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7
次編輯
變更
因努特人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因纽特人'''<br><img src="https://www.cup.com.hk/wp-content/upl…”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因纽特人'''<br><img src="https://www.cup.com.hk/wp-content/uploads/2019/03/rsz_gettyimages-530029259.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cup.com.hk/2019/03/29/inuit/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因纽特人''',([[因纽特语]]:{{lang|iu|ᐃᓄᐃᑦ}} ''{{transl|因纽特语|Inuit}}'',或譯為'''因努伊特人''')是[[美洲原住民]]之一<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n/2013/1227/c1007-23955808.html 揭秘北極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科技--人民網,2013-12-27</ref> <ref>[https://www.cup.com.hk/2019/03/29/inuit/ 身教言傳—— 北極因紐特原住民育兒指南],CUP,2019-03-29</ref> 。
==簡介==
因纽特人,分布於[[北極圈]]周圍,包括[[格陵兰]]與[[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努纳武特地区]]、[[西北地區]]、[[育空地區]]、[[魁北克]]等地,说[[因纽特语]]。
因纽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是居住在加拿大的第一個原住民族群,屬於[[爱斯基摩人]]的一支(其餘為[[尤皮克人]],并与[[阿留申人]]有亲缘关系),不過他们并不喜欢愛斯基摩人这个称呼,因为这是[[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衮琴部]]對他們的侮辱性稱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帶有貶義。因此他們自稱為因紐特人,於[[因纽特语]]中的意思為“人”,故外界也逐漸改口作此稱呼,以尊重其文化精神。[[格陵兰]]因纽特人也称为[[格陵兰人]]。
很久以來,因紐特人給人的印象都是遙遠、神秘、原始而且不開化的,那麼他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狀態呢?據[[英國]]《[[每日郵報]]》在2013年12月報道,[[美國]][[加州]][[攝影師]]薩沙(Sasha Leahovcenco)冒著嚴寒走進[[俄羅斯]]北部楚科奇地區,為當地從未拍過照片的因紐特人拍下了一組珍貴的照片,同時也為人們揭曉了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
已故[[人類學家]] [[Jean Briggs]],曾於 1963 年到加拿大西北地區(今[[努納武特]])的因紐特原住民社區,展開為期 17 個月的實地考察。其後,Briggs 把考察所得,於 1970 年結集成書[[ Never in Anger]],講述因紐特人如何培育孩子,掌握成人應有的人格,以及處理孩子偏差行為的方式。
==特徵==
因纽特人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越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之后征服了先於他们到达美洲的[[图尼特人]](两者属于同一民族)。约公元1300年(距今700年前),因纽特人从阿拉斯加向东迁徙,灭绝了{{tsl|en|Paleo-Eskimo|古爱斯基摩人}}(如[[多尔塞特文化]]等),并在西格陵兰建立了定居点。十五至十六世纪,图尼特人因被南部的印第安部落压迫而北迁,完全灭绝。在[[维京人]]登陆格陵兰并向东探索之后,他们与[[欧洲人]]有了第一次接触。当时被称为skrælingjar(词源来自古[[挪威语]]与现在的[[冰岛语]],意为穿[[皮草]]的人)。
加拿大北部居住着因纽特人,是[[爱斯基摩人]]的一支,在[[格陵兰]]、[[阿拉斯加]]能看到他们。身材不高,宽鼻子,头发又黑又直,因纽特人居住得十分分散,在[[西伯利亚]]和特肖克彻斯(Tchouktchs)半岛北端,只有几千人。在加拿大,他们主要生活在[[努纳武特]]地区,人口约3万多人。世上共有6万多人。
[[法国]][[传教士]]将“爱斯基摩人”拼写为{{lang|fr|''Esquimau''}}(阴性''Esquimaude'',复数为''Esquimaux'')。[[英语]]则是''Eskimo'',是我们常用的形式。他们和印第安人一样,只是晚一些从[[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因纽特人主要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种族特征,他们是最矮的黄种人。
他们在海岸边安家落户,主要猎捕海鱼([[鲨]]、[[鳕鱼]]、[[鲽鱼]]、[[鳟鱼]]和[[红点鲑]])、海生哺乳類动物(主要是[[海象]]、[[独角鲸]]和各类鲸)和陆地动物([[鸭子]]、加拿大[[驯鹿]]、[[白熊]]、[[麝牛]]、极地狐和[[北极熊]]),一些地方化的种族也捕捉淡水鱼。
捕猎的方法有很多种,虽然步枪取代了传统武器,但鱼叉还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工具。因纽特人也从事渔业。捕鲸用的皮划艇后来发展为国际流行的体育运动。
捕鱼活动一般是在大浮冰上,更多时候在浮冰下进行,不同的种族用不同捕鱼工具,捕不同类型的鱼:钓鱼钩,渔网,捕鱼篓,鱼叉。因纽特人在[[北极地区]]短暂的夏天也从事采摘业,但他们的食谱中还是主要以肉食为主,这种生活环境中,他们主要依靠海豹和加拿大[[驯鹿]]生存。也是那些动物的皮毛为因纽特人提供了抵御严寒的衣服。
至于居住形式,传统的是雪砖垒成的圆屋顶的房屋-[[雪屋]]。然而,雪屋这个词不仅仅指这种雪砖房屋,而是指各种居住形式,这要依季节而变化:夏天,因纽特人住在兽皮搭成的帐篷里;冬天则住在雪屋,石头屋或泥土块屋子里。
[[游牧生活]]也起源于迁移形式,后来发明了[[狗拉雪橇]]——[[美洲印第安人]]也用这种工具,和[[海豹]]皮小艇、[[独木舟]]。不同的[[海豹皮小艇]]通常是一人操纵的小船,用双短桨划动,加上窄窄的船体,使海豹皮小艇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冰上活动起来都十分灵活。在新魁北克犬牙交錯的海湾之中,海豹皮小艇最显神通,然而,在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中,游牧生活方式已经續漸消失,雪地摩托代替了[[雪橇]],营房也大多代替了雪屋。
后来因为气候变化,在十四世纪地球进入小[[冰期]],本来居住在格陵兰岛西边的因纽特人与居住在东边的欧洲大陆殖民者发生冲突,没有武器(格陵兰岛有[[铁矿]],但冶炼铁器需要的木材极其匮乏)和甲胄的[[欧洲大陆]][[殖民]]者败于从西边来的因纽特人,同时也因为欧洲大陆的殖民者不愿接受适合新环境的生活方式,拒绝接纳鱼叉和小艇等因纽特人的渔猎技术,在殖民地遗迹中也未发现任何因纽特人文化的物品,作为欧洲生活的象征,殖民者们还饲养着世界上最矮的牛,与此同时,因纽特人所选择的道路尽管可能被后世认为是“文化的衰退”,但认清环境变化并加以灵活对待,最后幸存下来的是后者。
==参见==
*[[第一民族]]
*[[格陵蘭因紐特人]]
==外部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109182511/http://www.tapirisat.ca/ Inuit Tapirisat of Canada](在加拿大代表因纽特人的團體)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0080425/http://yomee.com/Religions/Other/Inuit.htm Religion and demography of the Inuit]
*[http://www.civilization.ca/aborig/inuvial/indexe.html The Inuvialuit]
==延伸阅读==
*''The Eskimos'' - Ernest S. Burch Jr.
*''[[Top of the World]]'' - [[Hans Ruesch]] (''[[País de las Sombras Largas]]'' in Spanish、ISBN 950-637-164-4)
*''Never in Anger'' - Jean Briggs ISBN 0-674-60828-3
===短片===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4144915/http://documen.tv/asset/Ultimate_King_Thule_film.html Documentaire 52' de Jean Malaurie "Les derniers Rois de Thule"]
==参考资料==
{{reflist|2}}
[[Category:加拿大人]]
|<center>'''因纽特人'''<br><img src="https://www.cup.com.hk/wp-content/uploads/2019/03/rsz_gettyimages-530029259.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cup.com.hk/2019/03/29/inuit/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因纽特人''',([[因纽特语]]:{{lang|iu|ᐃᓄᐃᑦ}} ''{{transl|因纽特语|Inuit}}'',或譯為'''因努伊特人''')是[[美洲原住民]]之一<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n/2013/1227/c1007-23955808.html 揭秘北極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科技--人民網,2013-12-27</ref> <ref>[https://www.cup.com.hk/2019/03/29/inuit/ 身教言傳—— 北極因紐特原住民育兒指南],CUP,2019-03-29</ref> 。
==簡介==
因纽特人,分布於[[北極圈]]周圍,包括[[格陵兰]]與[[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努纳武特地区]]、[[西北地區]]、[[育空地區]]、[[魁北克]]等地,说[[因纽特语]]。
因纽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是居住在加拿大的第一個原住民族群,屬於[[爱斯基摩人]]的一支(其餘為[[尤皮克人]],并与[[阿留申人]]有亲缘关系),不過他们并不喜欢愛斯基摩人这个称呼,因为这是[[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衮琴部]]對他們的侮辱性稱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帶有貶義。因此他們自稱為因紐特人,於[[因纽特语]]中的意思為“人”,故外界也逐漸改口作此稱呼,以尊重其文化精神。[[格陵兰]]因纽特人也称为[[格陵兰人]]。
很久以來,因紐特人給人的印象都是遙遠、神秘、原始而且不開化的,那麼他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狀態呢?據[[英國]]《[[每日郵報]]》在2013年12月報道,[[美國]][[加州]][[攝影師]]薩沙(Sasha Leahovcenco)冒著嚴寒走進[[俄羅斯]]北部楚科奇地區,為當地從未拍過照片的因紐特人拍下了一組珍貴的照片,同時也為人們揭曉了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
已故[[人類學家]] [[Jean Briggs]],曾於 1963 年到加拿大西北地區(今[[努納武特]])的因紐特原住民社區,展開為期 17 個月的實地考察。其後,Briggs 把考察所得,於 1970 年結集成書[[ Never in Anger]],講述因紐特人如何培育孩子,掌握成人應有的人格,以及處理孩子偏差行為的方式。
==特徵==
因纽特人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越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之后征服了先於他们到达美洲的[[图尼特人]](两者属于同一民族)。约公元1300年(距今700年前),因纽特人从阿拉斯加向东迁徙,灭绝了{{tsl|en|Paleo-Eskimo|古爱斯基摩人}}(如[[多尔塞特文化]]等),并在西格陵兰建立了定居点。十五至十六世纪,图尼特人因被南部的印第安部落压迫而北迁,完全灭绝。在[[维京人]]登陆格陵兰并向东探索之后,他们与[[欧洲人]]有了第一次接触。当时被称为skrælingjar(词源来自古[[挪威语]]与现在的[[冰岛语]],意为穿[[皮草]]的人)。
加拿大北部居住着因纽特人,是[[爱斯基摩人]]的一支,在[[格陵兰]]、[[阿拉斯加]]能看到他们。身材不高,宽鼻子,头发又黑又直,因纽特人居住得十分分散,在[[西伯利亚]]和特肖克彻斯(Tchouktchs)半岛北端,只有几千人。在加拿大,他们主要生活在[[努纳武特]]地区,人口约3万多人。世上共有6万多人。
[[法国]][[传教士]]将“爱斯基摩人”拼写为{{lang|fr|''Esquimau''}}(阴性''Esquimaude'',复数为''Esquimaux'')。[[英语]]则是''Eskimo'',是我们常用的形式。他们和印第安人一样,只是晚一些从[[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因纽特人主要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种族特征,他们是最矮的黄种人。
他们在海岸边安家落户,主要猎捕海鱼([[鲨]]、[[鳕鱼]]、[[鲽鱼]]、[[鳟鱼]]和[[红点鲑]])、海生哺乳類动物(主要是[[海象]]、[[独角鲸]]和各类鲸)和陆地动物([[鸭子]]、加拿大[[驯鹿]]、[[白熊]]、[[麝牛]]、极地狐和[[北极熊]]),一些地方化的种族也捕捉淡水鱼。
捕猎的方法有很多种,虽然步枪取代了传统武器,但鱼叉还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工具。因纽特人也从事渔业。捕鲸用的皮划艇后来发展为国际流行的体育运动。
捕鱼活动一般是在大浮冰上,更多时候在浮冰下进行,不同的种族用不同捕鱼工具,捕不同类型的鱼:钓鱼钩,渔网,捕鱼篓,鱼叉。因纽特人在[[北极地区]]短暂的夏天也从事采摘业,但他们的食谱中还是主要以肉食为主,这种生活环境中,他们主要依靠海豹和加拿大[[驯鹿]]生存。也是那些动物的皮毛为因纽特人提供了抵御严寒的衣服。
至于居住形式,传统的是雪砖垒成的圆屋顶的房屋-[[雪屋]]。然而,雪屋这个词不仅仅指这种雪砖房屋,而是指各种居住形式,这要依季节而变化:夏天,因纽特人住在兽皮搭成的帐篷里;冬天则住在雪屋,石头屋或泥土块屋子里。
[[游牧生活]]也起源于迁移形式,后来发明了[[狗拉雪橇]]——[[美洲印第安人]]也用这种工具,和[[海豹]]皮小艇、[[独木舟]]。不同的[[海豹皮小艇]]通常是一人操纵的小船,用双短桨划动,加上窄窄的船体,使海豹皮小艇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冰上活动起来都十分灵活。在新魁北克犬牙交錯的海湾之中,海豹皮小艇最显神通,然而,在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中,游牧生活方式已经續漸消失,雪地摩托代替了[[雪橇]],营房也大多代替了雪屋。
后来因为气候变化,在十四世纪地球进入小[[冰期]],本来居住在格陵兰岛西边的因纽特人与居住在东边的欧洲大陆殖民者发生冲突,没有武器(格陵兰岛有[[铁矿]],但冶炼铁器需要的木材极其匮乏)和甲胄的[[欧洲大陆]][[殖民]]者败于从西边来的因纽特人,同时也因为欧洲大陆的殖民者不愿接受适合新环境的生活方式,拒绝接纳鱼叉和小艇等因纽特人的渔猎技术,在殖民地遗迹中也未发现任何因纽特人文化的物品,作为欧洲生活的象征,殖民者们还饲养着世界上最矮的牛,与此同时,因纽特人所选择的道路尽管可能被后世认为是“文化的衰退”,但认清环境变化并加以灵活对待,最后幸存下来的是后者。
==参见==
*[[第一民族]]
*[[格陵蘭因紐特人]]
==外部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109182511/http://www.tapirisat.ca/ Inuit Tapirisat of Canada](在加拿大代表因纽特人的團體)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0080425/http://yomee.com/Religions/Other/Inuit.htm Religion and demography of the Inuit]
*[http://www.civilization.ca/aborig/inuvial/indexe.html The Inuvialuit]
==延伸阅读==
*''The Eskimos'' - Ernest S. Burch Jr.
*''[[Top of the World]]'' - [[Hans Ruesch]] (''[[País de las Sombras Largas]]'' in Spanish、ISBN 950-637-164-4)
*''Never in Anger'' - Jean Briggs ISBN 0-674-60828-3
===短片===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224144915/http://documen.tv/asset/Ultimate_King_Thule_film.html Documentaire 52' de Jean Malaurie "Les derniers Rois de Thule"]
==参考资料==
{{reflist|2}}
[[Category:加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