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4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负重的母亲'''<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负重的母亲'''<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310713/pexels-photo-231071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260&h=750&dpr=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负重的母亲'''是[[中国]]当代作家辛冬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负重的母亲===
临近母亲的忌日,突然想写写母亲。
她是一个不幸的人,命运不济;却又是一个[[幸福]]的人,坚强地养育了我们兄妹6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母亲活到八十四岁,是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农村]]老太太。
活了八十四岁,于母亲来说,实属不易。
母亲出生于老[[县城]]的大户人家,是独生女。但18岁那年,母亲嫁到了乡下庄户人家,做了乡下人。
没几年,据说外婆过世,便家道中落。自此,母亲唤作的亲人,就只有乡下的夫家人了。
父亲不到五十就过世了。正是农忙时节,夏季双抢的时候,父亲劳作出了意外,落下病根,无钱深治,撒手人世。此时,一家子跌入生存的深渊:6个孩子,5男1女,年纪最小的出生才几个月。
熟悉的人都为母亲担忧:家中的顶梁柱倒了,这一家子人怎么活呀!
有一段日子,母亲以泪洗面。
生活不易!一个妇道人,家担得起这样一个几近破碎的家吗?
期间一两年,不断有人劝母亲改嫁,有人劝母亲把年幼的儿女送给他人去养。
母亲没吭声。她内心翻江倒海,极不平静。改嫁,抬脚可走。但是,走出这个家,儿女们那一双双稚气的望眼,早把她压弯了。一位母亲的心,纵使是一条河,也装不下这一双双望眼的泪水。
母亲咬牙,跺脚,决定撑起这个家……
这一撑,母亲耗去了40多年时光。
这一撑,6个儿女都有了自己的家,都有了自己的儿女。
参加工作后,与母亲相处时间长些的,是我在乡下中学教书的日子。那是孩子出生,我和爱人都没时间照看孩子,只好把母亲请来。
来到异乡,又是乡下中学,一个没什么文化的老人,语言不通,无法与周围的人交流。开始一段时间,我发现母亲很寂寞,除了照看孩子,周围看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听到的都是他乡的口音,说不上几句话……好在我们上班的地方与家里相隔不远,时不时可以到家里看一下,与母亲可以做短暂的交流。
渐渐地,母亲熟悉了周围的环境,有了些人缘,勉强能与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这时的母亲,慢慢走出寂寞的圈子,融入到异乡的生活中来。这段时光,我看到母亲健谈的性格有了些显现,内心的欢喜常常写在脸上。
过了几年,孩子上幼儿园了,母亲觉得无事可做,要求回老家,我只好打点行装,送她回去。从心里说,我希望母亲与我长住,希望她能够安心地享受有儿女们照料的晚年生活。
但母亲坚持要在老家生活,尽管家里一贫如洗……
母亲去世前两年,不小心摔了一跤,行动有些不便,儿女们商量轮流照看她的生活起居。但母亲宁愿柱着凳子行动,也要自己动手照料生活。直到有一天,行动实在有困难,才答应由儿女们轮流照料。
我住在城里,接母亲住过些日子,但时间都不长。母亲说,城里好,但就是不习惯,想搭手做点事,却无从下手。
实际的情况是,我住的楼房,母亲上下不便,不像老家,抬脚就触到地,还可以到处走走,都是熟悉的邻里妯娌,有说不完的话。
我理解母亲,劳作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生活得无所适从,心里比什么都难受。在母亲的催促下,我只好送她回乡下老家。
还是乡下好呀,旧房子,老邻居,东家串门,西家唠嗑,母亲[[快乐]]无比。
见着母亲开心的样子,我还能说什么呢。
但这样的光景不长。一天中午,正要吃午饭的当口,母亲在无征兆的情况下,突感不适,不久就走了,坐在一把竹椅子上,安祥地告别了人世。
怎么就没一点要永远告别的征兆呢?这个吃尽了苦的农村老太太。我亲爱的母亲,一位[[善良]]、[[淳朴]]、[[可敬]],[[历经]]人间疾苦的乡村老人!<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辛冬妹,1965年生于江西万载,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负重的母亲'''<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310713/pexels-photo-231071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260&h=750&dpr=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负重的母亲'''是[[中国]]当代作家辛冬妹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负重的母亲===
临近母亲的忌日,突然想写写母亲。
她是一个不幸的人,命运不济;却又是一个[[幸福]]的人,坚强地养育了我们兄妹6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母亲活到八十四岁,是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农村]]老太太。
活了八十四岁,于母亲来说,实属不易。
母亲出生于老[[县城]]的大户人家,是独生女。但18岁那年,母亲嫁到了乡下庄户人家,做了乡下人。
没几年,据说外婆过世,便家道中落。自此,母亲唤作的亲人,就只有乡下的夫家人了。
父亲不到五十就过世了。正是农忙时节,夏季双抢的时候,父亲劳作出了意外,落下病根,无钱深治,撒手人世。此时,一家子跌入生存的深渊:6个孩子,5男1女,年纪最小的出生才几个月。
熟悉的人都为母亲担忧:家中的顶梁柱倒了,这一家子人怎么活呀!
有一段日子,母亲以泪洗面。
生活不易!一个妇道人,家担得起这样一个几近破碎的家吗?
期间一两年,不断有人劝母亲改嫁,有人劝母亲把年幼的儿女送给他人去养。
母亲没吭声。她内心翻江倒海,极不平静。改嫁,抬脚可走。但是,走出这个家,儿女们那一双双稚气的望眼,早把她压弯了。一位母亲的心,纵使是一条河,也装不下这一双双望眼的泪水。
母亲咬牙,跺脚,决定撑起这个家……
这一撑,母亲耗去了40多年时光。
这一撑,6个儿女都有了自己的家,都有了自己的儿女。
参加工作后,与母亲相处时间长些的,是我在乡下中学教书的日子。那是孩子出生,我和爱人都没时间照看孩子,只好把母亲请来。
来到异乡,又是乡下中学,一个没什么文化的老人,语言不通,无法与周围的人交流。开始一段时间,我发现母亲很寂寞,除了照看孩子,周围看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听到的都是他乡的口音,说不上几句话……好在我们上班的地方与家里相隔不远,时不时可以到家里看一下,与母亲可以做短暂的交流。
渐渐地,母亲熟悉了周围的环境,有了些人缘,勉强能与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这时的母亲,慢慢走出寂寞的圈子,融入到异乡的生活中来。这段时光,我看到母亲健谈的性格有了些显现,内心的欢喜常常写在脸上。
过了几年,孩子上幼儿园了,母亲觉得无事可做,要求回老家,我只好打点行装,送她回去。从心里说,我希望母亲与我长住,希望她能够安心地享受有儿女们照料的晚年生活。
但母亲坚持要在老家生活,尽管家里一贫如洗……
母亲去世前两年,不小心摔了一跤,行动有些不便,儿女们商量轮流照看她的生活起居。但母亲宁愿柱着凳子行动,也要自己动手照料生活。直到有一天,行动实在有困难,才答应由儿女们轮流照料。
我住在城里,接母亲住过些日子,但时间都不长。母亲说,城里好,但就是不习惯,想搭手做点事,却无从下手。
实际的情况是,我住的楼房,母亲上下不便,不像老家,抬脚就触到地,还可以到处走走,都是熟悉的邻里妯娌,有说不完的话。
我理解母亲,劳作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生活得无所适从,心里比什么都难受。在母亲的催促下,我只好送她回乡下老家。
还是乡下好呀,旧房子,老邻居,东家串门,西家唠嗑,母亲[[快乐]]无比。
见着母亲开心的样子,我还能说什么呢。
但这样的光景不长。一天中午,正要吃午饭的当口,母亲在无征兆的情况下,突感不适,不久就走了,坐在一把竹椅子上,安祥地告别了人世。
怎么就没一点要永远告别的征兆呢?这个吃尽了苦的农村老太太。我亲爱的母亲,一位[[善良]]、[[淳朴]]、[[可敬]],[[历经]]人间疾苦的乡村老人!<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辛冬妹,1965年生于江西万载,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