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巴伦勃伊姆

增加 15,77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一直以钢琴家、指挥家、室内演奏家令人惊叹的“多重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
国籍 阿根廷 出生于1942年11月15日,钢琴家,指挥家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 外文名 = DanielBarenboim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
|center|[http://imgcache.cjmx.com/star/201609/20160929211939793.jpg 原图链接] [https://star.cjmx.com/201609/1182431.shtml 来自明星网]]]
| 图像说明 =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center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42|11|15}}
| 出生地点 = 布宜诺斯艾利斯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8|11|03|1963|04|27}}
| 国籍 = 阿根廷
| 别名 =
| 职业 = 钢琴家、指挥家、室内演奏家
| 主要成就 = 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
}}
'''<big>丹尼尔·巴伦博伊姆</big>''',(''' DanielBarenboim ''',{{bd|1942年|11月15日|||catIdx=W}})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出生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一直以钢琴家、指挥家、室内演奏家令人惊叹的“多重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2018年11月18日-20日,担任指挥的巴伦博伊姆与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ref>[https://baike.sogou.com/v39010226.htm?fromTitle=%E4%B8%B9%E5%B0%BC%E5%B0%94%C2%B7%E5%B7%B4%E4%BC%A6%E5%8D%9A%E4%BC%8A%E5%A7%86 搜狗]</ref>
== 人物简历 ==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一直以钢琴家、指挥家、室内演奏家令人惊叹的“多重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丹尼尔·巴伦博伊姆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三代俄裔犹太移民。1952年,随父母移居建国不久的以色列之港市特拉维夫。 巴伦博伊姆熟练掌握七门语言(希伯来、德、英、法、意、俄、西班牙),持阿根廷,以色列和西班牙护照。是阿根廷-以色列的钢琴家、指挥家。 音乐 1952年,巴伦博伊姆随父母移居以色列。7岁举办个人音乐会。1954年,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写道:“11岁的男孩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是个奇迹!” 1967年,巴伦博伊姆首次以指挥身份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75年,他接替指挥大师索尔第,成为巴黎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兼音乐总监,正式跨入了世界一流指挥家的行列。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指挥家,巴伦博伊姆有着天才的钢琴演奏技艺,同时又精通作曲和室内乐演奏。 巴伦博伊姆指挥乐团时,善于抓住作品的整体结构,忠实地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洒脱大方、干净利落。巴伦博伊姆指挥曲目范围广,对于德奥作品,英国作品、法国作品和俄国作品,他的演绎都是十分富有特色。相对而言,他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演绎,更为精彩和具有说服力的,例如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柏辽兹、埃尔加及柴科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都属于他所擅长指挥的范围之内。[1] 风格 作为一名指挥家来说,巴伦鲍伊姆无论从外表上还是内心上,都具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他有着英俊的外貌和高雅的气质,这些特征无论是在吸引听众还是在驯服乐队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对于音乐有着异常自由和宽广的想象力,他的艺术风格非常富有诗意,其独特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亦是他最为明显的艺术特征。巴伦鲍伊姆的前妻杰奎琳·杜普蕾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提琴家之一,后来由于染上脊椎硬化的绝症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她生前,巴伦鲍伊姆曾无数次与她合作演出,除了指挥乐队为她协奏以外,还经常在她的独奏会上为她担任钢琴伴奏,他们之间的精彩合作,曾为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们带来过无穷的艺术享受,许多动人的情景至今还深刻地印记在人们的脑海中。 作品范围 巴伦鲍伊姆在指挥曲目上有着相当广的范围,对于德奥作品,英国作品、法国作品和俄国作品来说,他的演释都是十分富有特色的,但相对来说,他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演释,应该说是更为精彩和具有说服力的,例如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柏辽兹、爱德华·埃尔加及柴科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就都是属于他所擅长指挥的范围之内的。 演奏成绩 巴伦鲍伊姆虽已是一位功名显赫的指挥家,但他在钢琴演奏方面的突出成就仍然是不能不提的,作为现代最有影响的钢琴家之一,他在这方面所具有的意义是十分突出的,多年来,他一直利用指挥之间的空余时间来从事钢琴演奏活动,有时甚至自己边演奏边指挥乐队协奏。他是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和肖邦钢琴作品的优秀诠释者,曾经录制过全套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及全套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以及肖邦的全套夜曲及勃拉姆斯等人的许多作品。 社会评论 钢琴家中的奇才、指挥家中的荣耀 在今天的世界音乐舞台上,有两位最走红的钢琴大师出身的指挥家,当人们翻开世界各大唱片公司的唱片目录后便会发现,由他们二人作为钢琴独奏和作为指挥家指挥所灌录的唱片是比比皆是的,这两位明星级的双料大师,一个是前苏联的阿什肯那齐,另一个就是出生在阿根廷,后来又移居到以色列的巴伦鲍伊姆。然而在这两位大师之间,巴伦鲍伊姆应该说是更趋向于指挥家的,首先,他早在二十几岁时就开始从事指挥活动了,而阿什肯那齐则是在四十几岁时移居到西方以后才正式拿起指挥棒的。另外,阿什肯那齐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始终是将钢琴演奏艺术作为自己的专项而进行刻苦的磨炼的,因此,严格地说他还是应该被列入到世界著名钢琴大师的行列中,故此本书也未将他编入在内。而巴伦鲍伊姆则不然,他早在学生时代时就将指挥艺术作为一项专业而进行过系统地学习,并在世界各国的各大交响乐团中广泛地进行过指挥艺术实践,虽然他也经常作为优秀的钢琴家而活跃在世界乐坛上,但从他在这两项艺术种类上所付出的精力的比例上看,指挥还应该是他的主要专项的,他在1975 年年仅33 岁时就担任了著名的巴黎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这一事例,恐怕便是这方面的最好的证明了。 一段时间内最有争议的指挥家 巴伦鲍伊姆无疑已是当代世界指挥界中的一颗灿烂新星,然而他也的确是在一段时间内最有争议的指挥家,有些评论家在议论他的指挥艺术时颇不以为然,甚至于说出过很多刻薄的语言来对他进行攻击,但更多的语调稍缓的人们则认为他作指挥家不如作钢琴家更合适,但从整体上来看,巴伦鲍伊姆仍是一位称职的指挥家的,尽管他不容置否地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弱点。关于这些,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说得非常清楚,他们说:“我们相信这个乐团的伟大的传统,一定会在巴伦鲍伊姆的领导下发扬光大,因为他不仅是一位一流的钢琴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另外,巴伦鲍伊姆遭受到攻击有的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例如他在1989 年被法国的巴士底歌剧院解职一事,就有着一些与当时法国政局有关的政治原因,再说巴伦鲍伊姆也毕竟不是卡拉扬和索尔蒂,因此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也是非常自然的,但有一点则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他作为当代著名指挥家来说,其天才能力的显现是非常明确的,否则,他也决不会两次成为指挥大师索尔蒂的接班人。 巴伦鲍伊姆是一位谦逊好学的艺术家,在老一辈指挥家中,他曾表示最为偏爱富尔特文格勒和巴比罗利,并从这两人的身上继承了很多优秀的索质和风格。现在,不管人们怎样看待他,他也已经是举世闻名的超级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了,但对于他今后的艺术发展和能力的显现,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和敏感的专业舆论界都在以乐观的态度热情地关注着他,相信,这位天才的新一代指挥家,定会以他的光辉业绩来使全世界感到欣慰的。 友谊 1990年代初,犹太音乐家巴伦博伊姆与巴勒斯坦学者萨义德邂逅于伦敦一家酒店的大堂。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和对文化的诸多相似看法使他们结为挚友。1999年,取意于歌德的《西东集》(West-őstlicher Divan),两位立意在魏玛举行“西东集工作坊”,以纪念歌德诞辰250周年。在巴伦博伊姆与马友友的指导下,魏玛工作坊使以色列与阿拉伯青年音乐家有机会跨越种族藩篱,相互切磋,共同演奏。而萨义德则在工作坊期间主持晚间的音乐、文化与政治讨论。之后,这一工作坊在德国与美国芝加哥亦多次举行。萨义德曾为巴伦博伊姆的演出与录音写作,他们近十年来的对话则于2002年结集成书Parallels and Paradoxes: Explorations in Music and Society(《平行与矛盾-在音乐与社会中的探索》)。 巴伦博伊姆因对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平进程的贡献于2002年获阿斯图里王子奖。 个人生活 1967年,与英国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成婚。两人曾频繁地联袂演出。1987年,杜普蕾辞世。 现任妻子为艾琳娜·巴什基洛娃(Elena Bashkirova)。<ref>[ https://www.hqgq.com/gangqinjia/119.html 环球钢琴网] </ref>
 
== 演艺经历 ==
丹尼尔·巴伦鲍伊姆在年仅7岁时,就作为儿童钢琴家举行了贝多芬作品的钢琴独奏会,从而引起了听众和舆论界的一片哗然。
1955 年,13岁的巴伦鲍伊姆在巴黎首次作为钢琴独奏家而举行了正式演出,第二年又在伦敦与著名指挥家克里普斯指挥的皇家爱乐乐团合作举行了音乐会。
1957年,15 岁的少年钢琴家巴伦鲍伊姆来到了美国纽约与指挥大师斯托科夫斯基合作进行了成功的演出,从此以后,钢琴奇才巴伦鲍伊姆的名声便在全世界叫响了。
1962 年巴伦鲍伊姆开始从事指挥活动,而到了1965年他就已经担任了英国室内乐团的指挥了。
1968 年,丹尼尔·巴伦鲍伊姆在美国纽约临时顶替因病不能上场的科蒂斯登台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出,从而引起了世界音乐舆论界的轰动。从此以后,他便成为著名的青年指挥家而在指挥艺术的道路上青云直上了。
1969 年,他作为客席指挥首次指挥了柏林爱乐乐团。
1970 年又与纽约爱乐乐团一起进行了首次成功的合作。
1975 年,著名指挥大师索尔蒂卸去巴黎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以后,巴伦鲍伊姆便作为杰出的青年指挥家被聘为该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
20世纪90 年代以后,他又继索尔蒂之后,成为大名鼎鼎的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新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 指挥了200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并指挥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指挥的莫扎特、贝多芬和瓦格纳等人的歌剧作品,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广泛的好评。<ref>[ https://www.hqgq.com/gangqinjia/119.html 环球钢琴网] </ref>
 
== 人物评价 ==
2018年11月18至20日巴伦博伊姆带领他执掌多年的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登台国家大剧院,上演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同时还带来舒伯特、贝多芬的交响曲作品。巴伦博伊姆大师通过这三场音乐会,与观众展开一场古典音乐超长对话。
<ref>[http://www.ncpa-classic.com/clt/more/604/index.shtml 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 </ref>
时间来到2018年,曾经颇受争议的阿根廷-以色列音乐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已经有76岁高龄,但他依旧以极其充沛的精力活跃于音乐厅,扮演着指挥家、独奏钢琴家、室内乐演奏家的三重角色。自成名以来,巴伦博伊姆就一直是古典音乐界的话题人物。受制于绝大多数音乐家“单一角色”的思维定式,人们的讨论很多都聚焦于他如此全才的演绎能力是否真的名副其实:以巴伦博伊姆的肖邦夜曲或者贝多芬奏鸣曲入门音乐的人可能对他指挥的莫扎特或贝多芬交响曲指指点点,而通过瓦格纳乐剧了解他的人或许对他弹奏的肖邦嗤之以鼻,因为他的手对于钢琴家实在偏小。但当回顾巴伦博伊姆半个世纪以前的出道历程,我们能发现其实他在钢琴和指挥领域都有着辉煌的演绎生涯和崇高的艺术声望。他作为钢琴家的首次登台是在1949年的阿根廷,演奏了贝多芬的作品。名声大噪则是在1957年的纽约演出之后。他作为指挥家的活动则是在1962年开始并于1968年同样在纽约受到了关注,陆续掌舵过巴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柏林国家歌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等等顶级乐团和歌剧院,还与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保持着长期频繁的合作。<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6651194 知乎] </ref>
== 人物争议 ==
''' 莱布雷希特专栏:巴伦博伊姆的指挥困境'''
几年前,我在柏林与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个摄制组合作,录制一档关于巴伦博伊姆的节目。我们被带进了他在国家歌剧院的简朴办公室,然后未经任何排练,我就与他分坐在一张矮桌两边,进行了45分钟的访谈。时间一到,巴伦博伊姆就起身离去。我都不能确定我们有没有握手。上个月,他的国家歌剧院乐团有七位演奏家对乐团里充满威胁感的气氛公开表示不满,并指责他们的工作中存在欺凌现象。在这个经历过MeToo运动的时代,如此指控必须被严肃对待。其中一人是他们的首席定音鼓,他表示情况十分恶劣,以至于他必须接受药物治疗。巴伦博伊姆对此的回击是:“如果我这么不公平地对待他,为什么他还在这里待了12年,甚至都快13年了?”他继续指责那些试图破坏他在柏林续签合同的不具名的敌人:“如果有任何紧张情况存在,我都了如指掌。”巴伦博伊姆简洁地说。官方已经下令对此进行调查。巴伦博伊姆的人格魅力像有个开关那样可以随时启闭,而当他如果无法快速贯彻自己意图的时候,他会连总开关一起关掉。当他在2013年的逍遥音乐节中指挥全套《尼伯龙根的指环》时,他对BBC的制作团队极为粗暴,以至于一些很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都泪流满面。当他知道自己做得过分了,或者有人提醒他后,他在最后一场演出后邀请整个团队去吃晚饭作为补偿。像很多曾经的神童那样,他从未走出婴儿期的坏脾气。
这种同情可能并不足以让巴伦博伊姆能够在2022年成功续约,那时他已达80高龄。在此次的呼声中,我们能够学到的是,巴伦博伊姆可能是他那代人里面的最后一位,这位搁浅的指挥家的节拍已经跟不上时代快速的流转。这位我们曾见过的最精明的讲政治的指挥家,没看到脸书留言墙上的文字。<ref>[http://www.sohu.com/a/300727239_260616  搜狐] </ref>
== 视频 ==
'''柏林爱乐2018除夕音乐会(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ev:youku| XMzk5MTk3MjQ5Mg |alignment=left}}
 
== 参考文献 ==
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