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凌波

移除 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同時間,曾執導廈語片的[[袁秋楓]],正替邵氏籌拍《紅樓夢》,聞悉凌波拍了《劉海遇仙》,便邀她替[[任潔]]作幕後代唱,一曲酬勞兩百,並代為搭路加盟邵氏。[[鄒文懷]]與[[何冠昌]]代表邵氏傾談,開出月薪八百,凌波直言當時「根本不曉得入邵氏對自己有何好處,只是很想入去拍國語片,大概這叫冥冥中自有主宰吧。」<ref>[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interview/%E9%9B%86%E9%AB%94%E5%9B%9E%E6%86%B6/20150207-3112  林黛哭鬧 樂蒂罷拍坐看凌波洶湧時],明报周刊</ref>
== 梁祝現象 十人九個愛 強颱凌波經台票房破紀錄==
凌波加盟邵氏後,拍了邵氏版《[[梁山伯與祝英台]]》,此劇在電影美學及音樂風格上結合了傳統古典、當代流行元素,塑造起風格化電影表演,成功抓住戲曲電影現象與普通電影現象,加上典雅的古典情懷吸引文化菁英,在報章為文贊揚,街坊姑婆阿嫂的耳語傳播,又挾著得獎的實力展現,形成高級知識份子與普通市井觀眾的巨大消費勢力。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首映在臺北市中國、遠東、國都三家戲院上映, 連續爆滿一百八十六天,放映九百三十場,觀眾七十二萬一九二九人次,票房八百四十餘萬,打破歷來所有電影票房。當年[[臺北]]是省轄市,人口不滿八十萬,《梁祝》售票數佔人口的九成,這個紀錄也是四十年來沒有任何電影能企及的。
==強颱凌波襲台 萬人空巷==
當年十月(1963年10月30日)凌波由香港來臺,停留三天,讓台北陷入一片疯狂境地。媒體以「強烈颱風凌波」形容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臺北且被譏為狂人城|便可知消費觀眾瘋狂逐星之沸騰狀態,連查港駐台記者都忍不住詳細地摘記凌波停留臺北兩日中所發生的事件:1)凌波的淚、(2)乘坐警車、(3)與小偷同車、(4)接受的禮物、(5)凌波的乾媽、(6)凌波照照片、(7)凌波的行、(8)特別 廣播節目、(9)凌波招牌、(10)腳不著地的旅行。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R3MtIjYk}}
== 影迷支持 紅鑾星動 當紅 戀愛 到底==凌波十五、六歲的時候,養母收了一位菲律賓華僑施先生的錢,要凌波跟他在一起。那時候,凌波用「小娟」藝名拍戲已經小有名氣了。他們在一起一年多,生了一個兒子,这位施先生大部分時間在菲律賓,他有家室的<ref>[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256/219690 感謝養母對我不好 才有今天]</ref>。 僑商名叫[[施維熊]],兩人的年齡相差二十多歲,凌波雖不很愛他,但也不讨厌他。因爲,他們的結合並非「郎情妾意」,更非「兩相恩愛」,尤其不是「靑海竹馬」; 只是養父母看重錢的份上,逼迫凌波去「談戀愛」的<ref>{{cite book|title=中外雜誌|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TMKAQAAMAAJ|year=1987|publisher=中外雜誌社}}</ref>。在经历过这段婚姻后,凌波渴望真正的爱情,也先后和当红小生张冲、金汉传出绯闻。
一轉眼,凌波以「梁兄哥」紅遍影壇,再憑《花木蘭》 (1964)登上亞洲影后,與[[張沖]]的戀情也有了新進展。1965 年中旬,交往已是半公開事實,張沖亦不避嫌:「如果說結婚 能事先排定計畫,我願意在明天完成終身大事。」聽在觀眾耳裡,幾乎等於戀情即將修成正果。同年八月,新聞界刊出凌波、張冲已「祕密訂婚」。有趣的是,之后[[凌波]]、[[金漢]]新婚燕爾受訪時,被問起這段前尘往事,卻得到截然不同的「證詞」。凌波直言自己與張沖交情好,但從未有過婚約,「只有一次和張沖在一起時,他突然給我在手指上套個鑽 石戒指,說與我訂婚。我很為感為難,想還給他,又怕傷了他的自尊心」记者轉過頭問「正牌新郎倌」金漢得知一度「新郎不是我」的心情如何,他坦白道 「那時侯我是在台灣拍《藍與黑》,突然聽說她和張沖訂婚了,我有如晴天霹靂,呆了!人家說:大丈夫流血不 流淚,換上別的可以,但是在愛情上,我是辦不到的」 當然金漢只是虛驚一場<ref name="粟子2010">{{cite book|author=粟子|title=愛戀老電影: 五、六○年代香江男星的英姿與豪情|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wH8wC1WpV1gC&pg=PT161|date=1 December 2010|publisher=秀威出版|isbn=978-986-221-633-0|pages=161–}}</ref>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