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董鄂妃

移除 6,27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董鄂妃'''
| 图像 = 姓名 = '''董鄂妃'''
| 图像 = [[File:孝献皇后董鄂妃.jpg|缩略图|董鄂妃]]| 图像说明 = 孝献皇后董鄂妃 | 出生日 = 1639姓名 = '''董鄂妃'''| 图像 = [[File:孝献皇后董鄂妃.jpg|缩略图|董鄂妃]]
| 图像说明 = 孝献皇后董鄂妃
| 出生日 = 1639
}}
''' 孝献皇后 ''' (1639年—1660年9月23日), 即''' 董鄂氏 ''' [[ 满洲 ]] 正白旗人,内大臣 [[ 鄂硕 ]] 之女,大将军 [[ 费扬古 ]] 之姐, [[ 顺治 ]] 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 。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File:董鄂妃描绘.png|缩略图|left|董鄂妃]]
== 人物生平==
众里寻她
董鄂氏为八旗著姓( [[ 满语 ]] 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清 [[ 崇德 ]] 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
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世家女中,可谓是寥若晨星,已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寻觅到知音,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清代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氏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更为董鄂氏颁诏大赦天下。大清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后代皇帝立后也仅是颁发恩诏),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氏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颁行天下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欢喜至极,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皇四子出生时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首辅大臣都纷纷献上马匹、缎帛以庆贺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对这个孩子出生后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
皇四子出生时[[福临|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 出生地 = 辽宁| 逝世日期 = 1660年09月23日| 国籍 = 中国| 别名 = 孝献皇后</br>端敬皇后 | 职业 = 贤妃→皇贵妃→皇后(追封)| 谥号 = 孝献庄和至德宣 ,特颁肆赦,用广 温惠端敬皇后 | 居住地 = 承乾宫| 陵墓 = 清孝陵| 主要成就 = 顺治帝追封皇后 | 信仰 = 佛教| 汉化姓氏 = 董氏</br>彭氏 }}恩。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过数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这已经是超越祖制了 董鄂氏 丧葬规格逾制 满洲正白旗人 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 内大臣鄂 并亲笔写下《皇清和 荣亲王圹志》,抒发对皇四子的宠爱和痛惜 情:“制曰:和硕荣亲王 大将军费扬古 姐, 第一子也。生于 顺治十 (1656年) 十月初七日 董鄂氏入宫,深受 御天于 顺治 帝宠爱。同 十五 月二十 日, 盖生数月云。爰稽典礼,追 为贤妃 和硕荣亲王……呜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惧,思祖宗之付托,冀胤嗣之发祥。惟尔诞育,克应休禛 仅一月 方思成立 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 讵意厥龄不永!兴言鞠育,深轸朕怀……”[[File: 董鄂 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 ,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 顺治 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 .jpg|缩略图|left| 董鄂 氏皇后(追封)。妃]]
名门闺秀
董鄂氏身为八旗名门闺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根据史料记载,她从小颖慧过 物生平 , 众里寻 有一个特别的天赋就是读史书过目不忘,董鄂氏天性慈爱,有见识,识大体,她的作为好像只能用佛教信仰才能解释,每次顺治看奏折时,有重要的内容,草草看过后,就随手扔在一边了,董鄂妃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能忽视;每当[[福临|顺治]]要和她同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每当顺治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每当顺治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毫无例外地为其展卷研磨,侍奉汤茶。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官员们讲课结束后,回到寝宫时,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她 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的相互促进。
董鄂 氏为八旗著姓(满语中意思为一种生长 妃时常陪伴 顺治的身 。更难得 美丽小草) 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 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 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 ,董鄂 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 妃也往往为他们说情。临终时还惦念秋决囚犯 父亲 生命,董 硕是正白旗的军官 妃向来不信佛教 ,顺治 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 有时用一些禅宗经典来告诉她 而且为她解释《心经》的深层含义。因 成了她推崇尊敬 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 至宝。专心研习禅学。参悟探究“ 带驻扎 口气不来 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 向何处安身立命” 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鄂氏 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 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 多愁 解人意 娴静气质美 一面,每次遇见顺治 就总举出这句话:顺治每次都笑 且悟性极高 不答
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 自从皇后去 家女中 后,内政事务堆积,都等着皇帝来处理 可谓是寥若晨星 每次做事就更加怀念皇后 悲伤不能自 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 。又感叹皇帝和她伉俪之缘 又焉 却不 寻觅到知音, 一起走完人生。只有 顺治 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 月有余 个人抚今追昔 虽然 顺治 以“敏慧端良、未有 帝说不 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 心中悲伤 晋封她为 悲痛却常常来袭。宫中庶务以前都是 皇贵妃 。这样的升迁速度,清代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 董鄂氏 举行了十分隆重 来处理 册妃典礼 更为 尽心检查审核,没有不恰当的。虽然位在皇后之下( 董鄂氏 颁诏大赦天下。大清近300年的历史上,因 册立 嫔而大赦天下的 这是绝无仅有的 只比皇后低 级,而高于诸妃之上。其 。 (后代 帝立 贵妃有副 也仅是颁发恩诏),这一年顺治19岁 之称 而且 董鄂 氏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 氏实权长期与孝惠章皇后并 了册立 ),但是 董鄂氏 却是尽到了 贵妃颁行天下 《诏书》 职责了 按常规 其次因有孝惠章皇后在 皇帝只 所以董鄂氏才没 在册立 做到 皇后的 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 中宫桂冠 。董鄂氏 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 自已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 表明她得到了顺治 无微 同寻 至,各项事务都非 的宠爱 勤勉努力
子以 董鄂氏大约病了三年,虽然身体虚弱,仍然时而勉励安慰顺治说:”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礼数上也没有任何懈怠,董鄂氏都是始终如一。侍奉孝惠章皇后更恪尽谦和,像 亲一样对待她,孝惠章皇后更是把她当作姐姐。顺治十四年冬,顺治帝去南苑,孝庄皇太后身体不适,董鄂氏都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她在天帝坛为孝庄皇太后祈祷,随即到南苑去探望,孝惠章皇后却无一句话询问,也没有派人来问安。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欢喜至极,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皇四子出生时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首辅大臣都纷纷献上马匹、缎帛以庆贺皇帝第一子出生之喜)。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对这个孩子出生后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 皇四子出生时[[福临|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File:孝献皇后董鄂妃.jpg|缩略图|董鄂妃]]| 图像说明 = 孝献皇后董鄂妃 | 出生日 = 1639| 出生地 = 辽宁| 逝世日期 = 1660年09月23日| 国籍 = 中国| 别名 = 孝献皇后</br>端敬皇后 | 职业 = 贤妃→皇贵妃→皇后(追封)| 谥号 = 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 居住地 = 承乾宫| 陵墓 = 清孝陵| 主要成就 = 顺治帝追封皇后 | 信仰 = 佛教| 汉化姓氏 = 董氏</br>彭氏 }}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 顺治 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 十五 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 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人物生平 众里寻她 董鄂氏为八旗著姓(满语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满洲 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 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世家女中,可谓是寥若晨星,已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寻觅到知音,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清代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 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氏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更为董鄂氏颁诏大赦天下。大清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妃嫔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后代皇帝立后也仅是颁发恩诏), 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氏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氏为皇贵妃颁行天下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氏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 顺治 不同寻常的宠爱。 子以母贵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欢喜至极,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皇四子出生时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首辅大臣都纷纷献上马匹、缎帛以庆贺皇 第一子出生之喜)。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对这个孩子出生后的待遇甚至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 皇四子出生时[[福临|顺治]]颁行天下的大赦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 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过数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这已经是超越祖制了,丧葬规格逾制,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并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抒发对皇四子的宠爱和痛惜之情:“制曰:和硕荣亲王,朕之第一子也。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御天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盖生数月云 [1] 。爰稽典礼,追封和硕荣亲王……呜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惧,思祖宗之付托,冀胤嗣之发祥。惟尔诞育,克应休禛。方思成立有期,讵意厥龄不永!兴言鞠育,深轸朕怀……” 名门闺秀 董鄂氏身为八旗名门闺秀,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根据史料记载,她从小颖慧过人, 有一个特别的天赋就是读史书过目不忘,董鄂氏天性慈爱,有见识,识大体,她的作为好像只能用佛教信仰才能解释,每次顺治看奏折时,有重要的内容,草草看过后,就随手扔在一边了,董鄂妃提醒他应该仔细看,不能忽视;每当[[ 福临|顺治]]要和她同阅奏章时,她又连忙拜谢,并解释说:后宫不能干政。每当顺治下朝后,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斟酒劝饭,问寒问暖;每当顺治批阅奏章至夜分,她总是毫无例外地为其展卷研磨,侍奉汤茶。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官员们讲课结束后,回到寝宫时,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她她的小夫妻,而在于理性的相互促进。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董鄂妃也往往为他们说情。临终时还惦念秋决囚犯的生命,董鄂妃向来不信佛教,顺治有时用一些禅宗经典来告诉她,而且为她解释《心经》的深层含义。因此成了她推崇尊敬的至宝。专心研习禅学。参悟探究“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董鄂氏还有多愁善感的一面,每次遇见顺治,就总举出这句话:顺治每次都笑而不答。 自从皇后去世后,内政事务堆积,都等着皇帝来处理,每次做事就更加怀念皇后,悲伤不能自已。又感叹皇帝和她伉俪之缘,却不能一起走完人生。只有顺治帝一个人抚今追昔,虽然顺治帝说不出心中悲伤,悲痛却常常来袭。宫中庶务以前都是皇贵妃董鄂氏来处理的,尽心检查审核,没有不恰当的。虽然位在皇后之下(董鄂氏时为皇贵妃,只比皇后低一级,而高于诸妃之上。其次皇贵妃有副后之称,而且董鄂氏实权长期与孝惠章皇后并存),但是董鄂氏却是尽到了皇后的职责了。其次因有孝惠章皇后在,所以董鄂氏才没有做到皇后的中宫桂冠。董鄂氏自已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无微不至,各项事务都非常勤勉努力。董鄂氏大约病了三年,虽然身体虚弱,仍然时而勉励安慰顺治说:”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礼数上也没有任何懈怠,董鄂氏都是始终如一。侍奉孝惠章皇后更恪尽谦和,像母亲一样对待她,孝惠章皇后更是把她当作姐姐。顺治十四年冬,顺治帝去南苑,孝庄皇太后身体不适,董鄂氏都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她在天帝坛为孝庄皇太后祈祷,随即到南苑去探望,孝惠章皇后却无一句话询问,也没有派人来问安。顺治十五年正月,顺治帝以 孝惠章皇后 ]] 有违孝道,让群臣廷议废处孝惠章皇后之位,改立董鄂氏为皇后。董鄂氏原先不知道顺治帝要废孝惠章皇后,知道后董鄂氏长跪在顺治帝面前,磕头请辞后位,求顺治帝不可废孝惠章皇后之位。因孝庄的阻止和董鄂氏的劝阻废后事未成,后来孝庄太后令孝惠章皇后三年未曾朝谒慈宁宫,顺治十五年二月,孝惠章皇后因停用中宫笺表事件大病了一场,孝献皇后亲自照顾她,时而为她诵读史书,或者谈些家常来解闷。
身后殊荣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 [[ 博尔济吉特氏 ]] ,后降为侧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董鄂氏去世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顺治皇帝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在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董鄂氏去世后,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贵妃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无法被超越的。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十月初八日,顺治皇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当年十一月,顺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还在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八西苑广济两山同时举行孝献皇后仙驭道场继续为逝者超度祈福,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时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为了彰显孝献皇后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顺治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孝献皇后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孝献皇后语录》。顺治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的追悼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后由张宸具稿,“皇上阅之,亦为堕泪”。按:《上海县志·文苑传》:“宸字青琱,博学工诗文,由诸生入太学,选中书舍人。时端敬皇后宾天,上命词臣拟撰祭文,三奏草而上不怿。最后属宸云云。寻迁兵部督捕主事。顺治对董鄂氏的丧礼大操大办也明知违背她的意愿,但他无法自制,似乎只有如此表示对董鄂氏生前没有晋升皇后的深深遗憾和怀念
在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顺治帝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直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朝廷传谕全国“毋抄豆、毋点灯、毋泼水”,并颁布大赦令,可惜并无收效。在钦定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清康熙二年,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生母)一起与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合葬于清东陵中的孝陵。在清东陵中顺治的地宫是惟一没有被盗过的,她与他在身后的确得到了长久的宁静。<ref>[http://hanyu.iciba.com/wiki/index.php?doc-view-165351 孝献皇后 .汉语站[引用日期2014-04-03]]</ref>
身世之争
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正史说,第二种是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说,第三种是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福临|顺治帝]]与董鄂妃之事,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辛亥革命后,董鄂妃的来历问题,又引起人们的议论,先曾说她是明末秦淮八艳董小宛,后又认为她本顺治弟媳、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前一种说法属于误解,较快得到澄清,后一种意见则绵延不绝,流传至今。现许多影视,小说都沿用重要这一意见。由于董鄂氏身前身后典礼过于特殊和身上各种谜、扑朔迷离的身世,这也是董鄂妃成为清初风云人物之一。<ref>[http://www.tudou.com/albumplay/8RJ3PiFimQA/AkOx3xkO3lI.html?vfm=bdvtx&bl=jp_video#frp=v.baidu.com%2Ftv_intro%2F 清宫秘档《列祖子孙》 .清宫秘档[引用日期2015-02-04]]</ref>
董小宛说
辟谣:根据《爱新觉罗宗谱》襄亲王福晋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和硕达尔汉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之女,所以孝献皇后绝对不是襄亲王福晋
[[ 汤若望 ]] 记载
关于董鄂妃的来历,官修史书一概避而不谈,唯有《 [[ 汤若望传 ]] 》提供了下述线索: “1658年(顺治十五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击。第三位皇后所生之子,原定为皇位继承者的,于产后不久,即行薨逝,关于这位皇子殡葬的情形,在以后继续数年的历史中是我们还不得不屡屡提及的。钦天监内所设之一科,应行按照旧规则,规定殡葬正确地点与吉利之时刻。这一件事情是这一科里办理了的,并且还向朝中上有一份呈报。可是这次殡葬仪式是归满籍之礼部尚书恩格德之所办理,他竟敢私自更改殡葬时刻,并且假造钦天监之呈报。于是这位皇子便被在一个不顺利的时刻里安葬。这样便与天运不合了。因此灾殃竟要向皇室降临。这位皇子的母后不久崩殂,就是头一次所发生不吉利之事件。此外还有其他两件死亡事件继续发生。这两次事件是我们马上就要叙述的,并且最后甚至皇帝晏驾也都归咎于这次殡葬底舛错。”
《汤若望传》中还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但是顺治朝期间又并未设贵妃一职,皇四子也被顺治说成是皇太子。
 
 
[[File:董鄂妃与顺治.jpg|缩略图|董鄂妃]]
显然,这里所说的“第三位皇后”与“贵妃”是指同一人,即皇贵妃董鄂氏。顺治十四年十月,顺治将董鄂妃之子作为未来的皇太子,举行隆重庆典,诏告天下,顺治帝并不以封董鄂氏为皇贵妃而满足,他认为惟有皇后的名位才配得起董鄂氏。皇四子出生后又立即被顺治帝视为第一子,此时的顺治帝欲效仿前代故事,扶正这对母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无宠,又不如妃善得太后欢,帝密有夺嫡意。”
董鄂妃18岁入宫,不符合选秀女的年龄,所以她应该不是通过选秀女的渠道入宫。而当时没有被选上秀女的少女,一般就嫁人了。所以她很可能是嫁人后才被选入宫。
传说也罢,猜想也好,最后归于一致的认识就是,这位董鄂氏不但才华出众,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这位神秘的女子,让那么多的文人墨客魂牵梦绕,赋诗寄情;又让那么多的专家学者费尽心思,苦心研究论证。但是直到今天。她的身世依然是一个待解之谜。   <ref>[http://www.hercity.com/s/201210/24439.html 顺治帝最宠爱的妃子董鄂妃的身世之谜 .倾城网.2012-12-06[引用日期2013-04-12] ]</ref>
家族成员
清史学家评价顺董
世祖虽有过情,董鄂却无败度。后其弟费扬古又有名绩于康熙朝,读 [[ 袁随园 ]] [[ 抚远大将军费襄壮公传 ]] 》,笔墨飞舞,令人向往。世祖之于董鄂,事虽过中,不失为钟情佳话,弥可存也。
献字谥号
史籍记载
[[ 清史稿 ]] ·列传一·后妃》
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鄂硕本以军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进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上亲制行状,略曰:“后倪静循礼,事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事朕,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朕返跸晏,必迎问寒暑,或意少若几乱,则曰:‘陛下归晚,体得毋倦耶?’趣具餐,躬进之,命共餐,则辞。朕值庆典,举数觞,必诫侍者,室无过燠,中夜罝罝起视。朕省封事,夜分,未尝不侍侧。诸曹循例章报,朕辄置之,后曰:‘此虽奉行成法,安知无当更张,或有他故?奈何忽之!’令同阅,起谢:‘不敢干政。’览廷谳疏,握笔未忍下,后问是疏安所云,朕谕之,则泣曰:‘诸辟皆愚无知,岂尽无冤?宜求可矜宥者全活之!’大臣偶得罪,朕或不乐,后辄请霁威详察。朕偶免朝,则谏毋倦勤。日讲后,与言章句大义,辄喜。偶遗忘,则谏:‘当服膺默识。’蒐狩,亲骑射,则谏:‘毋以万邦仰庇之身,轻于驰骤。’偶有未称旨,朕或加谯让,始犹自明无过;及闻姜后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后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朕喻以禅学,参究若有所省。后初病,皇太后使问安否,必对曰:‘安。’疾甚,朕及今后、诸妃、嫔环视之,后曰:‘吾殆将不起,此中澄定,亦无所苦,独不及酬皇太后暨陛下恩万一。妾殁,陛下宜自爱!惟皇太后必伤悼,奈何?’既又令以诸王赙施贫乏,复属左右毋以珍丽物敛。殁后,皇太后哀之甚。”行状数千言,又命大学士金之俊别作传。是岁,命秋谳停决,从后志也。 时鄂硕已前卒,后世父罗硕,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及上崩,遗诏以后丧祭逾礼为罪己之一。康熙二年,合葬孝陵,主不祔庙,岁时配食飨殿。子一,生三月而殇,未命名。
艺术形象 ==影视与 文学形象 网络小说==
《大清皇后》作者:蓝姒
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
结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钗。 <ref>[[Filehttp: 董鄂妃描绘//www.guoxue.com/shibu/24shi/qingshigao/qsg_214.png|缩略图|董鄂妃htm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 .国学网.2015-10-18[引用日期2015-10-18]]</ref>
影视形象
{| class="wikitabletable"
|-
! 年份 !! 影视剧名称 !! 演员 !! 剧中名 !! 备注|-
| 2015 || 《多情江山》 || 侯梦瑶 || 董小宛 || 剧中把董小宛与董鄂妃合并成一人|-
| 2015 || 《大玉儿传奇》 || 孙婉婷 || 若兮、宛云 || 剧中把董鄂妃改成孪生姐妹|}
 
==参考文献==
129,3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