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24
次編輯
變更
金門國家公園
,無編輯摘要
==地理位置==金門國家公園 設有位居[[台灣海峽]]西側,分為五個區域。包括了金門島中央的[[ 乳 太武 山 遊客中心]] 區、西北的[[古寧頭]]區、西南的[[古崗]]區 、東北的[[ 中 馬 山 林遊客中心]] 、區,以及[[ 烈嶼 遊客中心]] 等三處遊客中心,其中中山林遊客中心就位於中山紀念林內,紅灰兩色的建築,在一片翠綠中顯得耀眼!遊客中心展示 (俗稱小 金門 國家 )區,總面積約為3720.7 公 園的三大觀光資源-軍事遺跡、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環景生展示館以360度的方式呈現 頃,佔[[ 金門 各重要生態棲地,真實而逼真;戰役史蹟以圖片與文字解說為主,也可看到曾經歷大小戰役 縣]]總面積 的 各式武器;另外館內亦提供多媒體影片的解說服務(團體10人以上於三天前預約)。四分之一<refname="計畫書">[https{{Cite web |url=http://www.travelkingkmnp.comgov.tw/tourguidect/scenery1021filesys/file/CH_8_3/2nd-plan.html pdf |title= 金門國家公園計畫書(第二次通盤檢討) |date=2012- 10 |publisher= 金 寧鄉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format=PDF |access-date=2013-04-2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7200638/http://www.kmnp.gov.tw/ct/filesys/file/CH_8_3/2nd-plan.pdf |archive-date=2015-07-07 |dead- 金門縣]url=yes }}</ref><br>。
==地質地形==金門 國家公園位在閩南沿海邊緣 島地質單純,若以瓊林—尚義連線為界,可將金門本島分為兩大地質區 , 面積3,528.74公頃 東半部明顯露出大量[[花崗片麻岩]] , 是一座 西半部則 以 文化、戰役、史蹟保護 紅土層 為主 的國家公園 。 隨著兩岸情勢改變, 金門 前線戰地 本島的東北、東南海岸及烈嶼 的 角色也跟著轉換 東北—東南海岸 , 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 都被海水侵蝕而成為[[海蝕崖]]或[[海蝕平台]],且露出花崗片麻岩被岩脈侵入的景觀 。<br>
金門 地區由 屬 於 歷經[[ 古寧頭戰役]]及[[ 八二三戰役]]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面無高山屏障,風力強勁,年均溫約攝氏21度,冬季乾冷 , 捍衛了臺海的穩定 春季多霧 , 在近代史有它獨特的角色扮演及歷史意義 年降雨量約1000公釐 , 為妥善保護此地的戰役史蹟、人文資產以及自然資源 多集中在2到9月 , 特別在1995 且由於 年 成立國家 蒸發量達1600 公 園。 釐以上<ref>{{Cite web|title=氣候環境|url=https://ari.kinmen.gov.tw/cp.aspx?n=A4A309DBDB70F1D8|accessdate=|author=|date=108-03-11|format=|publisher= 金門 國家公園是[[ 臺灣]]第6個成立 縣農業試驗所|language=}}</ref>,使島上出現半乾旱 的 國家公園 現象 , 範圍涵蓋金門本 再加上 島 中央 上土壤概以砂土 及 其西北、西南與東北角局部區域 裸露之紅壤土為代表 , 分別劃分為太武山區、古寧頭區、古崗區、馬山區和烈嶼島區等5個區域 自然條件不佳 , 約佔大小 農業發展受限。<ref>{{Cite web|title=歡迎光臨~ 金門 總面積之四分之一。縣農會|url=http://www.kmfa.org.tw/main.asp?BodySel=071|accessdate=2021-01-06|work=www.kmfa.org.tw}}<br/ref>
==生態資源== 區內的地質以花崗片麻岩 金門 為 主 海島 , 特殊 屬小型島嶼 的 植物 生態 、豐富的 體系。因金門開發得早,且經多次[[戰爭]],大型 野生動物 、 資源較少,但有瀕臨絕種之 保 存完整 育類哺乳動物-[[水獺]]。另有屬古老 的 傳統聚落 [[活化石]]「[[鱟]]」 及 戰地遺蹟為主要公園特色,也是國內第一座以維護歷史 「[[ 文 化遺產、戰役紀念為主 昌魚]]」 , 兼具自然資源保育的國家公園 十分珍貴 。<br>
金門 國家公園管理處<br>電話:(082) 313-100<br>傳真:(082) 313-134<br>地址:89248金門縣位於[[ 金寧鄉歐亞大陸]] 伯玉路2段460號<ref>邊緣,且是[https://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45&Itemid=128 金門國家公園[候鳥]]</ref>遷徙的中繼站,故鳥種最為多樣,每年秋冬大批候鳥到此渡冬,形成特殊的景觀。
==人文= 營業(開放)時間====古蹟=== ◎ 乳山遊客中心:每週一至週日,每日8:30-17:00 金門人文史蹟相當豐富 ,全 年無休(除夕外)。<br>◎ 中山林遊客中心:每週一至週日 縣古蹟共計有21處 , 每日8:30-17:00 其中11處位於國家公園內 , 全年無休(除夕外)。<br>◎ 烈嶼遊客中心:每日上午08:30至下午05:00止(全年開放 包括[[台灣古蹟列表|國家二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文臺寶塔|文台寶塔]]、[[水頭黃氏酉堂別業]]、[[虛江嘯臥碣群]]等四處 , 僅除夕休館) 及三級古蹟[[邱良功墓園]]、漢影雲根謁、[[古龍頭振威第]]、瓊林一門三節坊、海印寺石門關、水尾塔、[[蔡攀龍]]墓等七處 。<br>
=== 服務設施閩南聚落===乳山遊客中心/洽詢電話 082-313197<br>中山林遊客中心/導覽預約電話 082-313191或313192<br>烈嶼遊客中心/ 1949年起,金門因軍事管制城市化緩慢,所以傳統建築風貌保存良好,構成 金門 縣烈嶼鄉羅厝5-5號/洽詢電話 082-364402、082-364406<br>本島特殊文化景觀。
=== 交通資訊戰役史蹟=== ★ 金門 自 行開車:<br>從 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南明]]時期的[[鄭成功]],在此留下許多古蹟,例如建功嶼鄭成功像等。1949年起, 金 城循 門成為[[ 中 央公路(伯玉路)往小徑方向 華民國]]的最 前 行即可到達 哨,而作為國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長期戰備使得 金門 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島上處處是防禦工事,戰火在此留下深刻的歷史遺跡 。<br>
太武山上毋忘在莒碑 , 原本為清初隨[[施琅]]征臺名將金門浦邊[[周全斌]]題字「文武岱崧」四字,於民國四十一年(西元1952年)被[[蔣介石]]令人磨去 , 改刻「毋忘在莒」四字。
風獅爺又稱「風獅」、「石獅爺」、「石獅公」。它們常常矗立在聚落中的村口、嵌入宗祠的牆壁中,或者是隱藏在廟宇的某個角落,甚至已經被人們遺忘的安置於民宅建材堆裡。由於不同年代的造型、材質、塑造工藝技巧,再加上民間不同的習俗傳說,增添了神秘的人文色彩。找尋金門的風獅爺,也探索出金門豐富的人文風貌。
== 視頻數位金門==[https://npda.cpami.gov.tw/tab8/web8_index.php?park=== F 廈 「金門國家公園數位典藏專題網站」]為金 門 空姐 帶你遊 國家公園管理處於2009年所籌辦,內容收錄了 金門==={{#iDisplay: s0151u6nqgg|640|400|qq}} 國家公園開拓的人文史蹟,即其生態風景和自然資源等介紹,並擁有線上互動學習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