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89
次編輯
變更
猴痘
,無編輯摘要
==猴痘有哪些症狀?==
最初症狀包括發燒、 [[ 頭疼 ]] 、腫脹、背疼、 [[ 肌肉酸痛 ]] 和全身無力。
開始發燒後,就會出現皮疹,往往先從面部開始,然後蔓延到身體其他部分,最常見的是在手掌和足底。
==猴痘如何傳染?==
猴痘透過動物傳人,可直接經由接觸血液、體液、皮膚或黏膜病變感染;二次傳染或人傳人,則可透過密切接觸患者的 [[ 呼吸道 ]] 分泌物、皮膚病變或最近受病毒污染的物體感染。
此外,飛沫微粒傳染通常需要透過長時間面對面接觸,對於醫護人員、家人和其他密切接觸者,有較高的感染風險。
*發病期(0-5天):發熱、劇烈頭痛、淋巴結病(淋巴結腫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無力(精神不振)。
*皮疹期(出現發熱後1-3天內):出現不同階段的皮疹,經常從面部開始,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最常見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腳掌(75%)皮疹; [[ 皮疹 ]] 的變化從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變)到小水皰(充滿液體的小皰)、膿皰,約10天後結痂,約三周後結痂才能完全消失。
此外,病變數量從幾個到幾千不等,影響口腔粘膜(70%的病例),生殖器(30%)、結膜(眼瞼)(20%)和角膜(眼球)。
部分病人在出現皮疹前會發生嚴重的 [[ 淋巴結病 ]] (淋巴結腫大),這可有助於識別猴痘,因為其他類似疾病都無此特徵。
==猴痘病毒 自然宿主==
在非洲,多種動物均有猴痘感染: [[ 繩松鼠 ]] 、 [[ 松鼠 ]] 、岡比亞巨鼠、條紋小鼠、睡鼠和 [[ 靈長類動物 ]] 。對該病毒的自然史仍存有疑問,需進一步研究,以確定猴痘病毒的確切宿主及病毒在自然界的存續情況 。 在美國,人們認為該病毒是從非洲動物傳播給與其混養的其他易感動物(如草原犬鼠) 。
在美國,人們認為該病毒是從非洲動物傳播給與其混養的其他易感動物(如[[草原犬鼠]])。
發生猴痘疫情時,與其他病人密切接觸是猴痘病毒傳播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在沒有特效治療和疫苗的情況下,減少人群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對危險因素的認識。
為降低動物與人之間的傳播風險,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預防傳播應首先注重避免與 [[ 嚙齒動物 ]] 和靈長類動物發生任何接觸,其次應限制直接接觸動物的血和肉,必須在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處理染病動物或感染組織以及在屠宰過程中,應配戴手套及其他適當的防護服。
此外,避免與猴痘感染者進行身體密切接觸,還應避免使用已被污染的材料;照看病人時,應戴上手套和防護器具,照看過病人或探視過病人後,應按規定洗手;建議在家中或在醫療機構中對病人予以隔離。<ref>[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1/6330543 猴痘],猴痘-元氣網</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