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凌波

增加 5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同時間,曾執導廈語片的[[袁秋楓]],正替邵氏籌拍《紅樓夢》,聞悉凌波拍了《劉海遇仙》,便邀她替[[任潔]]作幕後代唱,一曲酬勞兩百,並代為搭路加盟邵氏。[[鄒文懷]]與[[何冠昌]]代表邵氏傾談,開出月薪八百,凌波直言當時「根本不曉得入邵氏對自己有何好處,只是很想入去拍國語片,大概這叫冥冥中自有主宰吧。」<ref>[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interview/%E9%9B%86%E9%AB%94%E5%9B%9E%E6%86%B6/20150207-3112  林黛哭鬧 樂蒂罷拍坐看凌波洶湧時],明报周刊</ref>
==強颱凌波襲台 全民运动=====十人九個愛 票房破紀錄===
凌波加盟邵氏後,拍了邵氏版《[[梁山伯與祝英台]]》,此劇在電影美學及音樂風格上結合了傳統古典、當代流行元素,塑造起風格化電影表演,成功抓住戲曲電影現象與普通電影現象,加上典雅的古典情懷吸引文化菁英,在報章為文贊揚,街坊姑婆阿嫂的耳語傳播,又挾著得獎的實力展現,形成高級知識份子與普通市井觀眾的巨大消費勢力。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首映在臺北市中國、遠東、國都三家戲院上映, 連續爆滿一百八十六天,放映九百三十場,觀眾七十二萬一九二九人次,票房八百四十餘萬,打破歷來所有電影票房。當年[[臺北]]是省轄市,人口不滿八十萬,《梁祝》售票數佔人口的九成,這個紀錄也是四十年來沒有任何電影能企及的。
==強颱凌波襲台 萬人空巷==
當年十月(1963年10月30日)凌波由香港來臺,停留三天,讓台北陷入一片疯狂境地。媒體以「強烈颱風凌波」形容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臺北且被譏為狂人城|便可知消費觀眾瘋狂逐星之沸騰狀態,連查港駐台記者都忍不住詳細地摘記凌波停留臺北兩日中所發生的事件:1)凌波的淚、(2)乘坐警車、(3)與小偷同車、(4)接受的禮物、(5)凌波的乾媽、(6)凌波照照片、(7)凌波的行、(8)特別 廣播節目、(9)凌波招牌、(10)腳不著地的旅行。
===現象级消費風暴=== 當年十月(1963年10月30日)凌波由香港來臺,停留三天,讓台北陷入一片疯狂境地。媒體以「強烈颱風凌波」形容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臺北且被譏為狂人城,便可知消費觀眾瘋狂逐星之沸騰狀態,連查港駐台記者都忍不住詳細地摘記凌波停留臺北兩日 所發生的事件:1)凌波的淚、(2)乘坐警車、(3)與小偷同車、(4)接受的禮物、(5)凌波的乾媽 共有闊太太四十八人,(6)凌波 片, 統計全臺灣各報章雜誌從十月廿九日至十一月十一日,共刊出 照片 七千六百四十八張,而十月三十日 三十一日兩天臺北各報, 共刊載有關凌波文字達二十三萬餘字7(7)凌波的行 共歷一小時又五十分,經過街道二十餘條,觀眾達十八萬餘人,動員警員五百人,憲兵三百人,警車六輛維持秩序8、(8)特別 廣播節目:在凌波未到臺北之前,華聲電台特製「凌波園地」每天上午九點至九點三十分專播凌波的行 歌、訪問。9(9)凌波招牌:臺北市用「凌 波」兩字作招牌 、(10)腳不著地 計有「凌波咖啡屋」在中華路、「凌波餐」在徐州街、「凌波寄賣 」在昆明街,「凌波飯館」在羅斯路… 共有十二家之多|如此瘋狂的全民運動確是難得一見的消費風暴
其中(5)凌波的乾媽共有闊太太四十八人,(6)凌波的照片, 統計全臺灣各報章雜誌從十月廿九日至十一月十一日,共刊出照片七千六百四十八張,而十月三十日、三十一日兩天臺北各報, 共刊載有關凌波文字達二十三萬餘字7)凌波的行共歷一小時又五十分,經過街道二十餘條,觀眾達十八萬餘人,動員警員五百人,憲兵三百人,警車六輛維持秩序8)特別廣播節目:在凌波未到臺北之前,華聲電台特製「凌波園地」每天上午九點至九點三十分專播凌波的行、歌、訪問。9)凌波招牌:臺北市用「凌波」兩字作招牌的計有「凌波咖啡屋」在中華路、「凌波餐」在徐州街、「凌波寄賣行」在昆明街,「凌波飯館」在羅斯路… 共有十二家之多|如此瘋狂的全民運動確是難得一見的消費風暴。
 
===隽永黄梅调===
影片上演後,百代唱片公司以副標「高亭」(Odeon)出品《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雙碟電影原聲帶。致使滿街商店住家、以及唱片行都不停地播唱《梁祝》的歌,影迷歌迷也街頭巷尾吟唱「十味藥」、「十八相送」、「樓台會」〕,時至今日,KTV的點唱歌曲仍可見黃梅調的「十八相送」、「樓台會」曲目。《梁祝》電影在六月二十日下片,代理《梁祝》發行的明華電影公司與攝影新聞畫報社,聯合於六月二十五日在臺北博愛路美而廉四樓畫廊舉行「凌波照片展」,會場中發售凌波個人的四时照片,每組三份,售價新台幣十元,共售出上萬份”展覽會原訂二十八日結東,由於觀眾如潮湧至,延至七月五日為止。展覽會期中有位六十五歲的老太太影迷每天來看凌波的倩影,她說自己連看《梁祝》電影六十五次,此連續消費不止她一人,另有一位小姐說曾看了十七次,也有不少影迷宣稱看了上百遍<ref name="許端容2007">{{cite book|author=許端容|title=梁祝故事研究(一)~(四)|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TqAAQAAQBAJ&pg=PA611|date=1 November 2007|publisher=秀威出版|isbn=978-986-6909-47-4|pages=611–}}</ref>。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R3MtIjYk}}
在影壇正紅之際就決定嫁給金漢,當時很多人還深深替她感到可惜。凌波则是认为「當時我雖然組織家庭,但是這對我的演戲工作並沒有影響,喜愛我的觀衆仍舊喜歡我支持我。對一個女人來講,終究是要回歸家庭的。」
 
==梁兄哥 王冠上的宝石 ==
凌波的传奇银幕生涯得以发展,是被李翰祥( 1926 一 1996 )发据,当时她正在一部黄梅调电影中担任幕后代唱。《梁山伯与祝英台》将凌波造就成“银幕奇迹”,令她在香港、台湾和南洋家喻户晓。在所有的地点中,台湾最为凌波倾倒。随着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涯的交织,她的传奇持续至今,象征也见证了半个世纪海外华语电影的变迁。邵氏影业将凌波作为“亚洲电影女王” ,在巅峰时期曾赞誉她为王冠上的宝石,凌波吸引人的女扮男装的银幕特性可以由黄梅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证。在黄梅调的这一高峰期,凌波的双性银幕特征也包括另外一些角色,如《花木兰》(岳枫, 1964 )中的女主角,这让她获得了盼望已久的第 11 届亚洲影展的最佳女演员奖;还有《万古流芳》(严俊, 1964 )中的年轻驸马和《鱼美人》(高立, 1965 )里的书生的角色。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