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蕴山

增加 16,971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朱蕴山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朱蕴山.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朱蕴山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朱蕴山.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75805&sid=6188765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75805&sid=6188765 图片来源网络]]]
| 图像说明 = 著名的中国政治活动家
| 出生日期 = 1887年11月3日
| 出生地点 = 安徽六安
| 逝世日期 = 1981年4月30日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 职业 = 民革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 知名作品 =
}}
'''朱蕴山'''(1887-1981),[[安徽]][[六安]]人。早年考入安徽巡警学堂参加[[光复会]],进行反清活动,曾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件。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是著名的中国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革命的坚强战士,参与筹建农工党,是民革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人物生平==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朱蕴山到安庆,考入安徽巡警学堂。

徐锡麟很赏识这个思想激进的学生,介绍他加入光复会。

朱蕴山则对徐锡麟誓死反清的爱国热情非常敬仰。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7 月6 日,徐锡麟率众举事,在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当场击中安徽巡抚恩铭。

随后,朱蕴山等人紧随徐锡麟进占安庆军械所,终因弹尽势孤,与围攻军械所的清军激战四、五小时之后,朱蕴山同徐锡麟一起被捕。

次日,徐锡麟英勇就义,朱蕴山被押至刑场陪斩。徐锡麟在刑场上矢志不移,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使他受到强烈的震动,决心完成烈士未竞事业。9 月,朱蕴山获释并被驱逐回乡。

是年冬天,重返安庆。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加入同盟会,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11 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胜利后,朱蕴山回六安、霍山、舒城一带宣传革命,招募青年,组织青年军,这是当时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一支生力军。

不久,袁世凯窃踞民国临时大总统,掀起一股复辟逆流后又强奸民意,公然称帝,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讨袁斗争。

1916 年(民国5 年),朱蕴山与段瑞兰、杨允中、沈子修等密谋在安庆组织武装起义反袁,组织安徽讨袁第一军,成立讨袁临时军政府,声援云南蔡锷讨袁义举。

不料事泄,袁世凯心腹倪嗣冲密令缉拿革命党人。为了掩护同志,朱蕴山再度被捕入狱,直到袁世凯在全国一片讨袁声中毙命,朱蕴山才重新获得自由。

1917年(民国6 年)2 月,朱蕴山秘密来到芜湖,参加当地的新文化运动,并积极进行反对安徽军阀倪嗣冲的斗争。同年6 月初,朱蕴山到上海,会见同乡好友,商量反倪对策。

亲自撰写《燃犀录》(又名《倪嗣冲祸皖记》),列举倪嗣冲的种种罪行。他将《燃犀录》油印了100 多份,分寄京、津、沪、汉同乡会,呼吁他们团结一致,救乡救皖。

9 月间,朱蕴山赴北京,访问陈独秀、胡适等人,商谈反对倪嗣冲"安武军"问题,得到他们的赞同和支持。为了迎接孙中山北伐,朱蕴山离京南下,于11 月初回到安庆,会见法专校长光明甫等人。

大家决定由朱蕴山回六安筹建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以此为宣传革命,教育青年,组织民众的阵地。民国8 年春天,第三甲种农校正式开学,学校聘请钱杏邨(1912 年)(阿英)等一批思想进步、学问渊博的教员任教,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影响日益扩大。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来后,朱蕴山等人当即组织学生于5 月7 日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

他还不断地把《资本论入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书刊介绍给进步学生。

后来,该校有不少优秀学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的骨干,这都是朱蕴山精心培育的结果。

1921年(民国10 年)初,军阀倪嗣冲及其侄儿倪道烺把持省议会第三届选举,他们贿选议员,安插亲信,削减教育经费,镇压学生运动,屠杀革命学生。

为了反对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朱蕴山先是在六安出色地组织领导了"学生监视选举团"的工作,接着应刘希平电邀,赴省城安庆,联合李光炯、光明甫等创办《评议报》,并出任主笔。

在反对贿选、"六二学潮"、驱逐省长李兆珍等运动中,朱蕴山不仅领导和组织了爱国学生斗争,而且他所主办的《评议报》,在揭露贿选丑闻,挟击军阀统治,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深入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

1922年(民国11 年),北京政府派张勋旧部张文生督皖。张文生和倪氏军阀实为一丘之貉。

于是,朱联合史恕卿等社会名流发起了"废督裁兵"运动,迫使北京政府答应裁减驻皖部队,调走了张文生。这一年8 月,朱蕴山还在上海拜谒孙中山先生,参与酝酿改组国民党的计划。

1924年(民国13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朱蕴山作为安徽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人,他衷心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26年(民国15 年)1 月,朱蕴山以中央特邀代表身份在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2 月,根据国民党中央的决定,在安庆成立包括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朱蕴山和光明甫、周松圃任常务委员。

随后,在朱蕴山等人的支持下,安徽国民党左派各级组织也相继成立,有组织地开展了反对国民党右派-- 西山会议派,支持北伐战争的斗争。

1927年(民国16 年)1 月,为了配合北伐军,朱蕴山和沈子修一起回六安,准备一举发动六(安)霍(山)武装起义,不幸失败,起义未成。

同年春,正当北伐节节胜利之际,蒋介石在安庆亲自策划了震惊全国的"三· 二三"事件,其间,蒋介石曾约朱蕴山谈话,企图拉拢,但遭到朱的严词拒绝。

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安徽的国民党右派也在安庆开始"四·一六清党",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面对白色恐怖,以朱蕴山为首的国民党左派一部分转入地下,大部分转赴武汉,继续召开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执行委员新增加章伯钧等10 余人,朱蕴山继续当选为常务委员。

7 月,武汉汪精卫国民政府公开背叛革命,朱蕴山不顾通缉和追捕毅然来到南昌,同周恩来见了面,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并被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

起义受挫后,他对革命前途充满忧虑,特别是民国20 年张国焘在苏区搞肃反扩大化,迫使他痛苦地脱离了共产党。

但是,朱蕴山从没有停止过革命活动,仍追随民主革命的潮流,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

在"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1932 年),福建政变(1933 年)和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1934 年)等活动中,朱蕴山不顾妻子病亡的悲伤、胃严重出血的痛苦,四处奔波,做了大量的工作。

民国25 年至民国26 年4 月,朱蕴山三上太原,还曾携带毛泽东的亲笔信函,与阎锡山会晤,对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37年(民国26 年)7 月,抗日战争爆发,朱蕴山即赴前线慰问将士,后又辗转回到南京,找到中共办事处,会见董必武、叶剑英。

董、叶赞成朱蕴山回安徽,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的想法。次年2 月,朱蕴山会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

李宗仁接受迅速组织安徽民众动员委员会的建议并请朱蕴山参与筹建工作。于是,朱蕴山邀集皖籍著名人士沈子修,光明甫、常恒芳等,积极筹备成立动委会。

民国27 年2 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宣布成立,李宗仁兼任主任委员,朱蕴山任总务部长。后由朱蕴山担任秘书室秘书,统管全盘工作。

动委会包括党政军民、工农商学、士绅名流,各个阶层的人士都有,但其中的骨干分子大部分是中共地下党员或进步人士。动委会是一个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朱蕴山等几位动委会的领导人与中共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提高了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使安徽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1938年(民国27 年)6 月,朱蕴山赴武汉,见到了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等人,向中共领导请示工作。

民国28 年1 月,蒋介石提出《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民国安徽省政府执行防共、排共政策,CC 派及军统特务竭力破坏动委会工作的大好局面。

朱蕴山对此非常气愤,于同年4 月辞去省动委会的职务,前往重庆。途中,他曾去襄阳会晤李宗仁,希望李宗仁坚持团结抗日,掩护安徽动委会中的革命进步力量。

到达重庆后,朱蕴山在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下,奔波于川、康、滇、桂、湘等省,坚决反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联络各界民主人士,组建民盟,走访张澜、刘文辉、龙云等国民党西南军政委员,促进他们联合抗日等方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民国31 年6 月,朱蕴山还曾受周恩来的委托,到达柳州通过李济深和张发奎,保释了越南胡志明免受蒋介石特务的监视和暗害,使其训练越南抗日救国干部的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蕴山于1946年(民国35 年)6 月出川飞抵南京,不久,到上海与李济深等人积极进行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工作。

这时,面对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反革命内战,并在国统区迫害爱国人士的严峻形势,朱蕴山和李济深等相继转去香港。

为了继续开展民主反蒋运动,朱蕴山去香港之前,到南京梅园新村拜谒董必武。董必武对他说:"现在你个人所做的工作和党内要求一样,可多帮助任潮先生(即李济深)及其他民主派同志分头努力。"

抵港后,朱蕴山多次和李济深商量,又分别拜会何香凝、蔡廷锴等人,并取得中共华南分局的支持与帮助,以便尽快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建起来。

到民国36 年秋,"民革"筹备工作已基本结束,李济深、何香凝联名写信给当时在沪、宁的谭平山、柳亚子、陈铭枢等人,促请他们迅即来港,共商创建民革。

1948年(民国37 年)1 月1 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大会通过的宣言提出与中共合作,推翻蒋介石卖国政权,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

朱蕴山被推举为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长并代理政治委员会主任一职。不久,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分批进入解放区,共商国是,做好召开新政协的准备工作。

同 年12 月,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朱蕴山和李济深等21 人乘船秘密离港到大连,进入东北解放区。接着,朱蕴山和李济深等55 人发表声明,热烈拥护中共主张,同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

1949年(民国38 年)3 月,朱蕴山奉毛泽东、周恩来委派与刘仲容等4 人秘密飞抵南京,向李宗仁、白崇禧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和谈的意见,同时做其他国民党元老的工作。

9 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朱蕴山虽已年过花甲,但仍不辞辛苦,先后出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革中央主席等职务,为团结广大海内外爱国人士,建设社会主义,推进第三次国共合作贡献力量。

在"文化大革命"中,朱蕴山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他始终坚信党,坚信乌云遮不住太阳。1976 年10 月,得知"四人帮"倒台,朱蕴山填词《浪淘沙》一首,抒发欣喜若狂之情,欢呼历史新时期的到来。

1980 年,朱蕴山不顾年老体衰,疾病缠身,整理出版《朱蕴山纪事诗词选》,并自序。

1981 年,朱蕴山因病逝世,享年94 岁。[1]

==成就荣誉==
1908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主办《平议报》。

1926年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曾筹组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并任常委。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通电反蒋,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并受通缉。同年参加南昌起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任华北民族革命同盟主任。

1938年任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总务部部长、代主任。

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次年任民盟中央常委,并参与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任中央干事。

1948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第一届中央常委、组织部部长。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民革第二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个人著述==
著有《朱蕴山纪事诗词选》

==社会评价==
1987年,97岁高龄的农工党中央名誉主席季方撰文纪念朱蕴山逝世6周年,原文摘录如下:

当年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时,我们都是邓演达的忠实同志。邓演达的主张是:中国不需要第三党,要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共产党,要么是忠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

蒋介石裹胁的那一批人不能代表国民党,他是中山先生的叛徒,应该清除。所以邓演达主张以国民党的左派同志为核心、骨干,继续高举孙中山的旗帜,去完成中山先生的未竟之业。

朱蕴老是赞同邓先生的主张的。邓先生被捕后,他极力营救。邓先生被难后,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上层分裂,朱蕴老因反对搞第三条路线而离开,即与李济深、徐谦及十九路军的高层搞联合反蒋工作。

后来在香港发起组织了民革。但他始终坚持的正是邓先生的主张啊!为了实现这个主张,他真诚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们终于在新中国成立时重逢了,都深深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并且超越邓先生的遗愿,这是足可告慰先烈的!

朱老一贯关心以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为前身的农工民主党,即在"文革"中,民主党派"靠边站",被造反派勒令停止办公的情况下,朱蕴老担心当年老人只剩他和我寥寥数人,有关历史将来会湮没不明,而于1971年2月1日至2日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给我,详述他所了解的民主革命阶段中的这个片断,至今捧读,感慨万端!

==后世纪念==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是"民革党史教育基地"。

2013年7月19日上午8时,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主委夏涛,中共六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云飞,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操建华等领导,共同为"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朱蕴山纪念馆揭牌,并为朱蕴山铜像揭幕。

东河口镇数百名群众自发聚集,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至此,朱蕴山纪念馆正式落成开馆。

成的朱蕴山纪念场馆包括纪念馆、纪念塔、讲学堂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

纪念馆总用地面积5345平米,房屋建筑面积580平米(不含辅助建筑),将以实物、图片和声光电效果,展现朱蕴老的生平事迹,现馆藏有朱蕴老生前所用、手迹、专著和相关史料、传记等。[2]

==参考来源==
[[Category:历史人物]]
8,8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