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科赫

移除 2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科赫(Robert Koch),伟大的德国医学家。 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生于1843年,1866年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1910年5月27日,离开了人世。
中文名 科赫 外文名 Robert Koch 国 籍 德国 出生地 克劳斯塔尔 出生日期 1843年 职 业 医生 毕业院校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 主要成就 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
目录1 人物简介2 科赫原则3 四处出击4 人物荣誉人物简介编辑
科赫(Robert Koch)生于1843年,1866年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先是在军队中当随军医生,普法战争后在东普鲁士一个小镇当医生。正好这个地区的牛发生了炭疽病,他便对这种疾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他在牛的脾脏中找到了引起炭疽病的细菌,并且把这种细菌移种到老鼠体内,使老鼠相互感染了炭疽病,最后又从老鼠体内重新得到了和从牛身上得到的相同的细菌。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某种特定的微生物是某种特定疾病的病原。而且,他用血清在与牛体温相同的条件下在动物体外成功地培养了细菌。因为这项重大贡献,科赫在1880年被聘任到德国柏林的皇家卫生局工作,1885年又担任了柏林大学卫生学教授和卫生研究所的所长。1882年科赫发现了引起肺结核的病原菌,而肺结核在当时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他用血清固体培养基成功地分离出结核分支杆菌,并且接种到豚鼠体内引起了肺结核。1883年科赫还在印度发现了霍乱弧菌,在1897年以后他又研究了鼠疫和昏睡病,发现了这两种病的传播媒介,前者是虱子,而后者是一种采采蝇。他根据自己分离致病菌的经验,总结出了著名的“科赫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使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20年代成了发现病原菌的黄金时代。例如1883年和1884年两位科学家各自独立地发现了白喉杆菌,1884年还发现了伤寒杆菌,1894年发现了鼠疫杆菌,1897年发现了痢疾杆菌。在此期间先后发现了不下百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放线菌等。不仅是动物病原菌,还有植物病原菌。
科赫除了在病原体的确证方面作出了奠基性工作外,他创立的微生物学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独立分支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赫首创的显微摄影留下的照片在今天也是高水平的。这些技术包括分离和纯培养技术、培养基技术、染色技术等。
1905年,科赫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主要是为了表彰他在肺结核研究方面的贡献。1910年5月27日,科赫离开了人世。198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纪念科赫发现肺结核病原菌一百周年。
科赫原则 编辑
(一)为了证明某一种细菌是某一疾病的病因,必须在这种疾病的所有病例中都发现有这种细菌;
(二)然后,必须将这种细菌从病体中完全分离出来,在体外培养成纯菌种;
科赫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了严格准则,被称为科赫法则,包括:①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于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体内。②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③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④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科赫法则的提出不仅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定了一套方法,并激发了人们对纯培养物的研究,促进提出防治各种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科赫是个非常认真、细心的人,毕生探索的题目就是病是怎样形成的。他自学成才,在条件极端困难时,巧妙地设计了许多简单、易行、可靠的方法,如固体培养、悬滴培养等一直相传至今。他的研究成果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德国政府于1907年为纪念他的成就,设了一笔100万马克的基金。
 
 
[[Category:科學技術醫學人物]][[Category:科學家]]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