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思衡

增加 8,0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19年2月28日,钢琴家宋思衡和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正式启程返沪,圆满完美地结束了为期39天的[[美国巡演]]。从佛罗里达、西棕榈滩到克莱姆森、锡达福尔斯,宋思衡和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横跨美国东部和中部的14个州22个城市共计39天,完成了21场让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换来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乐评媒体的高度评价。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宋思衡2.jpg|thumb|400px|有框|右|[http://news.hexun.com/2015-11-04/180341297.html 宋思衡思考如何将钢琴艺术与市场对接]
File:宋思衡3.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http://news.163.com/10/0721/06/6C3L2IFQ00014AED.html 黑白键上的艺术探索]
File:宋思衡4.jpg|缩略图|thumb|250px|有框|右|[http://www.yuezhisheng.com.cn/index.php?s=/Index/artical/aid/427/ 雅马哈艺术家宋思衡多媒体钢琴音乐会]
</gallery>
== 所获荣誉 ==
[[File:宋思衡5.jpg|缩略图|thumb|400px|有框|右|[http://op.xinmin.cn/chwl/2015/10/21/28789774_2.html 著名钢琴家]]]
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评委全票通过[[最高演奏家文凭]]
国际权威钢琴教授[[D.Bashkirov]]授予莫扎特音乐学院夏季大师班文凭
第二届[[摩洛哥国际钢琴大赛 ]] 冠军]]
第六十一届法国巴黎[[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冠军]]
《南佛罗里达古典评论》评,“一副消瘦的身材却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宏大的声音,他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当他钢铁般的手指在钢琴上尽情展示的同时,他制造出了如水彩般细腻的音色变化!一连串轰鸣的和声托起整个乐队征服美国观众的心!”<ref>[http://enjoy.eastday.com/e/20190228/u1ai12287998.html 钢琴家宋思衡美国巡演收官 一曲《黄河》赢得观众的心]; 东方网,2019-02-28 </ref>
 
== 有新东西文化才能进步 ==
 
宋思衡一直很忙碌。两次专访他,第一次,是他被宣布成为5位青年艺术家之一,踏上上海扶持他们的“[[粉墨佳年华]]”这个平台,11月,这个平台给他举行纯古典独奏音乐会;第二次,他是为自己新一年的多媒体钢琴音乐会“[[咪咪噜外滩迷失记]]”,参加主办方的宣传。
 
两次采访,他的身份不同,第一次,他是[[古典钢琴家]],第二次,他是[[跨界音乐人]]。“我是想让古典乐焕发生机,但也被批评是"不务正业",”他告诉青年报记者,“但我认为我做的东西有价值。你有你这代人奋斗和坚守的东西,但我也需要创造点东西出来,只有这样文化才能传承的同时,不断进步、不断突破。不能说老是做跟以前人一样的事情,这没有意义。”
 
青年报:你在古典乐上的成绩已经很辉煌了,为什么要玩跨界?
 
宋思衡:现在的古典乐被越做越死。[[李斯特]]那个时代,女孩都欢呼着往台上丢手帕。[[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的[[即兴演奏]]也是出了名的,现在的作曲家不干这事了,艺术的活力在衰退。另外,从上世纪开始,随着作曲家越来越少,音乐演奏家开始不断重复诠释同一首曲子,并且开始自我标榜,神话演出台上的自己。音乐会原带互动性的欣赏习惯发生质变,观众与音乐家之间也产生了隔阂。<ref>[http://news.hexun.com/2015-11-04/180341297.html 宋思衡:有新东西文化才能进步]和讯新闻,2015-11-04 </ref>
 
青年报:上音附小、附中、上音,然后再出国,那个时候想过完多媒体、玩跨界吗?
 
宋思衡:那时候没有。这是互联网造成的。我们读书时没有互联网,大家有一说一,该怎么样怎样,我认为是对的。现在互联网的东西多了之后,我觉得学生在接受方面反而有了障碍,因为太多了,所以他要去把一样东西学精是很难的。后面你要跨界,要有个依托,就是你的专业素养要是很好的,否则你的跨界就只是跟别人一起玩票,从艺术上没有说服力。
 
青年报:在古典乐比较繁荣的欧美,跨界的现状如何?
 
宋思衡:欧洲比较趋向于专业化,特别先锋的演出就特别先锋,传统的就特别传统纯古典,每一方都有小众的群体在支撑着。欧洲对电子音乐的探索、对科技的探索,都有专门的学院、专门的实验室来做,比如电子音乐实验室,是政府投钱的,不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
 
美国是另一种模式。很多实验性的东西,都会转到产业化。像拉斯韦加斯的演出,很多都是一开始实验室里试验出来的,然后就去演出,娱乐性的东西相对较多。欧洲的试验成果就是纯艺术、学术化的东西。
 
青年报:那上海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古典跨界方面的先锋吗?
 
宋思衡:中国发展时间有限,需要时间来沉淀,不能照抄美国和欧洲,需要找到自己的路。这方面上海有很多人在做,也做得不错。但上海乖宝宝比较多,听父母的话,这就有一种保守的趋势,不太敢闯。需要你押上身家性命时,不像北漂那样豁得出,这方面需要加强。
 
当然,相对保守是有历史原因的,是因为有好的文化传承,以前的东西占了那么多,不是能够轻易创造新的东西的。其实我们一开始遇到的压力很大,最简单的就是说你不务正业。但是我认为,你有你这代人奋斗和坚守的东西,但我也需要创造点东西出来,只有这样文化才能传承的同时,不断进步、不断突破。不能说老是做跟以前人一样的事情,这没有意义。现在的东西,即使有不成熟和怪异的地方,但这是你的东西,将来它会发展成什么样,你说不准的。
 
青年报:那你觉得在上海做跨界古典,能做出大师吗?
 
宋思衡:我觉得不要设硬性指标,不要急。你用什么来定义大师?你自己都还没想好。你比如说谭盾,50年前大概不会有人认为这样搞会成为大师吧?艺术是不断在进行颠覆和突破的,所以不要说大师,而是要鼓励所有的年轻人去创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像高晓松说的,诗和远方,不要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房子车子,这才是关键。
 
也很难用受欢迎程度和票房来考量大师。布鲁克纳是大师吧?但在世时被骂得一塌糊涂,说他根本不懂音乐,演出根本没人听的。这个标准衡量是有问题的,怎能重蹈历史覆辙?艺术家会尽力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只需要静静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就好,只需要知道艺术在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就好。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
File:宋思衡6.jpg|缩略图|thumb|400px|有框|右|[https://www.yamaha.com.cn/news_events/show_hdbd.html?id=146 宋思衡“交响情人梦”多媒体钢琴独奏音乐会]
File:宋思衡7.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http://item.juooo.com/658 寻找村上春树——宋思衡多媒体圣诞钢琴音乐会]
</gallery>
 
[宋思衡简介]
 
宋思衡是80后最有成就的钢琴家之一,他在众多国际大赛中获奖,并都创造了华人最好成绩。特别是2004年在法国举行的国际五大赛事之一,第六十一届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大赛中,他历史性地成为了六十多年来第一位摘取桂冠并囊获多项特别奖的中国人。不过,他在国际乐坛的地位不仅仅是由他所获得的众多国际大奖,更是由他辉煌的职业演奏生涯所奠定的。如今,他在坚定不移地推行多媒体音乐会,并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前辈点评]
 
'''跨界尚未统一 年轻人值得去做'''
 
作为老一代中国最著名的钢琴家,[[刘诗昆]]认为,世界钢琴的最热点,已经转移到了中国。然而,他同时也表示,在中国,包括在全世界,“现在有一点众所关注,那就是,当下是处于人类发展过程中科技飞速上升的时代,但相对来说,文化并未飞速上升,甚至从某些角度来说,某些艺术还像剪刀差一样,在飞速下降。”
 
在文化下降的时代,他也在关注一些创新和探索的东西。“像多媒体的探索,其实,严格来说,还不是正规的、正式的、纯粹的音乐艺术,而是音乐和电子、文化和科技结合的、带有一定新鲜感、娱乐性、满足人们好奇心,把当前资讯技术和传播系统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他说,“现在不仅是钢琴,别的艺术形式,搞跨界,做的人很多,门类也多,但确实,它们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的流派,不过,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年轻人,就应该去做、去闯。”
 
他说,所有的艺术,都需要创新,“不要说艺术,哪怕就是做服装的技术,也一直在探索,哪样做更好看,能长久得到人们的认可。我没法说鼓励或者不鼓励,它是一种现象。就像我鼓励手机的发展?我没这个资格,但我希望手机越来越发展。当然,发展中会带来很多问题,这需要解决。”
== 艺术家要有改变世界的野心 ==
在古典音乐家里,宋思衡一直算不安分的。他总是时不时地对这个时代的浅薄与缺乏严肃精神吹胡子瞪眼一番,但一回头又喜欢把钢琴倒腾得[[多元]]、[[时尚]]。一面顶着旅法钢琴家、世界五大国际钢琴赛事——第六十一届法国[[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的第一位中国冠军,常年在国内国外与顶级交响乐团合作;一面自己折腾[[村上春树]]、[[巴金]]等文学作品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跨界]]”,在多媒体跨界上引领着潮流,与多媒体,文学,话剧,绘画,电影等艺术合作,跨界于流行,电子以及其他诸多不同音乐领域。这不, 2016年3月18日他与电子音乐家[[B6]]合作,在上海音乐厅上演一部全新的改编自古典传统曲目《[[肖邦24首前奏曲]]》的全新电子音乐版的作品《[[日与夜]]》又将与观众见面。<ref>[http://news.hexun.com/20152016-1103-0408/180341297182635108.html 宋思衡: 艺术家要 新东西文化才能进步改变世界的野心];和讯新闻 ,2015,2016-1103-04 08 </ref>
记者:有人说您是个不务正业的艺术家?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