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黎元洪

增加 3,774 位元組, 5 年前
內容擴充
之後黎元洪寓居[[天津租界]]經商致富,有房地產七十餘處,晚年生活優渥,大力贊助教育事業。1928年病逝于[[天津英租界]]寓所。1935年[[國民政府]]於[[武昌]]為黎元洪舉行[[國葬]](墓在今武昌[[洪山區]]土公山南坡,[[華中師範大學]]校園內)。
== 遺電==元洪遭逄時會,得與創建民國之役。德薄位尊,時深惕厲。中間兩經當國,均不得行其志以去,退思補過,無時或忘。追維首義之初,主張罷言戰和,軍民分治,馴致裁兵廢督,身為之倡。一切措施,雖示能盡如人意,要無非力求和平統一,利國福民。不意十七年來,民生疾苦愈甚,國際地位愈危,桑梓之鄉,屢經變亂,辛亥同志,顛沛流離,負國負民,殊乖素志,頻年兵連禍結天瘡痍滿目,久已疾首痛心;此之濟案發生,外交岌岌,牽動舊疾,已非藥石所鹿挽囘,有不能不瀝誠作最後之忠告者;(一)国民于济案,应以沉毅态度求外交正义之解决,不得有轨外行动;(二)从速召集国民大会,解决时局纠纷;(三)实行垦殖政策,化兵为农工,勿使袍泽失所;(四)调剂劳资,应适合全民心理与世界经济趋潮,统筹兼顾,豫定翔实法规,行之以渐,毋率尔破坏社会组织及家庭制度,俾免各趋极端;(五)振兴实业,以法律保障人民权利;(六)正德利用厚生,不可偏废,毋忘数千年立国之根本精神,道德礼教,当视物质文明尤为重要;(七)革命为迫不得已之事,但愿一劳永逸,俾国民得以早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八)参酌近今中外情势,似应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毋遽思破除国界,为外强所利用;(九)早定政治方针与教育宗旨,以法治范围全国,应折中至当;(十)民元以来,凡无抵触国体之创制,应仍旧保存,请勿轻议纷更。 ==评价==嚴復評價黎元洪說:“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國圖存,斷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則?以柔暗故!遍讀中西歷史,以為天下最危險者,無過良善暗懦人。下為一家之長,將不足以庇其家;出為一國之長,必不足以保其國。” 章太炎輓聯︰「繼大明太祖而興,玉步未更,倭寇豈能-{干}-正統;與五色國旗俱盡,鼎湖一去,譙周從此是元勳。」 [[张振武]]被杀案,黎元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后人总体评价黎元洪任大总统的北洋军阀时期频繁参与议会形式下的政治斗争,显示出黎元洪从几乎没有共和意识的清代督统成长为共和制国家参政者的进步。而黎元洪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也基本恪守了共和国家的基本准则,乃至袁、张勋两次复辟活动中都给予了反对态度。由于黎在民国早期为稳定政局所作出的工作贡献,后期工作上大多还是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后代==*长女[[黎绍芬]],生于1901年6月16日;逝于{{death date and age|1966|12|9|1901|6|16}}=[[徐璧文]]**[[徐保罗]]教授**[[徐世敏]]*长子[[黎绍基]],生于1903年7月7日;逝于{{death date and age|1983|1|31|1903|7|7}}=[[唐闳律]]*次女[[黎绍芳]],生于1906年12月29日;逝于{{death date and age|1945|4|15|1906|12|29}}=[[袁克玖]]*次子[[黎绍业]],生于1911年7月29日;逝于{{death date and age|1996|2|9|1911|7|29}}=[[刘孝琛]] ==轶事==其二女儿[[黎绍芳]]嫁给[[袁世凯]]九子[[袁克玖]]。黎绍芳生于1906年12月19日。1914年订婚时才8岁。1934年28岁时与袁克玖结婚。後逝於精神病院。 ==著作==*《[[黎副總統政書]]》 == 参 考文 =={{reflistReflist}}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L黎]][[Category:中華民國大總統|L黎]][[Category:中華民國副總統|L黎]][[Category:辛亥革命人物|L]][[Category:参政院院长]][[Category:宿松人]][[Category:大悟人]][[Category:黎姓|Y元]][[Category:葬于武汉]][[Category:亞洲硬幣上的人物]]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