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8
次編輯
變更
赵宪章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赵宪章
| 圖像 =
[[File:Zhaoxianzhang.jpg|缩略图|左|[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70120/Mutt-fxzuswq2957041.jpg 原圖鏈結][http://news.sina.com.cn/o/2017-01-20/doc-ifxzutkf2156152.shtml 来自新浪图片]]]
| 出生日期 = 1951年
| 逝世时间 =
| 出生地点 = 山东省莘县
| 國籍 = 中国
| 職業 = 文艺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 知名原因 =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98年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
| 知名作品 = 《[[文艺学方法通论]]》</br>《[[西方形式美学研究--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br>《[[文艺美学方法论问题]]》</br>
}}
'''[[赵宪章]]'''<ref>[https://baike.so.com/doc/1584732-1675180.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1951年生于山东省莘县,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江苏省重点社科项目"中国各体文学的艺术形式"。
形式美学与文学形式研究、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文学与图像
《 [[ 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统一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美学发现》,《 [[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基础 ]] 》
《论卢卡契文艺学的"总体性"方法》
== 折叠编辑本段 科研成果==《 [[ 文艺学方法通论 ]] 》[[File:Zhaoxianzhang1.jpg|缩略图|左|[http://p0.so.qhimgs1.com/sdr/400__/t01016401bb322fb61c.jpg 原圖鏈結][http://book.kongfz.com/3119/214542086/ 来自孔夫子旧书图片]]]
40万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江苏省"七·五"社科规划项目最终成果,1994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本书依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将文艺学方法概括为五种基本范式,对其各自的特性及历史型态进行了具体阐释。《 [[ 中国社会科学 ]] 》、《文学评论》等全国十余家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书评,被认为是新时期以来文艺学方法论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该书被载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名著提要》和《中国文学年鉴1990-199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美学发现》
1.6万字,载《 [[ 南京大学学报 ]] 》1985年第3期,1986年获南京市作家协会首届"金陵文学奖"。论文从"人"和"美"的四个关系阐发了马克思这部著作中的美学思想,认为马克思将人和美、人的问题和美学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将人的一切本质属性都归结为美的属性,是非常深刻的。
《人的和谐--新时期文学价值观描述》
1.3万字,载《 [[ 学习与探索 ]] 》1991年第3期,1994年5月获《学习与探索》杂志社首届优秀论文一等奖,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 》1991年第7期转载。论文认为,新时期文学的突出特点是重铸心灵的和谐:如果说表现愚昧与文明的冲突、寻找新的伦理规范是人与人和谐之达成,那么,在人化的自然和人的自然化中营造新的精神家园,则是人与自然和谐之寄托,二者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价值结构,试图为整个民族适应并参与现代生活锻铸健康的心灵。
== 折叠编辑本段 研究课题==
论中国各体文学的审美形式
将中国各体文学的艺术形式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展开比较研究,考察中国与西方在文学体式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形式美学思想和形式创造的方法,进而从总体上概括中国文学的审美形式及其形式创造的民族特色,以及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和交流可能性及其"形式话语"和"话语形式"。
《 [[ 易经 ]] 》与中国形式思维
通过研究《易经》所展现出来的形式思维探讨中国人的形式观念及其思维形式,进而从文化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考察古代中国人的形式美学思想。
综合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美学和文艺的主要理论,从历史发展和逻辑构成两个层面阐释其精要,并结合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最新发展,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现代意义,并对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展开再阐释。
== 学术研究主要涉及以下领域 == 【一】1980年前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研究,主要成果有:《[[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论断和浪漫主义]]》(与包忠文合作),《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统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美学发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基础》。 折叠编辑 【二】80年代中后期主要从事文艺学方法论研究,主要成果有:《浅谈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社会学理论》,《论卢卡契文艺学的“总体性”方法》,《论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方法》,《20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跋》,《中国古代文论:文艺学经验方法的历史型态》,《[[文艺学方法通论]]》,《中国艺术理性》,《文艺美学方法论问题》。 【三】90年代主要从事形式美学研究,主要成果有:《符号的转换》,《柏拉图理式论美学臆说》,《亚理斯多德形式美学臆说》,《论前苏格拉底美学的数理形式概念》,《形式概念的滥觞与 本 段 义》,《古罗马美学与审美二元论》,《审美判断之二律背反》,《[[康德美学的形式概念]]》,《西方形式美学》。 【四】2000年以来开始尝试将形式美学方法落实到文学研究领域,主要成果有:《〈灵山〉文体分析》,《[[文体与形式]]》,《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形式美学与文学形式研究》,《日记的私语言说与变体》。【五】目前从事“文学图像论”研究,先后发表《语图互仿的顺势和逆势》(《[[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语图传播的可名与可悦》(《文艺研究》2012年第11期)、《语图叙事的在场与不在场》(《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诗歌的图像修辞及其符号表征》(《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等论文。== 研究成果==
著作类
1.《 [[ 二十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 ]] 》,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增订版。
2.《文艺学方法通论》,独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初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3.《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基础》,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二十世纪文史哲名著精义》(上、下),与 [[ 蒋光学 ]] 共同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5.《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丛书·艺术卷》(8册),主编,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其中,独著《中国艺术理性》卷,辽海出版社2001年再版(书名改为《美不胜收:艺术理性漫议》)。
6.《西方形式美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署名改为赵宪章、 [[ 张辉 ]] 、 [[ 王雄]])。
7.《西方形式美学》,主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8.《中国典籍精华丛书·美学精论卷》(共2册),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9.《 [[ 中国艺术理性 ]] 》,独著, [[ 辽宁古籍出版 社1995 社]]1995 年初版,辽海出版社2001年新版(更名为《美不胜收:艺术理性漫议》)。
10.文艺美学方法论问题》,独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文体与形式》,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增订版。
12. 《 [[ 形式的诱惑 ]] 》,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版。
13. 《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主编,中华书局2008年版。
14. 《美术考古与艺术美学》,与 [[ 朱存明 ]] 合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 《文学变体与形式》,与包兆会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 《文学与形式》,与 [[ 南帆 ]] 、 [[ 方克强 ]] 、 [[ 汪正龙 ]] 共同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7. 《艺术与语言的关系研究》,与王汶成共同主编,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8. 《 [[ 文体与图像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其它:《文学研究》、《 [[ 文学评论丛刊 ]] 》副主编,《文学与图像》主编。<ref>[1http://chin.nju.edu.cn/grzy2-2_180-5.html 赵宪章],南京大学, 2017-03-02</ref>
== 论文类==
1.《评〈水浒〉忠义观》,载《南京大学学报》1976年第1期。
2.《 [[ 关于鲁迅所到青龙山煤矿和所下矿洞的调查 ]] 》,载《鲁迅研究资料》(2),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
3.《关于江南水师、陆师两学堂史实的辨正》,载《鲁迅研究资料》(5),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梦幻·现实·艺术》,载《钟山》1981年第4期。
5.《试论"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美文学》,载《 [[ 厦门大学学报 ]] 》1982年文学专号。
6.《 [[ 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论断和浪漫主义 ]] 》,载《现代文艺论丛》(2),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马列文论研究》(6)转载(缩写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与包忠文合作。
7.《伯里欣根和济金根》,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9.《心理信息的快速追踪》,载《钟山》1984年第2期,与安凡合作。
10.《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统一》,载《 [[ 文学评论丛刊 ]] 》(1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1.《新颖别致的微型喜剧》,载《 [[ 江苏戏剧 ]] 》1985年第6期。
1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美学发现》,载《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14.《浅谈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社会学理论》,载《社会学研究》1986年第2期。
15.《论卢卡契文艺学的"总体性"方法》,载《 [[ 江汉论坛 ]] 》1986年第4期。
16.《丹纳和文艺社会学的确立》,载《 [[ 江西社会科学 ]] 》1986年第3期。
17.《从批判文艺学向建设文艺学的历史性转折》,载《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与文德培合作。
18.《文艺学移植"三论"科学的反思》,载《 [[ 南京大学学报 ]] 》语言文学专辑(1986)。
19.《奔向二十一世纪》,载《南京大学研究生学报》1987年第1期。
23.《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参照系》,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九),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24.《"结构"及其消解》,载《 [[ 学术界 ]] 》1988年第4期。
25.《审美经验──艺术真实参照系》,载《新华日报》1989年1月25日。
28.《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文学批评》,载《当代小说理论与技巧》,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9.《心智的启迪与本体的崇尚》,载《 [[ 百科知识 ]] 》1989年第11期。
30.《中国古代文论:文艺学经验方法的历史型态》,载《 [[ 江海学刊 ]] 》1990年第1期。
31.《论中国古代文论作为文艺学经验方法的历史属性》,载《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4期。
34.《崭新的建构 鲜活的个性》,载《学术论丛》1991年第3期。
35.《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型态》,载《 [[ 镇江师专学报 ]] 》1991年第4期。
36.《符号的转换──新时期文学本体观描述》,载《学术月刊》1992年第1期。
41.《走向科学的文艺学》,载《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与张辉合作。
42.《亚里斯多德形式美学臆说》,载《 [[ 南京大学学报 ]] 》1993年第4期。
43.《形式概念的滥觞与本义》,载《文学评论》1993年第6期。
47《文学现在式》,载《文论报》1995年6月15日第3版。
48.《文化的复制》,载《 [[ 粤港企业家报 ]] 》1995年1月15日。
49.《形式主义的困境与形式美学的再生》,载《江海学刊》1995年第2期。
53.《形式与道:中西美学的元概念》,载《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
54.《康德美学的形式概念》,载《 [[ 外国美学 ]] 》(14),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版。
55.Form and Tao:The Meta-Concep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载《中西文化:差异与共存》(外文版),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又载中文版《文化:中西对话中的差异与共存》,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60.《形式美学之可能》,载《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
61.《大学中文系何处去?》,载《 [[ 青年思想家 ]] 》2000年第1期,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
62.《也谈思想史与文学史》,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11月28日第10版。
68.《为新学科立传》,载《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与汪正龙合作。
69.《再论词典体小说的形式》,载《 [[ 审美文化丛刊 ]]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70.《陆文夫及其〈美食家〉》,载韩国《中国学研究》第23辑,韩国外文社2002年12月出版。
75.《关于教育》,载《世纪印象--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华龄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76.《摄影与文学的艺术接口》,载《 [[ 中国艺术报 ]] 》2003年10月17日
77.《〈乐记〉与〈诗学〉文本比较》,载《文艺美学研究》(第三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7.《2000-2004年艺术学机构和区域学术影响力报告》,与白云合作,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88.《2000-2004年艺术学期刊载文及影响力报告》,与 [[ 邓三鸿 ]] 合作,载《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2期,署名上大。
89.《2000-2004年艺术学研究主题词分析》,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5期。
94.《康德〈判断力批判〉》(导读),载胡有清主编《文艺学撷英--中外文论名著导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5.《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载《 [[ 江西社会科学 ]] 》2007年第9期。
96.《解构及其理论意义》,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1期。
97.《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载《 [[ 文汇读书周报 ]] 》2008年1月25日。
98.《原创教材,以启新声》,《文艺报》2008年5月8日
100.《论民间书信及其对话艺术》,《清华学报》2008年第4期。
== 所授课程==
【一】形式美学专题研究(博士生课程,讲授和讨论)
【一】《当代文学变体与形式创新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二】《 [[ 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 ]] 》,南京大学985子项目。
【三】《 [[ 艺术与语言的关系研究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
== 五、 获奖情况==
【一】《文艺学方法通论》,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4年)。
【六】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
【七】《 [[ 文体与形式 ]] 》,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
【八】《文学变体与形式》(与包兆会合作)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1]
== 代表作品==
【一】《文艺学方法通论》,40万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江苏省"七·五"社科规划项目最终成果,1994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本书依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将文艺学方法概括为五种基本范式,对其各自特性、历史型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体阐释。《 [[ 中国社会科学 ]] 》、《文学评论》等十余家刊物发表了书评,被认为是新时期文艺学方法论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该书被载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名著提要》和《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90-1992》。
【二】《西方形式美学研究--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41.7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国家"八·五"社科项目最终成果,1997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该书由五篇组成(前三篇为本人执笔),依照历史时序探讨了源于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形式"概念,对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系统梳理,阐发了形式美学的历史渊源和学科形态。
【三】《文艺美学方法论问题》,21万字, [[ 暨南大学出版 社2002 社]]2002 年版,钱中文和童庆炳主编的"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中的一种,收录了本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关方法论方面的论文。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美学发现》,1.6万字,原载《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1986年获南京市作家协会首届"金陵文学奖"。该论文从"人"和"美"的四个关系阐发了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的美学思想,认为马克思将人和美、人的问题和美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将人的一切本质属性都归结为美的属性,将美的一切属性都归结为人的属性。
【四】《文体与形式》,25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5年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本书收录相关形式美学和文学形式研究方面的论文14篇。通过中国文艺学的历史反思,对传统的"思想史"(或称"主题学")的文学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重视形式研究,即"通过形式阐发意义",而不是"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才能规避文学研究的平面化和单一模式,才能使文学研究实现"身份认同"并开创新的生机。
== 视频 ==赵宪章形式{{#ev:youku|XMjkzMzU0MDc2|alignment=left}}== 参考资料 :==1. 赵宪章 . .南京大学 . 2017-03-02{{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