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陆润庠

增加 64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陆润庠1.jpg|缩略图|陆润庠: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陆润庠'''(1841~1915) ,男, ''' 凤石 ''' ,号 ''' 云洒 ''' ''' 固叟 ''' [[ 元和]](今 [[ 江苏 ]][[ 苏州]])人。 [[ 同治 ]] 十三年(1874) [[ 状元 ]] ,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 ==生平事迹== 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 [[ 光绪 ]] 庚子(1900) [[ 八国联军 ]] 入侵, [[ 慈禧太后 ]] 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 [[ 弼德院 ]] 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 [[ 溥仪 ]] 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稍重。
慈禧太后作画,常命陆润庠和 [[ 同治 ]] 元年状元 [[ 徐郙 ]] [[ 探花 ]][[ 李文田 ]] [[ 进士 ]][[ 陆宝忠 ]] 为之题志。=== 人物生平 ===折叠 === 一举得魁===元和(今江苏苏州)有家姓陆的,亦儒亦医,颇有名气。大清帝国晚期,陆氏家陆润庠半身照陆润庠半身照 族中有个叫 [[ 陆懋修 ]] 的,考入官学学习,太平军北进,陆懋修随家人逃难上海,穷困潦倒,遂以家传医术为人治病谋生。他医术高明,在上海一带很有名。治病之暇,他研讨《黄帝素问》等医学典籍,著述不缀,有《内经运气病释》等专著问世。
陆懋修有个儿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生于镇江丹徒(今江苏镇江)学舍。镇江,古称"润州";地方学校,古曰"庠"。故取名"润庠"。学舍中有宋乾道二年(1166)《熊克风石图赞》,故以"凤石"为字。陆润庠聪明好学,10岁便读完了儒家的《 [[ 九经 ]] 》;对家传医学,他也用心学习,颇懂医术。他凭藉儒学根底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会试中式。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陆润庠一举夺魁,成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此科进士共337名,是同治皇帝的最后一批门生。[1[File:陆润庠2.jpg|缩略图|left|陆润庠书法艺术欣赏。]]
=== 仕宦生涯 ===陆润库中状元后,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开始了他的仕官生涯。这年,他33岁。这时的大清帝国危机日重,英、法、俄、美、日等列强,觊觎我边疆地区,大肆侵吞,中国边疆出现危机。 而这时的同治皇帝也已病入膏肓,他染上了可怕的性病,且已不可救药了。陆润庠就在这种局面下,这种时刻进入仕途。他入仕不久,同治皇帝便于十二月五日病死,年方19岁。他的母后慈禧太后把年仅4岁的 [[ 爱新觉罗·载湉 ]] 扶上帝位,年号"光绪",军国大权操纵在她的手中。
光绪皇帝即位后,陆润庠屡次出为乡试考官,光湖南、陕西就各典试两次。后入值南书房,侍从光绪皇帝作文绘画,擢为侍读。后出为山东学政。督学山东不久,老父病死,陆润庠离职服丧。服阙,累迁到国子监祭酒。老母罹病,乞假归养。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谕令各省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在水陆通衙之处设立通商公所,兴办实业,官督商办。
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 张之洞 ]] 率先行动,奏派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状元 [[ 张謇 ]] 在通州设立商务局,陆润庠在老家苏州设立商务局,去官在家的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在镇江(今属江苏)设立商务局。丁立瀛在镇江无所作为,而张謇在通州兴办了大生纱厂,陆润庠在苏州创办了苏纶纱厂和苏经纱厂。这便是轰动一时的"状元办厂"。
但是,陆润庠和张謇不同,张謇热衷于办实业,虽然没有完全脱离政治,但主要精力放在兴办工厂、学校等上面;陆润庠虽然创办了两个纱厂,但他热衷的还是仕途。光绪二十四年(1898),起仕,再为国子监祭酒。不久摆内阁学士,署理工部侍郎。
这时, [[ 义和团运动 ]] 风起云涌。慈禧太后对列强干预她废黜光绪帝极为愤恨,试图借助义和团来教训一下洋大人,对列强宣战。八国拼凑了一支2000余人的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出德胜门仓皇而逃,奔往西安。陆润庠辗转奔赴西安,慈禧太后被陆润庠的忠心所感动,委任他为礼部侍郎。慈禧太后还京后,陆润庠出任最高监察官左都御史,后又奉命署理工部尚书,成为一品大员。
== 政治主张 ==
[[ 康有为 ]] [[ 梁启超 ]] 等人掀起的" [[ 戊戌维新]]"被慈禧太后镇压后,"君主立宪"运动并未消歇,很快便又重新兴起。而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日渐壮大。对这两股势力,清廷不能不注意了。若要在二者中选择一个的话,清廷自然要选择君主立宪。但是清廷不愿真心的实行君主立宪。于是,清廷玩了"预备立宪"的骗局,来麻痹立宪派,打击革命派。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三日,清廷颁诏宣布"预备立宪"。
按清廷的说法,"预备立宪"的首要任务是改革官制。慈禧太后命陆润庠为嫠订官制大臣。不久,公布中央官制,最高统治机构军机处照旧不变,旧的部名称作了更改并增为11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司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工部裁省,陆润庠署理工部尚书一职撤销,以尚书衔领顺天府尹。翌年,授吏部尚书、参预政务大臣。他上疏说:"捐钱买官,仕途就良莠混杂了。有些官员学识浅陋。请制定道府以下考试章程,考试不及格者不差遣官职,设立仕学官教习他们。"
作为当朝一品大员,陆润庠对方兴未艾的立宪运动不能没有看法。他说:"成规不可墨守。而实行新法也需要斟酌。若不研究中国历史,不从中国实际出发而进行变革,改革是难以成功的,且将使问题更糟。"从这里看,陆润庠主张改革,但反对激进,主张稳重。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流台涵元殿驾崩,终年38岁。慈禧太后选中醇亲王 [[ 爱新觉罗·载沣 ]] 的儿子爱新觉罗·傅仪为新的帝位继承人。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寿终就寝。十一月九日,傅仪登基,年号"宣统"。最大的守旧分子慈禧太后死后,要求改革变法的呼声日高,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也更加高涨。在这种局势下,陆润庠日渐反对改革变法,成为一个守旧分子。
宣统元年(1909),陆润庠入阁为协办大学士,进为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宣统三年设弼德院,参预机务。弼德院置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32人,参议10人,秘书厅秘书长一人。陆润庠出任弼德院院长,还充任毓庆宫授读,教宣统皇帝读书。在此期间,陆润庠就军国大政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对于当时出国留学风潮,他贬斥说:"游学外国的学子,在实业上学成而回来的,寥寥无几;回来后又所学非所用。学成后归国最多的是法政科。法政各国不一,都是根据本国的风土人情而制定的。今留学的学子根底很浅,对于中国的经典未曾诵习,传统道德风尚知之甚少,徒学人家皮毛,妄言改革,甚或包藏祸心,鼓吹民权、革命,视国家与君主为西途,在国内发展他们的党徒,图谋造反。各部院大臣以为朝廷锐意改革,非重用那些留学回来的人不足以成大事。于是异端邪说流行,遍及朝野,日子长了必然会动摇国本,生灵涂炭。"
朝廷财政困难,入不敷出,陆润庠把财政危机归因于实行新政,借财政危机指斥改革,鞭挞新政。他说:"今日之祸,是因为督抚无权,朝廷无权。库储空虚,寇贼横行,是尤为明显的。编练新军,所用的都是没什么经历的学生,他们的韬略仅是纸上谈兵,用兵则局限于条条框框,还有的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旦有事,督抚非但不能调遣,甚至倒戈响应,他们不可信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此,则不如停办新军,仍使用从前的巡防兵。当然,对他们需加以整顿。 新的审判机构任用的都是未曾听讼的法官,黑白混淆,是非颠倒。旧时干练的老吏,督抚都不敢使用。州县的捕快都被遣散了,把缉拿盗贼之事交给巡警。巡警大都无能,且仅省会城市及通商口岸有巡警,岂能顾及乡里?将来势必遍地皆盗,人民无可控诉。如此,则不如撤销新的审判,象从前那样,把断狱、缉捕之事交给州县。谘议局设立后,各地推举的都是不谙掌故的议员,肆意放言,宿制官员,督抚对他们无可奈何。于是,他们借筹款之名,鱼肉乡里;打着自治的旗号,树立私党。去年资政院开会,有人竟然张牙舞爪,破口大骂,藐视朝廷。他们以能言善辩为通才,以横加讥议为舆论,蜩螗沸羹,喧闹嘈杂,莫可究结。如此,则莫如停办国会,把言事之责仍归于都察院。新设的学堂,聘任的都是不通经史的教员,他们用的教科书,仅能启发愚昧而已;废《五经》而不读,其祸等于秦始皇焚书;暑假星期天,学生毫无约束,他们都是些未成熟的少年,哪能不结伙生事,为非作歹?而伙食费、学费百倍于前,那些贫穷而有才的人,进身无路。如此,则不如停办中小学堂,仍实行科举取士,凡此都与财政有关,而祸害不仅在财政,若不早点了断,必然导致威权下移,大局不可收拾!"
新的审判机构任用的都是未曾听讼的法官,黑白混淆,是非颠倒。旧时干练的老吏,督抚都不敢使用。州县的捕快都被遣散了,把缉拿盗贼之事交给巡警。巡警大都无能,且仅省会城市及通商口岸有巡警,岂能顾及乡里?将来势必遍地皆盗,人民无可控诉。如此,则不如撤销新的审判,象从前那样,把断狱、缉捕之事交给州县。谘议局设立后,各地推举的都是不谙掌故的议员,肆意放言,宿制官员,督抚对他们无可奈何。于是,他们借筹款之名,鱼肉乡里;打着自治的旗号,树立私党。 去年资政院开会,有人竟然张牙舞爪,破口大骂,藐视朝廷。他们以能言善辩为通才,以横加讥议为舆论,蜩螗沸羹,喧闹嘈杂,莫可究结。如此,则莫如停办国会,把言事之责仍归于都察院。新设的学堂,聘任的都是不通经史的教员,他们用的教科书,仅能启发愚昧而已;废《五经》而不读,其祸等于秦始皇焚书;暑假星期天,学生毫无约束,他们都是些未成熟的少年,哪能不结伙生事,为非作歹?而伙食费、学费百倍于前,那些贫穷而有才的人,进身无路。 如此,则不如停办中小学堂,仍实行科举取士,凡此都与财政有关,而祸害不仅在财政,若不早点了断,必然导致威权下移,大局不可收拾!" === 晚年生活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陆润庠指斥的新军在武昌起义,攻占武汉三镇,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十一月十日,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公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 [[ 孙中山 ]] 在南京宣誓就职,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宣统帝在养心殿举行了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后,宣布退位。
已经退位的清帝追赠陆润庠太子太傅,谥号"文端"。
=== 书法风格 ===
陆润庠能书法,擅行楷,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笔法。
[[ 苏州 ]] 留下墨迹较多。尝为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园林书联。如为拙政园写"十八曼陀罗花馆"七个擘窠大字,下款署"陆润庠书于鄙寓小怀鸥舫",又为"远香堂"写52字之长联一付,曰:"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时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喜交艺友,或论诗文,或作书画,一时如同治元年状元徐郙、吴荫培、叶昌炽、潘遵祁、潘曾莹以及太仓的陆增祥等,时有往来。慈禧画 陆润祥题慈禧画 陆润祥题
因陆润庠从科举中来 喜交艺友 在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年左右,曾屡典试事,又充会试副总裁,故几十年来 或论诗 字结构变化不大 馆阁气息较浓 或作书画 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大小 律的明 时如同治元年状元徐郙、[[吴荫培]]、[[叶昌炽]] 清官场书体枣尽管这种书体(馆阁体或称台阁体),为明 [[潘遵祁]] 清最高统治者们所常识。现故宫内布置或留存 [[潘曾莹]]以及太仓的[[ 润庠书法不少 增祥]]等,时有往来
慈禧太后晚年喜好作画,常命 陆润庠 和同治元 从科举中来,在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年左右,曾屡典试事,又充会试副总裁,故几十 状元徐郙 来文字结构变化不大,馆阁气息较浓,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大小一律的明 探花李文田 清官场书体枣尽管这种书体(馆阁体或称台阁体),为明 进士 清最高统治者们所常识。现故宫内布置或留存 宝忠为之题志 润庠书法不少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qingshigao/qsgx_472.htm 陆润庠 .国学网 - 清史稿 [引用日期2015-10-16]]</ref>
折叠编辑本段联集作品==参考文献==
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