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阎真

增加 12,059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阎真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阎真.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阎真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阎真.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28148&sid=5840768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28148&sid=5840768 图片来源网络]]]
| 图像说明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出生日期 = 1957年9月
| 出生地点 = 湖南长沙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 职业 =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 知名作品 =
}}
'''阎真''',男,1957年9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同年8月赴[[加拿大]]留学,在[[圣约翰大学]]社会系学习。1992年回国。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人物经历==
1980年从株洲拖拉机厂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助教,1985年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职研究生,1988年毕业,随即去加拿大留学、工作。

1992年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曾在天涯》,同年评为副教授。

2000年到中南大学文学院工作,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同年评为教授。

2003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3年出版理论专著《百年文学与后现代主义》。

2011年当选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小说艺术》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小说理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主义》课程。

==主要贡献==
从事高等教育事业近30年,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理论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另有散文随笔《精神的重量》、《无人见证的牺牲》等。

主要作品:《白雪红尘》《沧浪之水》

2007年出版新作:《因为女人》,颇受争议。其文学创作精力颇旺。

==获奖记录==
湖南省最高文学作品奖--第二届毛泽东文学奖获长篇小说奖。在当代文学研究会、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中华文学选刊》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2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中,阎真当选为"进步最大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海外版名《白雪红尘》)199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沧浪之水》是他第二部长篇小说,获《当代》2001年度文学大奖。

《活着之上》获首届路遥文学奖。

《沧浪之水》获《当代》杂志文学年度奖,《小说选刊》长篇小说奖,毛泽东文学奖,至今已出版43版约45万册。

2004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记一等功。

2008年出版长篇小说《因为女人》,获中国出版集团颁发的年度专家五佳奖,读者五佳奖。

==文学缘分==
阎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师,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至深,知书达礼,生性谨小慎微,为此小时候淘气的阎真没少挨骂。

一次,阎真在单位的池塘里钓了鱼,一到家里就被父亲狠狠地骂了一顿,并责令他马上把鱼放回去,还要他把钱赔给单位。

知识分子家庭的熏陶,让小小年纪的阎真十分热爱学习。少年时,阎真对语文并没有特殊的感觉,倒是数学成绩拔尖。

初中时代,因为一个女同学,阎真开始走进了文学的多彩天地,"因为这个女生的语文成绩特别好,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里读,我很不服气,下决心要超过她。"阎真就此与文学结下了缘份。

1973年,阎真高中毕业。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他没有机会被推荐上大学,只好在社会上到处打零工。担土、挑沙子、做预制板,这些活他都干过。

繁重的工作并没有让阎真放弃学习,尽管他觉得"未来一片渺茫,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也不知道前方有什么","我只是冥冥觉得,社会摈弃知识的时间不会太长"。

抱着这样的想法,阎真在打工的时候,总把英文单词写在手背上,有空就看看。阎真的举动在当时那样的年代,显得与周围的同龄人格格不入,为此没少遭人们的冷眼和讽刺,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仍然一如既往。

在社会上"流浪"的日子里,阎真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到国营工厂当一名工人。1975年,湘潭电机厂技校招生,阎真在那里学了两年铣工后,被分配到株洲拖拉机厂,如愿以偿当了一名工人。

生活暂时有了着落,但阎真知道这样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他期待能有所改变。工作闲暇,阎真依然会手捧书本,在安静的角落里孤单地学习。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79年8月的一天,阎真偶然翻看一本《湘江文艺》,上面一则"建国30周年全省青年文学竞赛"的启事引起了他的注意。

不知是什么力量的驱使,他心中一动,用几个晚上的时间写出了短篇小说《菊妹子》。文章投了过去,没想到竟得了奖。

作品获奖大大鼓舞了阎真的信心,也在无意间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当时,全国已经恢复高考制度,阎真也在积极复习,准备报考大学理工科。但文章获奖后,他毅然决然地改变初衷报考了文科。

阎真回忆起当年的选择,仍然感觉是命运的安排,"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树立了我的信心,我跟文学的关系肯定不是今天这番景象。"

==命运转折==
1980年,阎真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这在当年的拖拉机厂简直是爆炸性新闻,就连阎真自己也吃了一大惊,"我打电话去问成绩的时候,教育局的老师一听我的名字就说我考上了。

我当时还很奇怪:老师怎么这么熟悉我。后来才知道我是株洲地区文科第一名。"

4年的北大生活,阎真过得轻松自在。学校宽松民主的氛围,海纳百川的气度,赋予了阎真富于想象力的开放性思维方式和包容的精神境界,这是学校给他的宝贵财富,一辈子享用不尽。

4年后,阎真以小说作为毕业论文,由此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而这在其他高等院校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先后有多家不错的中央级单位向阎真投来橄榄枝,但阎真还是选择了回湖南当一名老师。阎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有些单位确实很好,但并不适合我,我这个人喜欢自由,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机关工作我干不来。

但是当老师就不一样了,上完课以后,时间就是我的了,我可以坚持自己的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空间和时间都宽松很多。"

1984年,阎真成为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

==放弃绿卡==
1988年,中国猛刮出国风,不少知识分子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踏上异国的土地。

阎真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时大家都往外面跑,没有机会还要创造机会,我有机会为什么不去?去国外看看也好。"

带着这样的想法,阎真飞往加拿大,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在异域他乡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在他国的奋斗是艰辛的。短短几天的兴奋和新鲜感过去以后,阎真开始为支付留学费用打工赚钱。但一切都困难重重,他甚至连续七八天都找不到一份工作,在零下20多度的恶劣天气中只能无奈地蜷缩在房间里。

在加拿大的3年多时间里,阎真当过厨师、清洁工、广告派送员、塑料厂的工人。"那时非常艰难,人种没有优势、语言没有优势、专业没有优势,那种苦,不堪回首。"

然而,在众多"海漂"期盼的绿卡变成现实的时候,阎真却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既然这么苦都忍过来了,苦尽甘来时,阎真似乎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甘甜,但他却选择了放弃。

原因非常简单--对中国文化的依恋,这种对中国文化的依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特别因为自己学的是中文,对中国文化有本能的依恋。对异国文化也有特殊的排斥。"

这决不是理性观念的问题,而是情感本能的选择。"阎真不否认加拿大的好,"那里空气好,水质好,资源丰富,人口稀少,也有朋友劝我,一张绿卡值几十万人民币,就这么丢了太可惜。

但我想,如果这张绿卡不能给我带来幸福感,于我何用?文化生存说起来有些玄,其实很具体,你是黄种人,你的语言不如人,你的文化感与主流社会有差异,这就决定了你的边缘状态。"

"这种边缘状态对人的自尊和自信是有毁灭性打击的。在大学教书,在研究所搞科研,人家把你当成一种工具,核心圈子对你是封闭的。

比如在研究所,一个中国人,除非你有特殊的才能,像杨振宁、丁肇中那样,否则你很难独立进行一个项目,你扮演的只是一个高智商的打工仔。这种感受没有快乐可言,即使有,也是物质的,而非心灵的。"

==抗拒死亡==
回国后,阎真继续在高校教书,继续文学创作。

1996年,阎真出版了反映留学生活的小说《曾在天涯》,但当时海外题材的热潮已经过去,平平反响让他有些失望。

之后,阎真构思两三年,开始写《沧浪之水》,并于2001年出版,已经再版印刷了21次,将近30万册。

《沧浪之水》因描述了当今社会权力和金钱对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冲击,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并获得《当代》2001年度奖、《小说选刊》奖等。

如果说,《曾在天涯》是阎真对自己留学生活的反思的话,那么《沧浪之水》则是他对与他一样的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深刻剖析和思考。

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知识分子死了",是指在当代技术化社会中,知识分子失去了身份的象征。对此,阎真一直深有认同感,这也引发了他想写一部书探讨这种现象的念头。"

我自己是知识分子,痛感'死亡'之说正在演变为中国的现实。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和人格意识正在淡化,而这两点正是知识分子的标记。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同时又是一套价值系统,甚至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不动声色的解构性,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挑战。"《沧浪之水》,正是阎真对"死亡"的担忧和抗拒。

==作品简评==
《曾在天涯》:真实反映海外留学知识分子生活生存的作品。

《沧浪之水》:人只有一辈子......就这样过一生吗?无数年轻人最喜爱的一本书。

《因为女人》:传神的写出年轻知识女性的苦与悲,女大学生入学必读!

当物欲横流,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现世之时,情为何物?情感何为?这一伴随着人类共生共存了几千年的话题又日益凸现且越来越严重。

在二十一世纪,女性究竟该怎样做女性?异性究竟当如何相处?这或许就是《因为女人》着力在思考在探究的话题。

--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

如果说《沧浪之水》是写给那些尝到了世态炎凉滋味的男人的,那么《因为女人》似乎是专门写给容易受到情感困扰的女人的。

然而,《因为女人》与其说是一部女人的书,不如说是一部男人的书。《因为女人》写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心目中的女人。--肖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他要把自己内心感受到的震撼传达给读者、把自己反复思考的问题传达给读者。这些问题尖锐、刺痛,但又必须面对、无法回避。

其实,换个角度看,女性的困境难道不是男人的困境吗?如果人世间不知情为何物,遭遇不幸的就不仅仅是女人。--杨柳(《因为女人》责任编辑)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作家]]
8,8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