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5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塔利-伊漢…”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塔利-伊漢塔拉戰役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0/920/nBnauM3X4UzN3kDM5AT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wU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塔利-伊漢塔拉戰役<br>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A1%94%E9%87%8C-%E4%BC%8A%E6%BC%A2%E5%A1%94%E6%8B%89%E6%88%B0%E5%BD%B9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br>
'''名稱''' 塔裏-伊漢塔拉戰役<br>
'''地點''' 芬蘭 卡累利阿地峽<br>
'''發生時間''' 1944.6.25-1944.7.9<br>
|}
</div>
塔裏-伊漢塔拉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於蘇聯和德芬聯軍之間的一次重大戰役。此戰因主戰場在卡累利阿地峽中塔裏和伊漢塔拉這兩個村子而得名,在這場戰役中,蘇聯和芬蘭、納粹德國進行了血戰,芬蘭軍隊挽回了前一階段維堡戰役兵敗如山倒的局面,為蘇芬和談爭取了一定的機會。
==戰爭概述==
在1941年偉大的衞國戰爭之初芬軍在列寧格勒北部取得突破之後,繼續戰爭就轉入了塹壕戰。蘇芬雙方隔着戰線均沒有什麼大動作。
===緣由===
1944年列寧格勒解圍後,蘇軍大本營決定發起一場攻勢以迫使芬蘭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
蘇軍於1944年6月9日起開始向卡累利阿地峽的芬軍主動出擊,以策應盟軍的諾曼底登陸。卡累利阿地峽的各個地段都有交火,其中不少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蘇軍近衞部隊。6月10日,蘇軍突破了貝魯斯托夫的芬軍防線。芬軍撤退至第二道防線——VT防線(凡梅爾蘇-泰帕【Vammelsuu-Taipale】防線的簡稱)重新組織防禦。蘇軍則在重炮、轟炸機和裝甲部隊的支援下繼續推進。6月14日,蘇軍在薩哈奇拉和庫特瑟卡地段突破了VT防線。芬軍裝甲部隊在庫特瑟卡發起反擊但遭到失敗。芬軍被迫撤往VKT防線(維堡-庫帕薩利-泰帕【Vyborg-Kuparsaari-Taipale】防線的簡稱)
VT防線失守後的一週內,芬軍節節敗退。6月20日,蘇軍在遭到極小抵抗的情況下輕鬆佔領維堡。儘管蘇軍取得了很大勝利,連續突破兩道芬軍防線,但是並沒能消滅芬軍主力。這就給芬軍在VKT防線有了喘息的機會。
早在1944年6月12日,芬軍總司令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就向德國發出求援消息。6月16日,德國空軍庫爾梅戰鬥分隊到達芬蘭。幾日後,第303突擊炮旅和第122“古瑞夫”師也到達了芬蘭。在這其中,德軍提供的“Panzerschreck”反坦克火箭筒發揮了重要作用。6月22日德國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裏賓特洛甫到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提出芬軍保證抵抗到底是納粹德國提供援助的前提。芬蘭總統里斯託·呂蒂對此提供了私人保證。
但卻在6月22日當天,芬蘭卻又向蘇聯請求停戰,蘇聯的迴應在翌日被送到,該回應被芬蘭總理埃德温·林科梅斯解讀為無條件投降,這並不確實,該回應原文於1944年7月2日被刊載於蘇聯《真理報》上。
1944年6月21日,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列寧格勒方面軍自塔裏突破VKT防線,突進至塞馬湖一帶。
===戰役開始===
====蘇聯方面====
<br>列寧格勒方面軍(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陸軍元帥)
<br>蘇聯第21集團軍(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古謝夫陸軍上將) 【該集團軍共有15個師,每個師有3000-5000人】
<br>第30近衞軍
<br>第97軍
<br>第108軍
<br>第109軍
====芬蘭方面====
<br>卡累利阿方面軍司令部(卡爾·約翰松·厄施陸軍中將)
<br>芬蘭第四集團軍(戴維·拉蒂凱寧陸軍中將)
<br>芬蘭第3 “藍色”旅(勞裏·漢泰雷上校)
<br>芬蘭第3師(阿羅·帕亞陸軍少將)
<br>芬蘭第4師(皮耶塔裏·奧蒂陸軍少將)
<br>芬蘭第18師(原師長帕沃·帕盧樁陸軍少將於1944.6.26被解職, 奧托·斯內爾曼上校接任)
<br>芬蘭第11師(卡羅·海斯卡寧陸軍少將,該師於1944.6.27參戰)
<br>芬蘭第6 師(埃納·爾雨陸軍少將)
<br>芬蘭裝甲師(魯本·拉古斯陸軍少將)
<br>第3飛行聯隊(馬格納森中校,該飛行聯隊共有Bf 109戰鬥機33 架、F2A水牛式戰鬥及18架及1架佛克C.X偵察機)
<br>第4飛行聯隊(薩科奇中校,該飛行聯隊共有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33架, Ju-88轟炸12架及8架Do-17Z中型轟炸機)
====納粹德國====
<br>德國空軍“克爾梅”聯隊(庫爾特·克爾梅中校,該飛行聯隊共有Fw-190A-6戰鬥機和Fw-190F-8戰鬥機23-43架, 斯圖卡俯衝式轟炸機24-30架及1-8架Bf-109G-8巡邏戰鬥機)
<br>德國國防軍第303突擊炮旅(漢斯·威廉·卡迪鈕上尉,該旅於1944.6.22參戰,共擁有22輛三號突擊炮G型,9輛四號突擊炮) [1]
====戰役地形====
<br>塔裏-伊漢塔拉戰役發生在10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南到維堡灣北端、北到武克希河,主要包括了塔裏和伊漢塔拉兩個村子,位置大約在維堡東北8-14KM處。
<br>蘇軍在維堡以東地域展開,由塔裏以南向北進攻伊漢塔拉。這一帶是卡累利阿地峽唯一可以適合裝甲部隊通過的路徑,大約有10KM寬。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塔利-伊漢塔拉戰役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0/920/nBnauM3X4UzN3kDM5AT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wU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塔利-伊漢塔拉戰役<br>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A1%94%E9%87%8C-%E4%BC%8A%E6%BC%A2%E5%A1%94%E6%8B%89%E6%88%B0%E5%BD%B9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br>
'''名稱''' 塔裏-伊漢塔拉戰役<br>
'''地點''' 芬蘭 卡累利阿地峽<br>
'''發生時間''' 1944.6.25-1944.7.9<br>
|}
</div>
塔裏-伊漢塔拉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於蘇聯和德芬聯軍之間的一次重大戰役。此戰因主戰場在卡累利阿地峽中塔裏和伊漢塔拉這兩個村子而得名,在這場戰役中,蘇聯和芬蘭、納粹德國進行了血戰,芬蘭軍隊挽回了前一階段維堡戰役兵敗如山倒的局面,為蘇芬和談爭取了一定的機會。
==戰爭概述==
在1941年偉大的衞國戰爭之初芬軍在列寧格勒北部取得突破之後,繼續戰爭就轉入了塹壕戰。蘇芬雙方隔着戰線均沒有什麼大動作。
===緣由===
1944年列寧格勒解圍後,蘇軍大本營決定發起一場攻勢以迫使芬蘭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
蘇軍於1944年6月9日起開始向卡累利阿地峽的芬軍主動出擊,以策應盟軍的諾曼底登陸。卡累利阿地峽的各個地段都有交火,其中不少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蘇軍近衞部隊。6月10日,蘇軍突破了貝魯斯托夫的芬軍防線。芬軍撤退至第二道防線——VT防線(凡梅爾蘇-泰帕【Vammelsuu-Taipale】防線的簡稱)重新組織防禦。蘇軍則在重炮、轟炸機和裝甲部隊的支援下繼續推進。6月14日,蘇軍在薩哈奇拉和庫特瑟卡地段突破了VT防線。芬軍裝甲部隊在庫特瑟卡發起反擊但遭到失敗。芬軍被迫撤往VKT防線(維堡-庫帕薩利-泰帕【Vyborg-Kuparsaari-Taipale】防線的簡稱)
VT防線失守後的一週內,芬軍節節敗退。6月20日,蘇軍在遭到極小抵抗的情況下輕鬆佔領維堡。儘管蘇軍取得了很大勝利,連續突破兩道芬軍防線,但是並沒能消滅芬軍主力。這就給芬軍在VKT防線有了喘息的機會。
早在1944年6月12日,芬軍總司令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就向德國發出求援消息。6月16日,德國空軍庫爾梅戰鬥分隊到達芬蘭。幾日後,第303突擊炮旅和第122“古瑞夫”師也到達了芬蘭。在這其中,德軍提供的“Panzerschreck”反坦克火箭筒發揮了重要作用。6月22日德國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裏賓特洛甫到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提出芬軍保證抵抗到底是納粹德國提供援助的前提。芬蘭總統里斯託·呂蒂對此提供了私人保證。
但卻在6月22日當天,芬蘭卻又向蘇聯請求停戰,蘇聯的迴應在翌日被送到,該回應被芬蘭總理埃德温·林科梅斯解讀為無條件投降,這並不確實,該回應原文於1944年7月2日被刊載於蘇聯《真理報》上。
1944年6月21日,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列寧格勒方面軍自塔裏突破VKT防線,突進至塞馬湖一帶。
===戰役開始===
====蘇聯方面====
<br>列寧格勒方面軍(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陸軍元帥)
<br>蘇聯第21集團軍(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古謝夫陸軍上將) 【該集團軍共有15個師,每個師有3000-5000人】
<br>第30近衞軍
<br>第97軍
<br>第108軍
<br>第109軍
====芬蘭方面====
<br>卡累利阿方面軍司令部(卡爾·約翰松·厄施陸軍中將)
<br>芬蘭第四集團軍(戴維·拉蒂凱寧陸軍中將)
<br>芬蘭第3 “藍色”旅(勞裏·漢泰雷上校)
<br>芬蘭第3師(阿羅·帕亞陸軍少將)
<br>芬蘭第4師(皮耶塔裏·奧蒂陸軍少將)
<br>芬蘭第18師(原師長帕沃·帕盧樁陸軍少將於1944.6.26被解職, 奧托·斯內爾曼上校接任)
<br>芬蘭第11師(卡羅·海斯卡寧陸軍少將,該師於1944.6.27參戰)
<br>芬蘭第6 師(埃納·爾雨陸軍少將)
<br>芬蘭裝甲師(魯本·拉古斯陸軍少將)
<br>第3飛行聯隊(馬格納森中校,該飛行聯隊共有Bf 109戰鬥機33 架、F2A水牛式戰鬥及18架及1架佛克C.X偵察機)
<br>第4飛行聯隊(薩科奇中校,該飛行聯隊共有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33架, Ju-88轟炸12架及8架Do-17Z中型轟炸機)
====納粹德國====
<br>德國空軍“克爾梅”聯隊(庫爾特·克爾梅中校,該飛行聯隊共有Fw-190A-6戰鬥機和Fw-190F-8戰鬥機23-43架, 斯圖卡俯衝式轟炸機24-30架及1-8架Bf-109G-8巡邏戰鬥機)
<br>德國國防軍第303突擊炮旅(漢斯·威廉·卡迪鈕上尉,該旅於1944.6.22參戰,共擁有22輛三號突擊炮G型,9輛四號突擊炮) [1]
====戰役地形====
<br>塔裏-伊漢塔拉戰役發生在10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南到維堡灣北端、北到武克希河,主要包括了塔裏和伊漢塔拉兩個村子,位置大約在維堡東北8-14KM處。
<br>蘇軍在維堡以東地域展開,由塔裏以南向北進攻伊漢塔拉。這一帶是卡累利阿地峽唯一可以適合裝甲部隊通過的路徑,大約有10KM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