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06
次編輯
變更
东园
,创建页面,内容为“《'''东园'''》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
《'''东园'''》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ref>[https://www.sohu.com/a/223218162_562249 陆游《老学庵笔记》] ,搜狐,2018-02-19 </ref>等。
<center>东园</center>
{{Cquote|
今日天霣霜,又见一日晴。
晴寒病良已,扶杖东园行。
瓦鼓息我倦,静听幽鸟鸣。
花果四十株,手自培养成。
疏密无行列,东园盖强名。
人看不满笑,聊用适我情。
|[南宋]陆游}}
==作者名号由来==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乙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这则记载提出陆游名字来历之二说,不少[[专家]]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或从前一说,或从后一说。其实两说均难置信。
秦观生于仁宗皇祐元年(1049),死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陆游父亲陆宰生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死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陆宰小秦观四十岁。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秦观到越州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其时陆宰尚未出生。陆游母亲的[[年龄]]估计与陆宰相去无几,跟秦观不可能有什么交往。“梦少游而生公”,纯属想象之词。前一说不能成立。
所谓“公慕少游”,主要根据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诗日:“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该诗只是表达[[诗人]]对秦观的敬仰之情而已。“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后一说也不能成立。
那么,陆游的名字从何而来呢?清人查慎行《得树楼杂钞》所记较为可信:“陆放翁名游,字务观,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士大夫[[家庭]]往往强调名和字的内在联系,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ref>[https://www.sohu.com/a/489755295_99990074 古代图书典籍知识梳理],搜狐,2021-09-14</ref>中的词语,取名定字。取名之时,实际上是定了字的。因此,名游,字务观,跟秦观的名观,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至多也只能说明同源于《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话。跟“梦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了然无涉。
在陆游的诗中,有这样一首:“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螀渐觉近房栊。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为什么号放翁呢?原来陆游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参议官时,与大诗人范成大一起共事,由于两人有些[[矛盾]],范成大左右的官员认为陆游不知高下,不守礼义,是个粗野狂放的人。陆游气愤地想到:“你们说我狂放,我就当个‘放翁’,总比明哲保身的庸人强。”从此,“放翁”这个号经常出现在他的诗文中。孝宗淳熙十三年,陆游回到临安,入朝做了军器少监。但仍然以诗为戈,抒发爱国热情,坚持抗金爱国思想。而令朝中的投降派十分不安,因而讨厌他,上疏[[皇帝]]诬陷陆游不务正业,只知“嘲咏风月”。陆游再度被黜,他怀着满腔愤怒回到家乡山阴后,立即提笔把他在镜湖旁的住宅题为“风月轩”。虽云“风月”,实则是发泄他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
==视频==
===<center> 东园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一个多情的书生,一个爱国的诗人,陆游 。</center>
<center>{{#iDisplay:j3235nuhhox|560|390|qq}}</center>
<center>01.陆游及其创作风格</center>
<center>{{#iDisplay:p3271w5x6i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center>东园</center>
{{Cquote|
今日天霣霜,又见一日晴。
晴寒病良已,扶杖东园行。
瓦鼓息我倦,静听幽鸟鸣。
花果四十株,手自培养成。
疏密无行列,东园盖强名。
人看不满笑,聊用适我情。
|[南宋]陆游}}
==作者名号由来==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乙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这则记载提出陆游名字来历之二说,不少[[专家]]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或从前一说,或从后一说。其实两说均难置信。
秦观生于仁宗皇祐元年(1049),死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陆游父亲陆宰生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死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陆宰小秦观四十岁。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秦观到越州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其时陆宰尚未出生。陆游母亲的[[年龄]]估计与陆宰相去无几,跟秦观不可能有什么交往。“梦少游而生公”,纯属想象之词。前一说不能成立。
所谓“公慕少游”,主要根据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诗日:“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该诗只是表达[[诗人]]对秦观的敬仰之情而已。“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后一说也不能成立。
那么,陆游的名字从何而来呢?清人查慎行《得树楼杂钞》所记较为可信:“陆放翁名游,字务观,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士大夫[[家庭]]往往强调名和字的内在联系,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ref>[https://www.sohu.com/a/489755295_99990074 古代图书典籍知识梳理],搜狐,2021-09-14</ref>中的词语,取名定字。取名之时,实际上是定了字的。因此,名游,字务观,跟秦观的名观,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至多也只能说明同源于《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话。跟“梦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了然无涉。
在陆游的诗中,有这样一首:“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螀渐觉近房栊。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为什么号放翁呢?原来陆游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参议官时,与大诗人范成大一起共事,由于两人有些[[矛盾]],范成大左右的官员认为陆游不知高下,不守礼义,是个粗野狂放的人。陆游气愤地想到:“你们说我狂放,我就当个‘放翁’,总比明哲保身的庸人强。”从此,“放翁”这个号经常出现在他的诗文中。孝宗淳熙十三年,陆游回到临安,入朝做了军器少监。但仍然以诗为戈,抒发爱国热情,坚持抗金爱国思想。而令朝中的投降派十分不安,因而讨厌他,上疏[[皇帝]]诬陷陆游不务正业,只知“嘲咏风月”。陆游再度被黜,他怀着满腔愤怒回到家乡山阴后,立即提笔把他在镜湖旁的住宅题为“风月轩”。虽云“风月”,实则是发泄他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
==视频==
===<center> 东园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一个多情的书生,一个爱国的诗人,陆游 。</center>
<center>{{#iDisplay:j3235nuhhox|560|390|qq}}</center>
<center>01.陆游及其创作风格</center>
<center>{{#iDisplay:p3271w5x6i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