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寨塔

增加 61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杨寨塔</big>'''|-|<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791117443b29d8ff.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67153&sid=6080003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File:align= light|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中文名称;杨寨塔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地理位置;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 开放时间;1984年
|- | align= light|景点级别;良
|}
坐落在 [[ 山东 ]] [[ 淄博 ]] 市淄川区双杨镇杨寨村幼儿园院内,原为佛教寺院宝塔寺(又名龙山寺)内的主体建筑。该塔系八角形楼阁式砖塔,七级八角,高8米,底座周长21.9米。上三层和最下层均有石佛1尊。塔门上方嵌有石刻匾额1块,上书“ [[ 阿弥陀佛 ]] ”四字。古塔始建年代无考。<ref>[ https://www.yuanlin8.com/thread-14536-1-1.html 淄博杨寨塔], 园林吧 , 2012-7-3</ref>
==历史记载==
==历史沿革==
淄川历史上曾为州、为郡、为路,自 [[ 西汉文帝 ]] (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时设县以来,两千年间人文荟萃,佛教也曾经数度兴盛,留下众多遗迹供后世瞻仰。明清时代淄川县八大景之一的“ [[ 禅林峻塔 ]] ”,即是佛教建筑成为一方形胜的例证。宝塔寺在宋代始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已有相当规模。
[[ 普照寺 ]] 在北齐年间始建,唐代为 [[ 慧昭法师 ]] 弘法处, [[ 明万历 ]] 元年(公元1573年)已经名声远扬。
1920年,淄川县境内尚有寺38处,禅院2处,庵6处,其中规模较大而有名气者,除上述宝塔寺、普照寺外,还有淄川西部的 [[ 青云寺 ]] [[ 华严寺 ]] [[ 三台寺 ]] 等。而杨寨古塔则是淄川地区唯一保留至今的佛教古塔。 杨寨古塔位于孝妇河中游西岸的杨寨村。据地方志记载,杨寨建村约为唐末或宋代,初以杨姓立村,名曰 [[ 杨家寨 ]] ,至1955年改称杨寨。村东首有一座宋代砖砌七级古塔,曾是佛教寺院“ [[ 宝塔寺 ]] ”中的主体建筑。宝塔寺又名龙山寺,还有一名叫宝塔文教寺。据考证,杨寨古塔的造型及建筑风格,与江苏连云港的宋代海青寺阿育王塔非常相似;其寺院配置,与辽金时所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蒙古庆州白塔极为一致。时至今天,青灰色的杨寨古塔已经历了近千年的沧海桑田,俯瞰过10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建筑特点==
杨寨古塔是一座七层八角的仿楼阁式建筑,石砌底座,砖筑塔身,高度约18米,底座周长21.9米,塔身下部周长13.8米,造型古朴雄浑,落落大方。 [[ 清乾隆 ]] 《[[淄川县志]]》有“邑塔高峻无逾此者”的记载。塔的各层周长与高度均不相等,基本规律是周长自下而上依次递减,层高也逐渐降低。塔身为空心,有砖梯可达古塔的最高层,最上边三层与最下层均有石佛一尊。整个古塔坐落在坚实的石质基座上,基座南面有台阶直通主门。古塔第一层的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个拱状券门,其中南向主门门楣上嵌有石刻匾额一块,上镌“阿弥陀佛”四个大字,落款为“康熙三年丁未季夏吉旦沈荃敬书”。
==建造文化==
[[ 沈荃 ]] 是江苏松江府人,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顺治进士,累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工于书法。因松江府亦称云间,旧县志称“石刻‘ [[ 阿弥陀佛 ]] ’四字,云间沈探花笔”。塔的第二、五、六、七层亦设券门,各层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面设置了假窗,以求塔体的美感效果。 相传古时候的宝塔寺,是一座以七级宝塔为中心的长方形大院落。院内院旁遍植苍松翠柏、四时花卉,肃穆庄严且风光宜人。古塔自蓊蓊郁郁的寺院中拔地而起,在十数里外即可望见,十分壮观诱人。塔的正门南对寺院山门,山门两侧耸立着四大金刚,均由当地盛产的青石雕琢而成。走进山门,有一条直通塔下的覆顶长廊,长廊两边遍布茂密的花草。塔后是雄伟的宝塔寺大殿,画栋雕梁,龙飞凤舞。大殿门两旁树立着以石龟为底座的高大石碑,上刻宝塔寺的修建经过。一口大钟悬挂在寺内一株高高的松树上,每天传出悠远的钟声。寺中诸多僧人颂经作法,一年四季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殿中廊下香火旺盛,烟雾飘绕。
==见证历史==
古人建造佛塔,意在安放 [[ 僧人舍利 ]] [[ 佛教经典 ]] ,当是先有僧众与寺院,后有宝塔,而杨寨古塔的建造是一特例。当地村民自古就有“ [[ 先有塔后有寺 ]] ”之说。杨寨地处古代淄川北部边缘的孝妇河畔,一条贯通南北的大道正从附近通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宋代朝廷积贫积弱,战乱频仍,严峻的形势使这一地带具有了军事意义。于是建造高塔,登高望远以掌握敌情;和平年代又建筑寺院,住僧供佛——当地村民口碑相传,有此一说。 杨寨古塔经历了鲁中地区千年烟云,阅尽人间明媚春光与腥风血雨。其中最为惨痛的一幕,是发生在塔下的杨寨惨案。
==杨寨惨案==
1938年2月2日(旧历正月初三)凌晨3点钟,刚刚一手制造了残杀民众276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的河东惨案的侵华日军,又把魔爪伸向正在熟睡中的杨寨村村民。刽子手们以寻找“铁板会会众”为借口,将全村人驱赶到南门外“抽匣子地”,用机枪朝着人群疯狂扫射后,仍不罢手,又对倒在血泊中的人们逐一用刺刀穿挑两遍,然后窜到村中抢劫、放火。杨寨惨案中,169名同胞死于敌手。全村100多户人家,有80多户的房子被烧光。千年古塔也被日军炮弹击中,塔身东面的累累弹痕至今清晰可辨,向世人昭示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证。 解放前夕,杨寨古塔已是檐宇残缺、刹顶塌陷,一片衰微破败景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迅速采取保护措施。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l0814t02g2k|480|270|qq}}
<center>发现淄川的每一个角落 杨寨古塔</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