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上元观灯有怀京华旧游时集邦相署远忆长安道'''》胡应麟(1551年-1602年)明代文学家。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


《'''上元观灯有怀京华旧游时集邦相署远忆长安道'''》[[胡应麟]](1551年-1602年)明代文学家。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胡幼而能诗,曾携诗拜见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得到王世贞的称赏,与当时的[[诗人]]李维桢<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15/12/51183861_930462920.shtml 李维桢生平志趣述考],个人图书馆,2020-08-15</ref>、屠龙、[[魏允中]]、赵用贤被称为末五子。胡应麟著述繁富,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文学批评著作有《诗薮》20卷。

<center>上元观灯有怀京华旧游时集邦相署远忆长安道</center>
{{Cquote|
远忆长安道,华灯正陆离。

云霞千蜃结,山嶂六鳌移。

玉佩邀春早,铜壶听夜迟。

即今天禄畔,太乙傍谁嬉。
|[明代]胡应麟}}

==胡应麟藏书经历==

胡应麟自幼嗜书如命,自言于他无所嗜,所嗜独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诵之可以当韶蠖,览之可以当夷施。忧藉以解,忿藉以平,病藉以起。”([[王世贞]]《二酉山房记》)胡应麟见到异书更是“倒度顷囊,必为己物”,发现有“上世之藏,帐中之秘”必手自钞录而寝食俱废。在[[南来北往]]途中,他涉历金陵、吴会、[[钱塘]]等通都大邑,文献所聚之所,必停舟缓辙,搜猎其间。小则旬月,大或经月,以至典卖家中妇人首饰以购书,视家无所无有,务尽一方乃已。书多携带不便,则宁弃行李而留书。胡氏在回顾其藏书经历时曾说:“余为童子至今,年日益壮而嗜书目益笃,书目益富,家日益贫。”(胡应麟《二酉山房记》)

王世贞曾记日:“余友人胡元瑞,性嗜古[[书籍]]。少从其父宪使君京师,君故宦薄。而元瑞以嗜书故,有所访购,时时乞日俸,不给,则脱妇簪珥而酬之;又不给,则解衣以继之。元瑞之橐,无所不罄,而独其载书。陆则惠子,水则宋生。盖十余岁而尽毁其家以为求书录,其余赀以治屋而藏焉。”人皆称其毁家藏书。

在漫长的求书过程中,他收购藏书家虞守愚遗书一事不得不提。[[明代]]浙江藏书家虞守愚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藏书家。据史料记载,他藏有文献几万卷,且多为珍本、善本。虞守愚的藏书楼修造得也十分别致,是在一个池塘中拔地而起。楼与周围的陆地联系仅靠一独木桥,每到夜晚就将木桥撤走。藏书楼门口挂着“楼不延客,书不借人”的牌子。可惜,虞老先生去世后,其子孙都不是读书人。加上急需钱用,便迫不及待地欲将藏书出售。胡应麟对虞守愚的藏书倾慕已久。获此消息后马上提出购买并许以高价。但几天后当虞氏后人将几船藏书运抵胡应麟住处时,[[先生]]却无奈地告知因家贫无力购买。这时书已运到而虞家子孙又决意售出。最后胡应麟以较低的[[价格]]购置了一大批宝贵的文献。此事在《五杂俎》和《人海记》等著述中均有记载,其中《人海记》中记道:“义鸟虞守愚侍郎藏书万卷,兰溪胡孝廉应麟贱值得之,随亦放佚。”这些书约是胡应麟一生藏书的一半,大大丰富了其藏书<ref>[https://www.sohu.com/a/516159379_562249 胡应麟及其藏书] ,搜狐,2022-01-12</ref>。

当然,除了[[收获]]的喜悦外,胡应麟藏书经历中亦不乏错失心爱典籍的惆帐。张文潜《柯山集》一百卷,胡应麟所得仅十三卷,曾经在临安僻巷中,见到钞本书一十六帙。正是《文潜集》,卷数正同,书纸半巳患减,而印记奇古、装饰都雅。胡氏目之惊喜,但苦于身无分文,无力购买,便与其人约定第二天早上,将所带绿罗二皮代羔雁,以及身上所穿的鸟丝直裰、青蜀锦半臂去换回那部《柯山集》。是夜,胡氏返寓通夕不寐,第二天清晨,头发都来不及梳理便携物直奔书铺。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火已将书铺烧个精光。望着灰烬,与心爱[[典籍]]失之交臂的沮丧心情折磨其数月之久。(《经籍会通》三)

胡应麟竭尽其一生精力“穷搜委巷,广乞名流,录之故家,求诸绝域,中间解衣缩食,衡虑困心,体腹筋骨靡不所惫。”(《经籍会通》四)[[节食]]于朝哺,展转于称贷,反侧于寤寐,旁午于校雠者二十年于此,故所藏书。越中诸世家顾无能逾过者。(胡应麟《二酉山房记》)其搜求图书用力之勘、藏书之丰,在明代卓然成为一家,故《金华诗录》云:“婺州藏书,独盛于[[兰溪]]。”

==视频==
===<center> 上元观灯有怀京华旧游时集邦相署远忆长安道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历史文化---109明朝君主集权加强</center>
<center>{{#iDisplay:t3128a948tx|560|390|qq}}</center>

<center>中国文化必修课| 第二十七讲:明代文化基本思路及三个文化大思考</center>
<center>{{#iDisplay:k30289pfro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110,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