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6
次編輯
變更
来鲁华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来鲁华</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91e3d…”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来鲁华</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91e3d32484d5f7da.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71507&sid=816289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来鲁华''',[[博士]],[[教授]]。研究领域属于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着重利用物理化学特别是结构化学方法研究生物问题。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与以下方向有关: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计算化学,理论与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2010年11月30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简介==
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87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
1989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
1998-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化学系伯克莱学者,
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1年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主讲课程:主讲研究生课程"分子设计方法及其在化学与生物学中的应用"
==研究领域和兴趣==
'''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 蛋白质结构功能预测与分子设计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其空间结构的关系是生物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后基因组时代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搞清楚基因产物-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我们着重利用理论及模拟的方法研究蛋白质序列与结构的关系,发展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新方法;通过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行蛋白质功能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全新结构或功能蛋白质的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
(2) 蛋白质折叠及生物分子识别机制研究
与蛋白质结构预测相对应的问题是蛋白质在溶液中是如何折叠及组装成生物活性状态的。我们利用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微量量热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理论模拟相结合研究蛋白质的折叠过程、蛋白质与其它分子识别的机制,以及蛋白质自组装成为复杂结构的机理。
(3)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我们利用高通量虚拟筛选及合理设计的方法进行药物先导物的发现,针对疾病相关的几类蛋白质靶标开展药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同时着重研究药物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如:药物与受体作用自由能计算、结合过程中受体构象变化、化合物毒副作用计算等。
==代表性论文和专著==
Jiang, L,Gao, Y,Mao, FL,Liu, ZJ,Lai, LH*, Potential of mean force fo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studies, Proteins 46(2):190-196,2002
Jiang L, Lai LH*, The importance of weak C-H hydrogen bond at protein-protein interface, J. Biol. Chem 2002 (in press)
Liu Y, Feng YB, Wang RX, Gao Y, Lai LH*. Quinoline-4-acetamides as sPLA(2) inhibitors Bioorg Med Chem Lett 11 (13): 1639-1641, 2001
Tao P, Lai LH* Protein ligand docking based on empirical method for binding affinity estimation J Comput Aid Mol Des 15 (5): 429-446, 2001
Lai B, Cao AN, Lai LH. Organic cosolvents and hen egg white lysozyme folding.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1543, 115-122, 2000
Lai, LH, Yokota, H, Hung, LW, Kim, R, Kim, SH, Crystal structure of archaeal RNase HII: a homologue of human major RNase H, Structure 8(8):897-904,2000
Wang YL, Lai LH*, Li SW, Han YZ, Tang YQ. Position-dependentprotein mutant profile basedon mean force field calculation. Protein Engineering, 9(6), 479-484, 1996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来鲁华</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91e3d32484d5f7da.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71507&sid=816289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来鲁华''',[[博士]],[[教授]]。研究领域属于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着重利用物理化学特别是结构化学方法研究生物问题。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与以下方向有关: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计算化学,理论与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2010年11月30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简介==
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1987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
1989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
1998-199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化学系伯克莱学者,
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1年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主讲课程:主讲研究生课程"分子设计方法及其在化学与生物学中的应用"
==研究领域和兴趣==
'''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 蛋白质结构功能预测与分子设计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其空间结构的关系是生物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后基因组时代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搞清楚基因产物-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我们着重利用理论及模拟的方法研究蛋白质序列与结构的关系,发展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新方法;通过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行蛋白质功能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全新结构或功能蛋白质的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
(2) 蛋白质折叠及生物分子识别机制研究
与蛋白质结构预测相对应的问题是蛋白质在溶液中是如何折叠及组装成生物活性状态的。我们利用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微量量热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理论模拟相结合研究蛋白质的折叠过程、蛋白质与其它分子识别的机制,以及蛋白质自组装成为复杂结构的机理。
(3)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我们利用高通量虚拟筛选及合理设计的方法进行药物先导物的发现,针对疾病相关的几类蛋白质靶标开展药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同时着重研究药物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如:药物与受体作用自由能计算、结合过程中受体构象变化、化合物毒副作用计算等。
==代表性论文和专著==
Jiang, L,Gao, Y,Mao, FL,Liu, ZJ,Lai, LH*, Potential of mean force fo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studies, Proteins 46(2):190-196,2002
Jiang L, Lai LH*, The importance of weak C-H hydrogen bond at protein-protein interface, J. Biol. Chem 2002 (in press)
Liu Y, Feng YB, Wang RX, Gao Y, Lai LH*. Quinoline-4-acetamides as sPLA(2) inhibitors Bioorg Med Chem Lett 11 (13): 1639-1641, 2001
Tao P, Lai LH* Protein ligand docking based on empirical method for binding affinity estimation J Comput Aid Mol Des 15 (5): 429-446, 2001
Lai B, Cao AN, Lai LH. Organic cosolvents and hen egg white lysozyme folding.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1543, 115-122, 2000
Lai, LH, Yokota, H, Hung, LW, Kim, R, Kim, SH, Crystal structure of archaeal RNase HII: a homologue of human major RNase H, Structure 8(8):897-904,2000
Wang YL, Lai LH*, Li SW, Han YZ, Tang YQ. Position-dependentprotein mutant profile basedon mean force field calculation. Protein Engineering, 9(6), 479-484, 1996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