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田家

增加 4,890 位元組, 5 年前
新建条目
'''田家''',男,湖南湘西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从军从政又从文的战地记者和文艺活动家、教育家、作家。长期以来,他为我国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历任晋绥文联《西北文艺》执行编委,晋绥文联文协秘书,晋绥边区朔县教育科长。1949年后历任西北艺术学院院委、文学系主任及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处副主任,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副主任,北京市文联秘书长,《北京文艺》编委,西北文联委员,西北文协常委。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4075.shtml 中国作家网《田家》]</ref>
==人物简介== 著有文学评论集《论诗的共产主义风格》等。
田家,原名田景祥,笔名白嘉、白丁。1917年,田家出生在湘西凤凰县城沱江镇江家巷一个贫民家庭。
*1933年-1935年,田家考入湖南常德私立沅澧初级中学。之后,他又考入长沙私立湖光高级中学读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无论在哪个学校,他一直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双优生。并立志向[[熊希龄]]和[[沈从文]]学习,培养文学爱好,习文练字。
*1936年,19岁的田家回到故乡凤凰县沱江镇,担任母校文昌阁小学教师。在此期间组织读书会,在当时的《西湖文苑》、《新少年》、《救中国》等刊物发表过抨击社会黑暗的诗文。
*1937年10日,田家跟随凤凰同乡、解放后曾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刘祖春]],赴当年的湘西首府沅陵县,编辑出版《民国日报》文艺副刊。
*1938年初,21岁的田家冒着春寒,跋山涉水,赶赴长沙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很快,他就接近了中共地下党组织。8月投奔延安参加革命。
*1938年至1939年,田家先后到抗日军政大学洛川分校、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结业后,他被分配到山西抗日战场任八路军一二o师政治部战地记者。后任晋绥边区文艺工作者协会秘书、《西北文苑》编委兼执行编辑、西北艺术学校文学班主任等职。
*1949年,全国解放后,上级党组织多次决定把田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去,但他一次又一次地谢绝说:“为革命牺牲了成千上万英烈,我有今天是幸运人,我要做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 上级党组织理解、尊重田家,为发挥他的文学特长,便一直安排他在文艺战线上工作。
*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到1960年,他先后任西北艺术学院系主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教务处副主任、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副所长、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秘书长兼《文艺红旗》主编、北京市文联秘书长兼《北京文艺》主编等职。
*1962年3月至1963年10月,田家调任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秘书长兼《文艺红旗》主编。在抓好行政工作、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的同时,田家开始触“电”,写出了电影剧本《车轮飞转》。
*1964年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65年10月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改天换地》。后来,田家又调任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和陕西省文化厅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
*“文革”中,田家被造反派打成了中宣部和文化部下面的“黑干将”和“牛鬼蛇神”,多次受到批斗和围攻。由于忧虑过度,田家于1975年2月21日在西安去世,终年57岁。 <ref>[https://www.xzbu.com/1/view-315299.htm 田家:甘做革命一块砖
作者: 田儒钦]</ref>
==人物作品==
*田家在1938至1975年的38年中,工作变更多次,一直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事业的领导工作,在抓好本职工作、扶持文学新人的同时,仍坚持抽时间执笔从文,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的主要著作有:散文《卖青苗》、《下庄佃客》、《母亲的心》,小说《我终于见着了他》、《童话老人》,报告文学《区警》、《在贺龙将军故乡》,文艺评论《鲁迅与民间文学》、《向英雄战士高玉宝学习》,民间故事《胎怀三个》。
*已出版的文艺评论有《论诗的共产主义风格》、《林斤澜小说的艺术倾向》。
*诗歌《蔚汾河在呼唤着》、《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制服蛟龙把田浇》、《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等。
*其他著作有《论鲁迅先生艺术二、三事》、《在天安门广场上……》。
*电影剧本有《车轮飞转》、《改天换地》,还有与白刃合写的《兵临城下》。他是湘西最早的电影编剧。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4075.shtml 中国作家网《田家》]</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