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0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1868年离开苏黎世工业大学受聘为维尔兹堡大学教授,接着是孔特(Kundt1839_1894)继任;孔特;这位柏林大学著名教授马格努斯(Magnus)的学生,
1866年当时才28岁因发明用粉尘图形测量声速的方法而名声大振,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超群的实验才能,使他很快进入了19世纪德国第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的行列,孔特教授在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严肃认真;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实验讲究程序,注重方法,追求精确性,他在学生中以毫不留情,严格要求而著称,伦琴开始听孔特主讲的光的理论课程,并在孔特的实验室里做关于气体的种种不同属性的实验,伦琴对孔特老师特别尊重,把孔特老师奉为自己的人生楷模。 [3]
1868年8月6日,伦琴由于毕业成绩优异,破格提前获得了机械工程师的资格证书,并成为孔特主持的实验物理研究所的助手,孔特老师事必躬亲,言传身教,并对伦琴特别信任和厚爱,在协助孔特实验半年后,伦琴开始独立选定了他一直在关注“空气的比热”问题的课题,这是克劳修斯教授所探讨过的。 [3]
1857年克劳修斯在他的著名论文《[[论热运动形式]]》中,初步讨论了比热理论,但是还没有人精确地测出定容比热和定压比热的比值,伦琴准备完善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理论,他在孔特老师的支持下于1869年6月22日以《各种气体的研究》的杰出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助教,他的学位论文的评语中写道:伦琴先生“在数学物理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表现出独立的创造才能”。 [4]
1869年,在维尔茨堡大学任物理学教授的克劳修斯接受了波恩大学的邀请;维尔茨堡大学极力聘请孔特接替克劳修斯的职务。
1870年,孔特接受这一职务并邀请伦琴一同前往。 [3]
1871年随他到维尔茨堡大学和1872年又随他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