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鼎铭

移除 49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鼎铭| 圖像 = [[File:12823472976242099068.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80608/32/12823472976242099068.jpg 原图链接][][http://hn.people.com.cn/n2/2018/0608/c356376-31682575.html 来自三湘风纪网]]]|圖片尺寸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清乾隆三十七年
| 國籍 = 清朝
| 别名 = 字新之,号彝轩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王鼎铭'''(wang ding ming) ,字新之,号彝轩,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六月初一,死于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二月二十六日。祖籍山西太原,明万历间由山东费县迁至峄县(今山东枣庄市)。父[[鸿基]],国子监生,家颇饶。鼎铭六岁随父、祖读书,勤奋好学。十五岁入[[郡庠]],且学医道。二十一岁为贡生。二十三岁,始治产业,垦荒于山丘,售货于京、津,销煤至余杭,传沪、宁丝织于桑梓,引[[江南]]桑麻于峄地,家资渐厚。嘉庆二年,始留意武事,学兵法,读兵家秘笈。 嘉、道年间,峄县多灾,鼎铭联合当地士绅出资赈灾,活人无数。[[嘉庆]]十三年,赴京应试,于途中识潍县陈官俊,多所扶助,且为其治病,交谊甚厚。十五年,鼎铭由廪贡援例得授内阁中书,旋充武会试同考官。十九年,例捐主事,后因母年迈,辞官归里。道光九年,鼎铭五十九岁,受荐而承上命,旋赴[[湖南]]新田任县令。
 
== 生平事迹 ==
'''王鼎铭'''为官期间一共变卖了三次田产。第一次卖地,是王鼎铭任中书科中书的时候。朝廷让他到[[河南]]、[[安徽]]一带巡库。完成任务后,王鼎铭赴京复命。[[陈官俊]]问他这次巡库怎么样?他说:"别提了,我卖了一百多亩地。"[[陈官俊]]说巡库是个肥差,你怎么还能卖地呢?王鼎铭说;"上头给的钱根本不够用,那么多随员的吃住开销,不卖地怎么解决?咱又不能给地方增加负担。"
== 王鼎铭在新田 ==
 
[[File:4285087595034791581.jpg|缩略图|左|250px|[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01222/4285087595034791581.jpg 原图链接][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12/22/content_5740820.htm 来自大众日报]]]
 
道光九年(1829年)秋天,皇帝谕旨,授为湖南新田县知县。王鼎铭携两名随从至湖南桂阳,当下便决定不穿官服,不抬轿,不吆喝,平民布衣,步行前去新田上任。微服入城,宿[[城隍庙]],设誓神坛,誓为一方好官。入署,于大堂旁设帷幄自处,门吏非召不得入,民有诉讼可直呼而进。断案秉公,有传讯者,限时日令其自至。一切出于已手,以杜差役枉私。办公倦怠,则伏案小憩,虽盛夏严冬亦不辍。外出办事,带一仆一役,自备饭食,不以扰民。勤于治事,严于自律,"清白端谨,载米而资宦囊,破金以周众瘠,饬躬既廉,自奉尤薄","尤留心学校,加惠士林","县试取录公而明",学风大振。为治理新田,王鼎铭亲书"天理、国法、人情"六字,镌石而立于村墟。朔望读法,民得自正。十年夏,新田旱饥,鼎铭下乡视察灾情,操劳于村墟,奔波于田间,或率民掘井自救,或呈请调粮抚恤,甚或为安民情而自械祈雨有应。且至一再变卖田产以赈济,"坐是田产多耗"。为官三载,致使新田"阳回大地,万户皆春,修农政则家余菽粟,课女红则遍地桑麻"。百姓感佩,人们将其政绩编为歌谣传唱,且将刻板印行,鼎铭力阻道:"君等曷将邑中利弊,确指直陈,使我不至失误。如若所云,则声闻过情,余滋愧矣!"。
王鼎铭看到乡勇官兵死伤众多,亲自持刀上阵,不料被起义军的炮火击中,受伤落马。王鼎铭被擒获。他们挖去了他的双眼,又割下他的首级,扬长而去。
[[File:6037440582522851313.jpg|缩略图|右|350px|[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01222/6037440582522851313.jpg 原图链接][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12/22/content_5740820.htm 来自大众日报]]]
[[赵金龙]]的部队攻下新田县城后不久就撤走了,百姓们慌忙寻找遇害的王鼎铭,在窝塘找到了他的首级,在牯牛岗寻到了他的尸体,抬回城隍庙焚香哭拜,以礼成殓。之后,王鼎铭的亲属赶往新田县处理丧事。后历时 93天,家人将王鼎铭的灵柩送回故乡,安葬在了市中区[[西王庄镇赵庄村]]北。
王鼎铭去世后,道光皇帝连下四道圣旨褒奖他、他的妻子,以及他早已仙逝的父母。道光皇帝称赞他"学通载籍,文武兼备。珥笔生华,会赋窈窕之章。金戈凝霜,堪作干城之寄"。
数年后,新田县人民自发为他修建[[王公祠堂]]。直到 1937年,新田县人还在王公祠里对他进行隆重的公祭。 1986年,新田县编修县志,虽然新田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该县却把百年多前的一个山东人王鼎铭列为人物志第一人<ref>[http://news.cntv.cn/20101222/102316.shtml 王鼎铭之死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2012-08-08]</ref>。
== 相关史料 ==
2011年3月,中国社科院、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将原载于《清史稿》的王鼎铭正式编入正史·循吏篇,填补了400年来枣庄无人入籍中国正史的空白。([[山东省文化厅]])
 
== 后人凭吊 ==
1、诗人、辞赋家[[韩邦亭]]《吊王鼎铭墓》诗曰:
勤政新田去不回,德传后裔见英徽。
 
忠魂已共长风远,治世还读六字碑。
 
2、 有感王公词五首
 
王公墓(梦红楼)
 
几多曲折几多情,初衷无意苦留铭,
 
小可顿怜生。冷处偏佳,
 
瑶寨怒号惊灵。孤立马背梦难成,
 
平听号角声,一捋飘须金犹在,
 
挟卧良心终。
 
卖田(虞美人)
 
桑麻姿摆田不薄,片片卖两洛。
 
官家卖田为近官?不道辖民死疾尽为旱。
 
兰城望秋急卖场,主仆泪两行。
 
为伊化作读书声,长向衙内朝鼓伴暮钟。
 
六字碑(采桑子)
 
天理国法人情碑,闹市作证。
 
众手扶明,印入新田伴东风。
 
谁恰千里峰翁瘦,也为操行。
 
不及心称,奈何落红换民生。
 
上任(如梦令)
 
正是徒步新田,落花红冷三年,
 
花甲一岁含,瑶事烟波留恋。
 
谁怜?谁怜?从此马革壮还。
 
忆王公(忆江南)
 
瞻公绩,源于少年时。
 
灯伴剑舞两相知,暗宦何掩太平世。
 
抱道终不弃。
 
一腔血,花甲未曾迟。天上人间民为善,
 
子儒经道尽老吏。心满夕不凄。
 
(作者:杨茂启 系一代廉吏王鼎铭研究会会员)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国古代军政人物]]
68,1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