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砖石结构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砖石结构 ,指用胶结材料砂浆,将砖、石、砌块等砌筑成一体 </big>'''|-|<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5723ea5b07d83511.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77037&sid=5989816 来自 呢图网 的 结构。可用于基础、墙体、柱子、口拱、烟囱、水池等。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基本简介== [[用砖]]、[[石块]]、砌块及土坯等各种块体,以灰浆(砂浆、粘土浆等)砌筑而成的一种组合体称之谓砌体,由砌体所构成的各种结构称谓砌体结构,或称砖石结构。 砖石结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结构,从古自今,一直被广泛应用,如[[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我国的[[万里长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西安]]的[[大小雁塔]]、南京的无梁殿等。 ==砖石特点== 折叠编辑本段 砖石结构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耐火性]]、[[耐久性好]]以及[[施工简便]]易于普及等优点,但砌体强度较低,特别是抗拉、抗剪强度很低,抗震能力较差,砌筑劳动强度较大,不利于工业化施工等缺点,此外,粘土砖还存在与农业争地等问题。因此从节能节地考虑,应限制粘土砖的使用。 == 运用砖石== 砖石砌体在房屋建筑中主要用作 [[ 墙体 ]] 、 [[ 柱子 ]] 、 [[ 基础 ]] 、 [[ 拱壳 ]] 等受压结构,在 [[ 烟囱 ]] 、 [[ 水池 ]] 、 [[ 挡土墙 ]] 、 [[ 桥涵 ]] 等构筑物也常有采用。配置一定受拉钢筋的砌体称谓配筋砌体,配筋砌体可用作受弯和大偏心受压结构。以砌体作为承压构件,钢筋混凝土作为受弯构件,二者组合使用的房屋结构称谓砖混结构。砖混结构在我国应用最为普遍,尤其是民用住宅建筑,约占85%左右。
采用高强轻质砖(包括空心砖、空心砌块等)、高强(特别是高粘结强度)砂浆及配筋砌体,是当前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向,国外已采用强度达70MPa的砖建造了以砖墙承重的16层公寓,用砖或混凝土砌块中间浇筑钢筋混凝土增强层办法建造了18~21层高的旅馆等。
(一)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从长期耐久性考虑,对于≥6层房屋的外墙、潮湿房间的墙,以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
砖石结构古建筑有城墙、城台、砖石塔、拱券、砖墙、砖石地面等多种型制,其维修技术各不相同。
砌墙原则是按原制复原,砌时要分中挂线,型制有清水和混水两种。清水墙有满铺满砌、磨砖对缝,淌白丝缝、虎皮墙、花墙等。砖砌墙要求横平竖直,墙面砖缝、砖的摆法及勾缝式样都按原制。
花墙和女儿墙的砖雕破坏严重的可用制模复制,或重新雕塑,破坏不严重的可用粘接剂粘接,墙面剔补可将腐朽砖剔除,用砍磨相同尺寸的砖补上,里侧丁头用砂浆与墙体粘牢,外缝仍用原灰勾抹。因温度或地基沉降等原因造成的开裂,不严重的可用灌浆办法解决,如地基变形严重出现歪闪、空鼓等情况,可局部拆砌。
混水墙的外表面可稍粗糙一些。但要注意压缝连接,整体要横平竖直,中轴线要居中。
拱券结构广泛用在桥梁、城门洞、陵寝、门窗过梁等建筑物上,构造形成有半圆形、弧形和平拱形,其破坏情况大多在支座部位上侧开裂、拱中的下部开裂或者是剪断错位。对于较简单的前种开裂可进行灌浆,如券砖被挤碎,整体还保持原来形状可进行局部抽换。
砖地面在拆修前要先进行编号、绘图。砍磨添配砖块。揭除细墁,步骤是:拆除旧有砖地及灰土,素土夯实,三七灰土一步;房间周围抄平定线,跟线铺泥(干硬些),按原样墁砖,用木锤或橡皮锤拍打找平,对缝无误后再揭下砖块,重新铺墁,底洒白灰浆,铺砖时砖缝处抹油灰,用锤重新拍打找平顺缝,用竹片将多余油灰去掉,再用磨石找平。待地面干透后,在地面砖上涂抹生桐油。粗墁砖不砍磨,以白灰砂子扫缝。全砖地面的表面泼黑矾水,用桐油涂刷浸泡,油灰勾缝也可打蜡,也可用聚胺脂涂刷,增加砖的耐磨性。室外地面可用砂子灰粗墁。
砖石结构建筑在两汉已逐步有所发展,拱券主要用于地下墓室,地上则出现了石拱桥。晋代造桥技术有所发展,西晋在洛阳建有巨大的石拱桥七星桥,在洛阳城濠及河道上还建有很多梁式石桥。据文献记载,在西晋洛阳还造有砖塔。南北朝以后,除地下砖砌拱壳墓室继续存在外,砖石建的塔、殿有很大发展。北魏建都平城时,建有三级石塔、方山永固石室。公元477至493年间,还建有五重石塔、园舍石殿。迁都洛阳后又建了很多砖石塔,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是建于公元523年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塔为砖砌成,平面十二边形,高39.5米,内部上下贯通,加木楼板。塔外观一层四角砌出壁柱,南面开门,东西面开窗,余八面砌出塔形龛。一层塔身之下为基座,上为密叠的十五层塔檐,最上收顶,上建覆莲座及石雕塔刹。全塔实际是一用砖砌的空筒,向外叠涩挑出十五层檐,上用叠涩砌法封顶。塔身砌砖包括壁柱、塔形龛、叠涩屋檐等都使用泥浆,不加白灰等胶结材。各层塔檐叠涩和素平的基座都用一顺一丁砌成,转角交搭处两面都用顺砖。塔门为二券二伏的正圆券,小塔门用一券一伏,虽没有后世砌法成熟而规范化,都也能基本保持砌体之整体性,故能屹立一千四百余年而不毁。由于大量建佛塔,砖砌结构由汉代只砌墓室转到地上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是中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形式丰富,结构多样,构造作法进步。从平面看,有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北宋中期以后,以八边形为主。从外观看,有密檐式、楼阁式、花束式等不同类型。在密檐式塔中出现了八角形密檐塔。在楼阁式塔中,一种是塔身用砖造,外围的平座及腰檐用木构,另一种是全部用砖或石砌筑,而形式完全仿木构,第三种是简化的仿木楼阁式塔。花束式塔则完全不同于以上类型,与历史上的塔没有继承发展关系,为新出现的一种形式,它的上半部外作花束式,下半部仍为塔室形。
1. 带中心柱墩筒体结构
2. 双套筒结构
这种塔有内外两环塔壁,内环围成塔心室,外环与内环间为回廊。廊中布置登塔阶梯。楼板用砖发券作成。例如 [[ 江苏苏州 ]][[ 云岩寺虎丘塔 ]] 、 [[ 苏州 ]][[ 报恩寺塔 ]] 、 [[ 杭州 ]][[ 六和塔 ]] 。这几座塔皆为八角形平面楼阁式塔,其中苏州报恩寺塔高76米,共九层,砖塔壁对边长17米,各层平座及腰檐均为木构。
3. 厚壁筒体结构
利用筒壁厚厚的砖墙设置砖砌塔梯,可避免古代用木梯易朽、易燃、易遭破环的缺点。塔梯作法有两种,一种为将楼梯嵌入厚壁内,梯随墙壁转折。例如: [[ 安徽 ]][[ 蒙城 ]][[ 万佛塔 ]] ,建于崇宁四年(1105年),六边形平面,高七层,是一座楼阁式塔。又如: [[ 四川宜宾 ]][[ 旧州坝白塔 ]] ,建于北宋元符至大观年间(1098~1109年),为方形密檐塔,外观十三层檐,内部仅四层。另一种采用穿壁式阶梯,利用平座为休息板,塔心室与平座地面标高有半层之差。例如: [[ 广州 ]][[ 六榕寺的花塔 ]] ,重建于绍圣四年(1097年),八边形平面,高57米,外观九层,内部十七层。
4. 实心砖塔
这种塔有两类。一类带有螺旋形楼梯,旋梯靠外的一面带有通风、采光孔。例如: [[ 河南开封 ]] [[ 国寺塔 ]] ,建于北宋皇元年(1049年),外观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54.66米。由于外部用褐色琉璃砖贴面,故称“铁塔”。
另一类是实心无梯塔。这类塔在辽塔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塔外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密檐塔,上部为一层层屋檐,下部有一段高高的塔身和基座。如:辽南京天宁寺塔为八边九层塔,辽中京白塔为八边十三层塔,高74米。它们在造型上的特点是台基上建须弥座,上置斗拱与平座,再上以莲瓣承托较高的塔身,塔身上有精美的仿木构砖雕及天神像。上部为层层出檐,檐下斗拱及椽子有的用木,有的用砖砌筑。平面除八边形外还有方形。第二种是实心楼阁式塔,仅外表作一层层楼阁式。如:内蒙古巴林右旗的辽庆州白塔,八边七层,高50米;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八边七层,高43米。这类塔内往往带有空心小室,在上部者称为天宫,在下部者称为地宫,用来储存经卷、舍利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塔,其结构采用两种以上的不同结构体系,有的将下半部砌为砖塔,上半部为木构,组成混合结构塔,如河北正定天宁寺木塔。还有的下部为楼阁式塔,上部为覆钵式塔,如北京房山云居寺塔。
明代砖石住宅数量大增。明初出现用筒拱建的房屋,上加琉璃瓦屋顶,仿一般房屋形式,俗称“无梁殿”。无梁殿平面多为长方形,承重结构常采用筒拱;或单拱,或大拱两侧附有小拱,采用纵联砌法。中国现存的有江苏省南京灵谷寺、苏州开元寺、山西省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永祚寺、北京皇史宬、天坛斋宫、颐和园智慧海等10余座无梁殿。
明代初年无梁殿外墙面上平整简洁,明中叶以后则每一开间均砌出半圆壁柱,上有仿木额枋样式、砖雕及其他细部装饰。无梁殿的出现同它的防火要求、坚固耐久的特点有关,此外还同下述因素有关:制砖技术提高,产量增加,砖价降低,以及发券技术提高到已能砌筑10米以上的跨度的拱券。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c0637o3zyqj|480|270|qq}}
<center>公园路面的砖石结构是这样做出来的?一直以为是一块一块砌进去的!</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