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增加 3,286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big> ''' |- | <center><img sr…”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422/9103fc1b3d574d4783d717080f9a4078.jpe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m.sohu.com/a/229085989_79489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外文名

Kabardino-Republic of Balkar

行政区类别
自治共和国

所属地区
俄罗斯

面 积
12500 km²

下辖地区
[[纳尔奇克]]、[[捷列克]]

政府驻地
[[纳尔奇克]]

人口数量
78.2 万(截至2002年)
|}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Kabardino-Republic of Balkar),[[俄罗斯]][[北高加索]]南部行政区。
<ref>[https://m.sohu.com/a/229085989_794891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豆瓣电影, 2020-01-18</ref>

== 建制沿革==
1922年建自治州,1936年12月改称为[[自治共和国]](其中1944~1957年称[[卡巴尔达自治共和国]]),1991年改为现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面积1.25万平方千米。位于大高加索山脉北坡。

地形地貌

南为[[大高加索山脉]]分水地带,海拔多在3 000~4 000米,有海拔5 000米以上山峰多座,西南部与[[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接壤处的[[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米,为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中部为山地丘陵带,北为由[[捷列克河]]及其支流[[马尔卡河]]及[[巴克桑河]]形成的[[卡巴尔达河]]谷平原区。

气候

温和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从平原的−4℃到山地的−12℃,7月相应为23℃和4℃。平均年降水量山麓为500~600毫米,山区多在800毫米以上,高山可达2 000毫米。河谷平原主要为草原黑土带,丘陵低山为山地棕色森林土–阔叶林(山毛榉、栎树、鹅耳枥)带。山地随海拔升高分别为:山地灰化土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土带、高山苔原带及高山冰雪带。

==行政区划==
辖9区、8市。首府纳尔奇克。

==自然资源==
有钨、钼、锑、铅、铋、锡等有色金属矿藏。多矿泉。水力资源丰富。
==人口民族==
人口78.2万(2002),其中卡巴尔达人占48.2%,巴尔卡尔人占9.4%,俄罗斯人占32%。
==经济==
经济较落后。工业以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钨、钼)、机械、电子(电气仪表、遥控装置、机床等)、食品工业为主。巴克桑河上建有梯级水电站。灌溉农业发达,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向日葵、葡萄等,乳肉用畜牧业亦较重要。有铁路支线通北高加索干线铁路。高山旅游及主要登山基地之一。在大高加索山北坡设有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高山自然景观及珍稀动物(如棕熊、高加索山羊、岩羚羊及雪豹等)。纳尔奇克为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22.8万(2002),以钨–钼冶炼、电子电器、食品工业为主,建有2所高等学校。其他主要城市还有普罗赫拉特内等。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136,5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