已經有孕在身的萊娜堅信情人會負責地與自己結婚,沒想到事與願違。幸虧遇到好心的工頭拜倫·本奇,在他的幫助下,萊娜生下孩子,最後二人幸福地結合。<ref>[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083FJU00238004%22.&searchmode=basic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 - 威廉•福克納《八月之光》中偏執己見之等待、觀看、與相信]</ref>

==故事背景==
設定於三○年代美國南方,仍奉行禁酒令和種族隔離的時代。敘述情節主要分兩主線,一條是關於白人女孩莉娜.葛洛夫,懷著身孕千里迢迢從阿拉巴馬州到約克納帕塔法郡的傑弗森小鎮尋找情人,堅信情人承諾的她,沿途雖有不少善意的幫助,卻遭無情背叛而得面對未來的不知所措。一條是關於喬.聖誕的坎坷境遇:自幼父母雙亡的他,被懷疑有黑人血統而受迫離開自幼棲身的孤兒院,後被農場主收養卻仍遭受迫害,命運多舛。敘述主軸雖按時空順序,但也常夾雜倒敘回憶、內心獨白、多方敘事觀點;大量文學手法的靈活運用,卻充滿新意、富實驗性的作品

書中描寫不過十天的光景,過往記憶和內心情感穿插其中,人物的性格塑造、處處具隱喻、象徵的段落和對於時情世態的描寫,透過苦痛憂怨的書寫,體現那深埋人類心靈深處、亙古不變的真實情感,也反省了種族、階級、性別、宗教等議題。福克納也藉此書揭示了種族主義偏見對人心的影響和腐蝕已久。時至今日,種族偏見與性別歧視仍潛藏在每個人的內心。當年出版後甫獲《星期六論壇報》、《時代》雜誌、《紐約先驅論壇報》等各媒體和文化評論界等正面好評。除了承襲作者昔作的史觀,卻也展現更寬廣的視界,在種族議題的探討更於當時開創了新的深度。<ref>[https://weibo.com/p/100202read6215123?from= 八月之光(精)/福克纳文集]</ref>

==參考資料==
72,9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