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邹伯奇

增加 1,543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08-25T12:48:29+00:00}}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邹伯奇
=='''邹伯奇''' ==
'''邹伯奇'''(1819年8月5日 -1869年 ) <ref>[https://www.sogou.com/sie?hdq=AQxRG-7746&query=%27%27%27%E9%82%B9%E4%BC%AF%E5%A5%87%27%27%27%EF%BC%881819%E5%B9%B48%E6%9C%885%E6%97%A5%20%20-1869%E5%B9%B4%20%20%EF%BC%89&ie=utf8 '''邹伯奇'''(1819年8月5日 -1869年 )],www.52lishi.com/a...- 2020-6-11</ref> ,[[广东]][[南海]]县大沥镇泌冲人,幼名汝昌,字一鹗,又字特夫、征君。[[中国]][[清代]][[物理学家]]、[[学者]]、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ref>[https://www.sogou.com/sie?hdq=AQxRG-7746&query=%5B%5B%E5%B9%BF%E4%B8%9C%5D%5D%5B%5B%E5%8D%97%E6%B5%B7%5D%5D%E5%8E%BF%E5%A4%A7%E6%B2%A5%E9%95%87%E6%B3%8C%E5%86%B2%E4%BA%BA%EF%BC%8C%E5%B9%BC%E5%90%8D%E6%B1%9D%E6%98%8C%EF%BC%8C%E5%AD%97%E4%B8%80%E9%B9%97%EF%BC%8C%E5%8F%88%E5%AD%97%E7%89%B9%E5%A4%AB%E3%80%81%E5%BE%81%E5%90%9B%E3%80%82%5B%5B%E4%B8%AD%E5%9B%BD%5D%5D%5B%5B%E6%B8%85%E4%BB%A3%5D%5D%5B%5B%E7%89%A9%E7%90%86%E5%AD%A6%E5%AE%B6%5D%5D%E3%80%81%5B%5B%E5%AD%A6%E8%80%85%5D%5D%E3%80%81%E4%B8%AD%E5%9B%BD%E8%BF%91%E4%BB%A3%E7%A7%91%E5%AD%A6%E5%85%88%E9%A9%B1%20&ie=utf8 [[广东]][[南海]]县大沥镇泌冲人,幼名汝昌,字一鹗,又字特夫、征君。[[中国]][[清代]][[物理学家]]、[[学者]]、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搜狐, www.yuwen360.com/mi...- 2021-12-26</ref>
邹伯奇17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光学。到了1844年制成照相机,邹伯奇也因而被世人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 ”。他还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七政仪等,同时又是近代墨学研究第一人 <ref>[https://www.sogou.com/sie?hdq=AQxRG-7746&query=%E4%BB%96%E8%BF%98%E5%88%B6%E9%80%A0%E8%BF%87%E6%9C%9B%E8%BF%9C%E9%95%9C%E3%80%81%E6%98%BE%E5%BE%AE%E9%95%9C%E3%80%81%E4%B8%83%E6%94%BF%E4%BB%AA%E7%AD%89%EF%BC%8C%E5%90%8C%E6%97%B6%E5%8F%88%E6%98%AF%E8%BF%91%E4%BB%A3%E5%A2%A8%E5%AD%A6%E7%A0%94%E7%A9%B6%E7%AC%AC%E4%B8%80%E4%BA%BA&ie=utf8 他还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七政仪等,同时又是近代墨学研究第一人],知乎 - www.zhihu.com/q...- 2021-11-4</ref>
邹伯奇绝大部分的遗稿及自制的仪器都留给了后人 。邹伯奇一生著作很多,但大多数是未完成稿。他逝世后,学者陈澧从其遗稿中选一部分,以[[《邹征君存稿》]]为书名,与[[《邹征君遗书》]]同时刊出,传播于世。
==人物生平==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邹伯奇'''出生在 [[ 南海 ]] 泌冲一个教书人家,父亲和外祖父都是学养深厚的“数学爱好者”,因而给了他当时少有的数理启蒙教育 。10岁时被身为南海儒林知名诗人的外祖父接到家中,教他《[[周易]]》、《[[九章算术]]》等,为邹伯奇日后研习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后来,邹伯奇又曾经拜酷爱算术的[[梁序镛]]为师,在承教[[儒家]]经典的同时,跟随梁序镛学习了大量古代数学知识 。
[[道光]]十五年(1835年),17岁的邹伯奇因读《梦溪笔谈》中塔倒影与阳遂倒影同理,他开始对透镜成像的研究发生兴趣。发现古代“诸经义疏”中的算学错误后,就开始孜孜不倦研究数学,而人们司空见惯的湖光塔影,又使他一头扎进对光学的研究中 。
[[同治]]三年(1864年),进行了摄影绘地图法的实地绘制。[[郭嵩焘]]特疏将邹伯奇推荐给朝廷,邹伯奇称病推辞。[[曾国藩]]在两江视察时,希望让'''邹伯奇'''在[[上海]]机器局旁设的书院教书,亦未成 。
同治四年(1865年), [[ 广东 ]] 巡抚郭嵩焘聘请他主持测绘《广东沿海地图》。邹把自己创立的“以圆绘圆”法改进为椭圆画法。他认为,地球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小,是椭圆形的,在测算时,应“以椭圆曲率算之”。使绘图技术趋于准确 。
同治八年(1869年),因病逝世,葬于故乡南海县泌冲 。
2013年12月,大沥镇正式推出“中国伯奇”网,让市民进一步了解伯奇文化及其精神 。
==视频==
==参考来源==
[[Category:物理学家]]
[[Category:中國人]]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