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宿主

增加 1,714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間宿主(secondary host)是指寄生物的幼蟲或童蟲用以寄生的物種. 這類宿主也可為寄生物提供營養和保護,不過寄生物不能在中間宿主體內成長為成蟲,寄生物透過中間宿主為媒介,將自己送到最終宿主。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寄生物的幼蟲會直接進入最終宿主,這個最終宿主便成為一個「異常中間宿主」. 例如豬肉絛蟲在某些情況下將人變成其異常中間宿主. 此宿主為寄生蟲感染的最上層,通常不會讓寄生蟲再去感染最終宿主,所以能夠防止寄生蟲完整的生長. 此宿主為寄生蟲偏向感染的動物種類或羣體 此宿主能達成讓寄生蟲繁殖的目的,意即已擁有將之傳播或感染出去的能力。
===微生物對宿主影響的潛在途徑研究===
*一般對於微生物操縱宿主行為的概念來自於一寄生蟲,透過寄生方式釋放一些干擾素影響宿主神經傳遞的訊號,神經系統進而影響行為最終來提升自身的適應程度。
**舉例來說,偏側蛇蟲草菌(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透過感染昆蟲如螞蟻,在孢子形成前先引導宿主(如: 螞蟻)到特定高度並把自己的下顎骨固定到葉脈並停留在那邊直到死亡。
**在2012年美國也發布人類微生物組計畫Human Microbiome Project,在今年五月底也更新此計畫的第二階段-整合型人類微生物組計畫(Integrativ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iHMP),The Investigator也對此有所報導,詳情請看 NEWs。
*隨著微生物逐漸被世人所重視,透過理解這些共生者與人類或是其他宿主的關係,或許能幫助我們對於生理及疾病上有更多的認識及有效的治療,我們也期待看到大腦與腸道微生物間各種新奇的證據顯示他們之間的交互關係。 <ref name="Investigator Taiwan">{{cite web |url=https://investigator.tw/9484/微生物與宿主行為間的交互關係-各項假說/ | title= 微生物與宿主行為間的交互關係—各項假說| language=zh | date=2018-10-24 | publisher=Investigator Taiwan | author=高唯真 | accessdate=2022-06-29}}</ref>
===變異株Omicron的新宿主是白尾鹿===*研究人員今天說,在紐約白尾鹿身上驗出COVID-19(2019冠狀病毒急病)變異株Omicron,令人擔憂在美國有3000萬隻的白尾鹿可能成為冠狀病毒新變異株的宿主。*路透社報導,研究人員對在紐約州史塔登島(Staten Island)抓到的131隻鹿採集血液與鼻咽拭子樣本。*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科學家率領的研究人員說,檢驗結果顯示這群白尾鹿先前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容易再度感染新變異株。*賓州州立大學獸醫微生物學家庫奇普迪(SureshKuchipudi)說:「一種動物群體感染病毒,總有再度把病毒傳回人類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是,這讓病毒有更多機會演化成新型變異株。」*庫奇普迪說:「病毒完全突變時,可逃脫現有疫苗提供的防護。因此,我們必須再度調整疫苗。」*這是首度在野生動物上偵測到Omicron變異株。**與此同時,美國民眾感染Omicron的病例數逐漸減緩下來。*美國農業部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動物正把病毒傳給人類,大多數冠狀病毒感染是出現在與COVID-19患者有過近距離接觸的物種上。*美國政府去年8月表示,在俄亥俄州發現全球首批野生鹿感染COVID-19,擴大已知確診COVID-19的動物清單。*研究人員是在有許多突變的Omicron於全球多國取代Delta成為主流變異株的幾個月前,從野生鹿身上採集的樣本驗出確診。*美國農業部先前通報,狗、貓、老虎、獅子、雪豹、水獺、大猩猩與水貂曾感染COVID-19。
==参考來源==
{{Reflist}}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