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魏际瑞

增加 6,50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魏際瑞
| 圖片名稱= 魏际瑞.jpg|缩略图|居中
| 圖片大小 = 180px
| 圖片說明 = [http://www.zgls5000.net/uploadfile/lsrw/1481262405633.jpg 原图链接][http://www.zgls5000.net/lsrw/weixiang1.html 纵观历史网]
| 最高職務 = 太僕寺少卿
| 國家 = 大明
| 籍貫 = [[南直隸]][[常熟縣]]
| 族裔 =
| 字號 = 字'''善伯'''
| 諡號 =
| 出生日期 = 1620年
| 出生地點 = [
| 逝世日期 = 1677年
| 逝世地點 =
| 墓葬 =
| 配偶 =
| 親屬 = (弟)[[魏禧]]、[[魏禮]]。
| 出身 =
| 經歷 =
| 著作 =
}}
 
'''魏際瑞'''({{bd|1620年||1677年|catIdx=}}),原名'''祥''',字'''善伯''',號'''伯子''',明清两朝法学家。有弟[[魏禧]]、[[魏禮]]。
==生平 ==
早年出身于明末諸生,其性情聪敏強記,对兵刑禮制律法十分精通<ref>碑傳集 ,8冊137卷 ,701-704</ref>。入清后,为[[貢生]],担任浙江巡抚[[范承謨]]幕僚<ref>清代名人傳略 ,上冊 ,401</ref>。不久后因[[韓大任]]事而亡。其著有《四此堂稿》、《文集》十卷<ref>清詩紀事初編 ,2卷 ,226</ref>,《五雜俎》五卷留世<ref>清儒學案小傳 ,3卷 ,427-428</ref><ref>文獻徵存錄 ,6卷 ,21-33</ref>。
==“出”“隐”之间:从魏际瑞游幕看清初士人的悖论性生存==
 
魏际瑞(1620—1677),原名祥,后更名为际瑞,字善伯,号东房,为宁都名士魏兆凤长子,故人称魏伯子,清初著名文人群体“易堂九子”之一。甲申、乙酉之变后,魏际瑞之弟魏禧、魏礼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等相继弃去诸生服,唯独魏际瑞不改其服,而他也成为易堂诸子之中唯一一位于国变后应试于清廷者,并取得一定的科名,后又频繁往来于清幕间。如此,他也便丧失了作为遗民所应具有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必备品格。然考魏际瑞国变之“贬身以出”,又胸藏多少难言之隐,在“出”“隐”之间,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释放”着自己的遗民情怀。通过对魏际瑞游幕心态的考察,既可一睹当时文人游幕的繁复意味,同时也能折射出清初士人在复杂历史情境之中的生存心态。一、魏际瑞游幕考略魏际瑞生资敏捷,善强记,有过人之才,“幼能属对,长而强记,于声音字学,不假师授辄能造其妙。年二十,所著诗辞古文已三尺许。十七补弟子员,为郡守所厄,改名际瑞。
 
==魏际瑞及其《四此堂稿》初探==
 
魏际瑞(1620~1677),江西宁都人,字善伯,原名祥,又名际瑞,号伯子、东房,人称伯子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诗人,与其弟魏禧、魏礼合称“宁都三魏”,亦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魏伯子文集》十卷,《杂俎》五卷及《四此堂稿》等。迄今为止,专门研究魏际瑞的学术著作尚不多见,大部分成果都是在研究“易堂九子”或魏禧时所作的一些附带研究,如:肖烽的《易堂九子中的另类隐士———略论魏祥的游幕与隐逸心态》[1]一文,从魏际瑞的入世心态和所作诗文解读魏际瑞的游幕活动。廖华生在《清初士人:道德追求与社会责任———以宁都魏氏一门为例》[2]一文中,探讨了“宁都三魏”之一的魏际瑞的游幕活动;赵园在《明清之际士人游幕及有关的经验表述———以易堂九子为例》[3]一文中研究了身为“易堂九子“之一的魏际瑞的游幕生涯,等等。至于魏际瑞的《四此堂稿》这一重要文献则很少被人提及,更谈不上有深入的研究。
 
==论魏际瑞词创作心态==
 
魏际瑞,原名祥,号伯子,江西宁都人,生于明泰昌元年(1620),卒于康熙十六年(1677)。与魏禧、魏礼、彭士望、林时益等九人称为易堂九子。著有《魏伯子文集》,其中《伯子诗馀》收词79首。魏际瑞是三魏中唯一有词作者,其弟魏禧、魏礼在思想、交友、创作等方面均深受魏际瑞影响,但并未作词。魏际瑞作词与其人生经历、个性由何关系?词作体现作者何种心态?魏际瑞创作词与其处境有很大关系,伯子出处江湖,游历四方,多与幕府官僚、权贵、文人唱和酬答,两组《蝶恋花》均赋于游幕间宾主相聚时;同时亦与他个人才情禀性有关,伯子在易堂诸子中最以诗才著称,且个性旷逸,畏拘捡。魏禧在《先伯兄墓志铭》中说:“伯幼能属对,长而强记,于声音字学不假师授辄能造其妙。年二十,所著诗词古文已三尺许。”[1](p.962)魏词十之七八为艳情之作,十之一二带有明显模仿重组的痕迹,如《满庭芳·用范文正公渔家傲》,且缺乏明确背景,难以理解,但从其余感情写意之作探析,仍可见作者本心。<ref>[http://xuewen.cnki.net/R2006051150009141.html 魏际瑞], CNKI学问网,</ref>
 
==魏际瑞回文诗词==
 
魏际瑞著有 《魏伯子文集》十卷、《杂俎》五卷、《四此堂稿》十卷并行于世。其生平事略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史稿•文苑传一》、 《国朝诗人征略》均有载。
 
魏际瑞年轻时便喜欢回文诗词,写到上百篇(“予少好作此,多至百篇”)。这个数字在当时足可称为第一。但由于他的“多作不如多改,善改不如善删”的指导思想,竟“尽取而删之,不过存四五首。其所存者,又近十年所作”。幸得“雪屏上人闻而索之,为书数首”,此数首才得以流传下来,实在可惜。今流传下来的计有一般的回文三首:《悲秋之作回文体》、《秋旅回文》、《水庄春晚回文》;本句回文一首《双回文有寄闺中》;反复体一首《风花雪月体》;交锁韵回文一首《烟霞泉石体四十首》;回文曲一首《双调翩燕曲》(本篇回文);通体回文词《菩萨蛮》四首。另有《书回文跋》一篇。他的回文诗的特点是一首数多,二花色品种多。
 
(见《回文集》卷30,2204页)
 
<center>
'''悲秋之作为回文体'''
 
悲伤屡极目,滴泪与波流。
 
微雨海山晚,淡云江水秋。
 
依依柳外路,历历雁前楼。
 
离别轻年少,感多成白顶。
 
 
'''秋旅回文'''
 
 
秋清落叶一庭空,久坐闲阶玉露风。
 
楼上远山寒湿翠,画中烟草乱疑红。
 
愁心已逐南鸿断,别恨方明月夜中。
 
修竹桂庐吾忆甚,悠悠病里客塗穷。
 
 
'''水庄春晚回文'''
 
繁阴绿处开门巷,乐事无如适外郊。
 
滩入夜声溪有竹,石侵苔影屋垂茅。
 
闲身伴月一杯酒,懒病当春一卧高。
 
山在不居人世隔,小庄花里水云巢。
 
双回文有寄闺中 每句顺逆无异
 
绝塞关心关塞绝,怜人可有可人怜。
 
月如无恨无如月,年似多愁多似年。
 
雪送花枝花送雪,天连水色水连天。
 
别离还怕还离别,县念归期归念县。
 
'''风花雪月体'''
 
为闺人绘绣之作,屈而环之,可得五言绝句四十首,名之曰廿珠环。
 
流风舞艳花,落雪飞芳树。
幽红雨淡霞,薄月迷香雾。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