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28
次編輯
變更
傅天仇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傅天仇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傅天仇.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2%85%E5%A…”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傅天仇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傅天仇.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2%85%E5%A4%A9%E4%BB%87&src=tab_www&correct=%E5%82%85%E5%A4%A9%E4%BB%87&ancestor=list&cmsid=a169123673c0d79663c9c0a4381cf4df&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4#id=89ece9a6ec82da0f3ab1a0a4b22b040c&prevsn=0&currsn=60&ps=109&pc=56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41116734_559421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 出生日期 = 1920年3月
| 出生地点 = 广东南海
| 逝世日期 = 1990年8月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桂林美专,国立艺专
| 职业 =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 知名作品 = 《武昌起义浮雕》,《徐悲鸿像》,《周恩来铜像》等
}}
<ref>[html 傅天仇 ],搜狐, 2014-06-27</ref>
'''傅天仇'''(1920.3-1990.8),广东南海人,伟大的雕塑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专,深为校长著名金石书画家马万里所赏识,继而推荐给来校授课的徐悲鸿。后因追慕徐悲鸿入国立中央大学(重庆)艺术系继续深造学习,再转入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于1945年毕业。1946年在重庆举办个人雕塑展。1947-1949年在香港从事雕塑创作。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浮雕《武昌起义》。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曾任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人物简介==
傅天仇(1920.3-1990.8),原名傅健朝,笔名傅路,广东南海人(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伟大的雕塑大师、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专,深为校长著名金石书画家马万里所赏识,继而推荐给来校授课的徐悲鸿。后因追慕徐悲鸿入国立中央大学(重庆)艺术系继续深造学习,再转入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于1945年毕业。1946年在重庆举办个人雕塑展。1947-1949年在香港从事雕塑创作。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浮雕《武昌起义》。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1986年为天津南开大学创作周恩来铜像。晚年,他致力于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了大连金石滩、秦皇岛长寿山、广西梧州鸳鸯江爱情区等环境艺术方案。曾任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中央美院雕塑研究班指导教师、《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生平履历==
傅天仇出身贫民家庭。初在桂林美术专科学校习绘画,师从马万里。1942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后在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师从刘开渠。1945年毕业后任教于育才学校和重庆西南美专,并从事传统雕塑艺术研究和进步文化活动,曾只身到四川大足石窟考察和临摹。1946年4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首次举办大足石刻艺术(临摹)展览,同时展出自己创作的雕塑作品。同年冬赴上海,翌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画组画《上海风情》;同年7月因避反动当局搜捕转赴香港,参加中共华南局文委领导的"人间画会",并与余所亚、李晨风等艺术家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木偶艺术片《大树王子》。北平解放后回国,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创作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制作,塑造了汉白玉大浮雕《武昌起义》。
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领美院学生遍历山西云冈和晋祠、洛阳龙门、四川大足、陕西汉唐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等地,并悉心临摹这些绝代艺术。"文化大革命"受强迫劳动期间,仍潜心从事古代雕塑研究。"四人帮"倒台后,焕发青春。1980年为美国堪萨斯州一纪念馆制作斯诺浮雕。
1981年完成《徐悲鸿像》。1982年为北京大学塑造《李大钊铜像》。以后,陆续完成《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铜像》、《周恩来铜像》、《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铜像》、《戏剧家欧阳予倩像》、《黄琪翔将军像》和《教育家姜立夫像》等创作。晚年,还从事空间和环境艺术的研究,付之实践,卓有成效。如着力发掘奇礁异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连金石滩,天仇誉之为"神力雕塑公园",几经努力,取得国务院批准同意于1989年把它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秦皇岛长寿山,有峡谷流水,奇山异石,天仇把它设计为"中国神像",请许多中外名人为它题字刻石,使荒山变成艺术宝库;广西梧州鸳鸯江,天仇把它设计为东起鸳鸯洲,西至鸳江春泛的十里景区,以爱情为主题,遍植相应的花草树木,营造相应的亭台楼阁和塑像,傅教授自己则以女娲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之爱神"于其中。此塑像与他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娲补天"大塑像有异曲同工之妙。
傅天仇于1990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品==
傅天仇创作时期横跨现代、当代,主要集中在40年代至80年代。在整个艺术生涯里,他的作品及创作题材遍布世界各地,名作不计其数。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树立于天津南开大学校园的《周恩来铜像纪念碑》(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斯诺浮雕头像》,分别为中国美术馆、美国斯诺纪念馆收藏。另外还有重建后的徐悲鸿纪念馆中树立的《徐悲鸿像》、北京大学校园内矗立的《李大钊铜像》、长寿山"神医石窟"历代名医雕像群、河北邢台达活泉公园内的《郭守敬铜像》、深圳蛇口的《女娲补天石像》、佛山森林公园悬阳洞、《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铜像》、《戏剧家欧阳予倩像》、《黄琪翔将军像》、《教育家姜立夫像》、《鲁迅像》、《马克思像》及与苏晖、萧传玖合作创作的的《广岛被炸十年祭》(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现藏中国美术馆)、《新义州纪念碑》(朝鲜)等。完成样稿的雕塑尚有:安徽蚌埠的《珍珠女》、安徽亳州的《腾飞》和《四大药王》等。
晚年的傅天仇教授,还从事空间和环境艺术的研究,并付之实践,卓有成效。例如着力发掘奇礁异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连金石滩,傅教授誉之为"神力雕塑公园",几经努力,取得国务院于1989年把它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秦皇岛长寿山,有峡谷流水,奇山异石,傅教授把它设计为"中国神像",并邀请许多中外名人为它题字刻石(吴作人、李可染、孙墨佛等),使荒山变成艺术宝库;广西梧州鸳鸯江,傅教授把它设计为东起鸳鸯洲,西至鸳江春泛的十里景区,采用以爱情为主题,遍植相应的花草树木,营造相应的亭台楼阁和塑像的方案,他则以女娲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巨大的"中国的爱神"在其中。这尊塑像与傅教授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娲补天"石像有异曲同工之妙。[2] 此外,与北京天文馆研究员伊世同到梧州考察后,共同倡导在八宝塘建立天文公园,并于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列为"梧州鸳鸯江风景区"组景之一。梧州八宝塘天文公园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公园里将建北回归线标志物,铺设2000米长的"世纪之路",配置亭、廊、榭等建筑,湖中之洲将安置天文仪器模型等。
==艺术年表==
1920年3月出生于广东南海(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毕业后赴重庆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深造,师从徐悲鸿。
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毕业后任教于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和重庆西南美专,并从事传统雕塑艺术研究和进步文化活动。
1946年4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大足石刻艺术(临摹)展览,同时展出他创作的《望夫石》、《丰收的愤怒》和《暴风雨》等雕塑作品。
1947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画组画《上海风情》;同年7月赴香港参加中共华南局文委领导的"人间画会",并与余所亚、李晨风等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木偶艺术片《大树王子》。
1949年北平解放后回国,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创作室工作。
195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制作,
开始创作汉白玉大浮雕《武昌起义》。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傅天仇作品“五四运动”</big>'''
|-
|<center><img src=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746da3b81f314cb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cafa.edu.cn/sub_vaii/vaii/c/?si=464&N=1781 来自 中央美术学院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1955年8月日本《赤旗报》发表傅天仇与萧传玖、苏晖合作创作的《母与子》(即《广岛被炸十年祭》)。
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雕塑高级研修班,与苏联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雕塑大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林杜霍夫深入交流。
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的浮雕《武昌起义》正式完成。
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
1966年文革开始后,受迫劳动期间仍潜心从事古代雕塑研究。
1980年为美国堪萨斯州斯诺纪念馆制作斯诺浮雕。
1981年应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邀请,为重建的徐悲鸿纪念馆创作徐悲鸿铜像。
1982年为北京大学创作李大钊雕像。
1983年创作徐悲鸿石膏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同时被刊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雕塑部分)》。
1984年与谷开来到大连金县考察环境艺术课题,是谷开来与薄熙来相识的见证人。
1985年为河北邢台达活泉公园创作郭守敬铜像。
1986年2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澳门走斑斓文化艺术馆举行;3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行。
1986年还曾为天津南开大学创作周恩来铜像,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同年创作《女娲补天塑像》于深圳蛇口的海滨。
1989年向国务院申请将大连金石滩列为国家级风景区。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名作赏析==
《徐悲鸿像》(现藏中国美术馆),汉白玉石雕,为徐悲鸿身着中装的半身胸像,雕塑上那宽宽的额头,蓬松的头发,厚厚的眉毛,舒展的眉宇,含笑的嘴角,给人以平易慈祥和为艺术事业终身奋进不止的神情。整个雕像手法严谨、细腻、虚实适度,头部精雕细刻,表情惟妙惟肖,连那眼旁的纹路,微微牵动的口角都清晰可见。然而胸部处理却逐渐放松、刀法粗犷,甚至近基脚处还有一块未雕凿的地方,收到自然浑圆的艺术效果。
《徐悲鸿像》(树立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是80年代北京在重建徐悲鸿纪念馆时,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亲自请傅天仇创作的。50年代初期,傅教授在当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的领导下工作,对徐悲鸿十分敬重。他怀着深厚的感情,以认真、严谨的写实方法,塑造了徐悲鸿身着大褂,头发舒卷有临风之致的形象,寓崇高于肃穆平和之中。此作被制成大理石像后,耸立于徐悲鸿纪念馆门前。傅天仇还重视我国古代传统雕塑研究,提倡抢救古代传统艺术遗产,主张中西艺术结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发扬。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傅天仇作品《李大钊铜像》</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868afe4957fba0650b5b53ab7b820ff_r.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56547038 来自 知乎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艺术风格==
傅天仇十分重视我国古代传统雕塑的研究,大力提倡抢救古代传统艺术遗产,主张要走自己的路,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现实主义的传统,吸收外国雕塑技巧的长处,实行中西艺术结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发扬,创造出我国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雕塑。《武昌起义》浮雕是纪念碑南面第一块,原作200厘米×400厘米,表现形式和塑造手法是叙事体的、现实主义的。画面中精细刻画了辛亥革命先烈举枪冲击湖广总督衙门的英雄形象和壮烈场面,冲锋向前的起义军形成一股锐不可挡的洪流,总督府的匾额已经落地,象征清王朝统治的黄龙旗也被起义军踩在脚下,赞颂和讴歌了为中国革命事业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行者们的精神。这幅浮雕曾用于1961年10月10日发行的纪90《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的第一图,还作为"票中票"与孙中山先生像同时出现在1999-20《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邮票的第一图《辛亥革命》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傅天仇作品《傅天仇雕塑集》</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714/1df61248eadd47fc817ee7f36a93f1a8.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m.sohu.com/a/241116734_55942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经典语录==
纪念碑浮雕设计稿中"武昌起义"的创作者傅天仇大师曾感慨的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造了"世界级三绝",这座国家级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在开国大典之前举行,实属罕见,称为一绝;在纪念碑浮雕工程完成二分之一时,停工三天,组织数万群众观摩并提意见,然后将意见集中后再进行完善与修改,而如此大规模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这可谓是世界第一首创,此为第二绝;在纪念碑即将落成时,前往参观瞻仰的群众每天达十万人次,这也是中国数千年雕塑史上所没有见过的,这是第三绝。
(摘自--《河北雕塑》 2009年第二期)
傅天仇教授在他写的《访古代雕塑》一文中,对于保存明代彩塑最多的山西平遥县双林寺曾说道:"到了平遥,就好象到了一个巨大的雕塑博物馆一样。以双林寺来说,就有很多好的雕塑……那里的雕塑主要是明代的,也有其他时代的作品。直到今天,双林寺里还保存了好几千身彩塑。这些塑像比较完整,同时看来都是出自高手。所以作为研究遗产来讲,很有价值。……平遥的雕塑,妙在内容不违经文,却又有大胆的独创,处理的活泼生动。造像的形式,美而概括,既有人的特征,又不像具体的某人,更有鲜明的典型性格。因此,菩萨姿态娴静,而造型含有善良的特征。尤以造型能准确的反映出人物性格更为可贵。因为以角度转折与高低起伏的不同,显示人物性格不同的特征,是衡量一件作品水平的重要方面。衣纹处理美而简明,既帮助了姿势,又显出性格。是造型美的综合,有的雕塑既完整又像新的一样。"
(摘自--《文物》 1961年第12期)
==出版著作==
主要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傅天仇雕塑集》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 论文集及《怎样做雕塑》、《中国古代雕塑》、《秦汉雕塑》、《秦始皇兵马俑》等。
| 姓名 = 傅天仇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傅天仇.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82%85%E5%A4%A9%E4%BB%87&src=tab_www&correct=%E5%82%85%E5%A4%A9%E4%BB%87&ancestor=list&cmsid=a169123673c0d79663c9c0a4381cf4df&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4#id=89ece9a6ec82da0f3ab1a0a4b22b040c&prevsn=0&currsn=60&ps=109&pc=56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41116734_559421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 出生日期 = 1920年3月
| 出生地点 = 广东南海
| 逝世日期 = 1990年8月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桂林美专,国立艺专
| 职业 = 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 知名作品 = 《武昌起义浮雕》,《徐悲鸿像》,《周恩来铜像》等
}}
<ref>[html 傅天仇 ],搜狐, 2014-06-27</ref>
'''傅天仇'''(1920.3-1990.8),广东南海人,伟大的雕塑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专,深为校长著名金石书画家马万里所赏识,继而推荐给来校授课的徐悲鸿。后因追慕徐悲鸿入国立中央大学(重庆)艺术系继续深造学习,再转入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于1945年毕业。1946年在重庆举办个人雕塑展。1947-1949年在香港从事雕塑创作。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浮雕《武昌起义》。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曾任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人物简介==
傅天仇(1920.3-1990.8),原名傅健朝,笔名傅路,广东南海人(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伟大的雕塑大师、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专,深为校长著名金石书画家马万里所赏识,继而推荐给来校授课的徐悲鸿。后因追慕徐悲鸿入国立中央大学(重庆)艺术系继续深造学习,再转入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于1945年毕业。1946年在重庆举办个人雕塑展。1947-1949年在香港从事雕塑创作。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浮雕《武昌起义》。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1986年为天津南开大学创作周恩来铜像。晚年,他致力于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了大连金石滩、秦皇岛长寿山、广西梧州鸳鸯江爱情区等环境艺术方案。曾任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教师、中央美院雕塑研究班指导教师、《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生平履历==
傅天仇出身贫民家庭。初在桂林美术专科学校习绘画,师从马万里。1942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后在国立艺专雕塑系学习,师从刘开渠。1945年毕业后任教于育才学校和重庆西南美专,并从事传统雕塑艺术研究和进步文化活动,曾只身到四川大足石窟考察和临摹。1946年4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首次举办大足石刻艺术(临摹)展览,同时展出自己创作的雕塑作品。同年冬赴上海,翌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画组画《上海风情》;同年7月因避反动当局搜捕转赴香港,参加中共华南局文委领导的"人间画会",并与余所亚、李晨风等艺术家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木偶艺术片《大树王子》。北平解放后回国,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创作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制作,塑造了汉白玉大浮雕《武昌起义》。
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领美院学生遍历山西云冈和晋祠、洛阳龙门、四川大足、陕西汉唐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等地,并悉心临摹这些绝代艺术。"文化大革命"受强迫劳动期间,仍潜心从事古代雕塑研究。"四人帮"倒台后,焕发青春。1980年为美国堪萨斯州一纪念馆制作斯诺浮雕。
1981年完成《徐悲鸿像》。1982年为北京大学塑造《李大钊铜像》。以后,陆续完成《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铜像》、《周恩来铜像》、《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铜像》、《戏剧家欧阳予倩像》、《黄琪翔将军像》和《教育家姜立夫像》等创作。晚年,还从事空间和环境艺术的研究,付之实践,卓有成效。如着力发掘奇礁异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连金石滩,天仇誉之为"神力雕塑公园",几经努力,取得国务院批准同意于1989年把它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秦皇岛长寿山,有峡谷流水,奇山异石,天仇把它设计为"中国神像",请许多中外名人为它题字刻石,使荒山变成艺术宝库;广西梧州鸳鸯江,天仇把它设计为东起鸳鸯洲,西至鸳江春泛的十里景区,以爱情为主题,遍植相应的花草树木,营造相应的亭台楼阁和塑像,傅教授自己则以女娲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之爱神"于其中。此塑像与他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娲补天"大塑像有异曲同工之妙。
傅天仇于1990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
==代表作品==
傅天仇创作时期横跨现代、当代,主要集中在40年代至80年代。在整个艺术生涯里,他的作品及创作题材遍布世界各地,名作不计其数。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树立于天津南开大学校园的《周恩来铜像纪念碑》(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斯诺浮雕头像》,分别为中国美术馆、美国斯诺纪念馆收藏。另外还有重建后的徐悲鸿纪念馆中树立的《徐悲鸿像》、北京大学校园内矗立的《李大钊铜像》、长寿山"神医石窟"历代名医雕像群、河北邢台达活泉公园内的《郭守敬铜像》、深圳蛇口的《女娲补天石像》、佛山森林公园悬阳洞、《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铜像》、《戏剧家欧阳予倩像》、《黄琪翔将军像》、《教育家姜立夫像》、《鲁迅像》、《马克思像》及与苏晖、萧传玖合作创作的的《广岛被炸十年祭》(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美展,现藏中国美术馆)、《新义州纪念碑》(朝鲜)等。完成样稿的雕塑尚有:安徽蚌埠的《珍珠女》、安徽亳州的《腾飞》和《四大药王》等。
晚年的傅天仇教授,还从事空间和环境艺术的研究,并付之实践,卓有成效。例如着力发掘奇礁异石林立,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大连金石滩,傅教授誉之为"神力雕塑公园",几经努力,取得国务院于1989年把它列为国家级风景区;秦皇岛长寿山,有峡谷流水,奇山异石,傅教授把它设计为"中国神像",并邀请许多中外名人为它题字刻石(吴作人、李可染、孙墨佛等),使荒山变成艺术宝库;广西梧州鸳鸯江,傅教授把它设计为东起鸳鸯洲,西至鸳江春泛的十里景区,采用以爱情为主题,遍植相应的花草树木,营造相应的亭台楼阁和塑像的方案,他则以女娲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巨大的"中国的爱神"在其中。这尊塑像与傅教授在深圳蛇口塑造的"女娲补天"石像有异曲同工之妙。[2] 此外,与北京天文馆研究员伊世同到梧州考察后,共同倡导在八宝塘建立天文公园,并于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列为"梧州鸳鸯江风景区"组景之一。梧州八宝塘天文公园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公园里将建北回归线标志物,铺设2000米长的"世纪之路",配置亭、廊、榭等建筑,湖中之洲将安置天文仪器模型等。
==艺术年表==
1920年3月出生于广东南海(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1942年毕业于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毕业后赴重庆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深造,师从徐悲鸿。
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毕业后任教于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和重庆西南美专,并从事传统雕塑艺术研究和进步文化活动。
1946年4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大足石刻艺术(临摹)展览,同时展出他创作的《望夫石》、《丰收的愤怒》和《暴风雨》等雕塑作品。
1947年3月在上海、南京等地展出素描和彩色漫画组画《上海风情》;同年7月赴香港参加中共华南局文委领导的"人间画会",并与余所亚、李晨风等合作拍摄中国第一部木偶艺术片《大树王子》。
1949年北平解放后回国,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创作室工作。
1952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制作,
开始创作汉白玉大浮雕《武昌起义》。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傅天仇作品“五四运动”</big>'''
|-
|<center><img src=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746da3b81f314cb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cafa.edu.cn/sub_vaii/vaii/c/?si=464&N=1781 来自 中央美术学院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1955年8月日本《赤旗报》发表傅天仇与萧传玖、苏晖合作创作的《母与子》(即《广岛被炸十年祭》)。
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雕塑高级研修班,与苏联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雕塑大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林杜霍夫深入交流。
1958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的浮雕《武昌起义》正式完成。
1963年为太原晋祠艺术馆设计环境艺术方案。
1966年文革开始后,受迫劳动期间仍潜心从事古代雕塑研究。
1980年为美国堪萨斯州斯诺纪念馆制作斯诺浮雕。
1981年应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邀请,为重建的徐悲鸿纪念馆创作徐悲鸿铜像。
1982年为北京大学创作李大钊雕像。
1983年创作徐悲鸿石膏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同时被刊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雕塑部分)》。
1984年与谷开来到大连金县考察环境艺术课题,是谷开来与薄熙来相识的见证人。
1985年为河北邢台达活泉公园创作郭守敬铜像。
1986年2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澳门走斑斓文化艺术馆举行;3月《古元、傅天仇作品展》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行。
1986年还曾为天津南开大学创作周恩来铜像,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同年创作《女娲补天塑像》于深圳蛇口的海滨。
1989年向国务院申请将大连金石滩列为国家级风景区。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雕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分册》主编、《中国美术辞典》雕塑学科主编、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名作赏析==
《徐悲鸿像》(现藏中国美术馆),汉白玉石雕,为徐悲鸿身着中装的半身胸像,雕塑上那宽宽的额头,蓬松的头发,厚厚的眉毛,舒展的眉宇,含笑的嘴角,给人以平易慈祥和为艺术事业终身奋进不止的神情。整个雕像手法严谨、细腻、虚实适度,头部精雕细刻,表情惟妙惟肖,连那眼旁的纹路,微微牵动的口角都清晰可见。然而胸部处理却逐渐放松、刀法粗犷,甚至近基脚处还有一块未雕凿的地方,收到自然浑圆的艺术效果。
《徐悲鸿像》(树立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是80年代北京在重建徐悲鸿纪念馆时,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亲自请傅天仇创作的。50年代初期,傅教授在当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的领导下工作,对徐悲鸿十分敬重。他怀着深厚的感情,以认真、严谨的写实方法,塑造了徐悲鸿身着大褂,头发舒卷有临风之致的形象,寓崇高于肃穆平和之中。此作被制成大理石像后,耸立于徐悲鸿纪念馆门前。傅天仇还重视我国古代传统雕塑研究,提倡抢救古代传统艺术遗产,主张中西艺术结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发扬。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傅天仇作品《李大钊铜像》</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868afe4957fba0650b5b53ab7b820ff_r.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56547038 来自 知乎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艺术风格==
傅天仇十分重视我国古代传统雕塑的研究,大力提倡抢救古代传统艺术遗产,主张要走自己的路,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现实主义的传统,吸收外国雕塑技巧的长处,实行中西艺术结合,使雕塑的移情性得以发扬,创造出我国社会主义时代的新雕塑。《武昌起义》浮雕是纪念碑南面第一块,原作200厘米×400厘米,表现形式和塑造手法是叙事体的、现实主义的。画面中精细刻画了辛亥革命先烈举枪冲击湖广总督衙门的英雄形象和壮烈场面,冲锋向前的起义军形成一股锐不可挡的洪流,总督府的匾额已经落地,象征清王朝统治的黄龙旗也被起义军踩在脚下,赞颂和讴歌了为中国革命事业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行者们的精神。这幅浮雕曾用于1961年10月10日发行的纪90《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的第一图,还作为"票中票"与孙中山先生像同时出现在1999-20《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邮票的第一图《辛亥革命》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傅天仇作品《傅天仇雕塑集》</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714/1df61248eadd47fc817ee7f36a93f1a8.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m.sohu.com/a/241116734_55942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经典语录==
纪念碑浮雕设计稿中"武昌起义"的创作者傅天仇大师曾感慨的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造了"世界级三绝",这座国家级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在开国大典之前举行,实属罕见,称为一绝;在纪念碑浮雕工程完成二分之一时,停工三天,组织数万群众观摩并提意见,然后将意见集中后再进行完善与修改,而如此大规模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这可谓是世界第一首创,此为第二绝;在纪念碑即将落成时,前往参观瞻仰的群众每天达十万人次,这也是中国数千年雕塑史上所没有见过的,这是第三绝。
(摘自--《河北雕塑》 2009年第二期)
傅天仇教授在他写的《访古代雕塑》一文中,对于保存明代彩塑最多的山西平遥县双林寺曾说道:"到了平遥,就好象到了一个巨大的雕塑博物馆一样。以双林寺来说,就有很多好的雕塑……那里的雕塑主要是明代的,也有其他时代的作品。直到今天,双林寺里还保存了好几千身彩塑。这些塑像比较完整,同时看来都是出自高手。所以作为研究遗产来讲,很有价值。……平遥的雕塑,妙在内容不违经文,却又有大胆的独创,处理的活泼生动。造像的形式,美而概括,既有人的特征,又不像具体的某人,更有鲜明的典型性格。因此,菩萨姿态娴静,而造型含有善良的特征。尤以造型能准确的反映出人物性格更为可贵。因为以角度转折与高低起伏的不同,显示人物性格不同的特征,是衡量一件作品水平的重要方面。衣纹处理美而简明,既帮助了姿势,又显出性格。是造型美的综合,有的雕塑既完整又像新的一样。"
(摘自--《文物》 1961年第12期)
==出版著作==
主要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傅天仇雕塑集》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 论文集及《怎样做雕塑》、《中国古代雕塑》、《秦汉雕塑》、《秦始皇兵马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