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移除 88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enter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br/p>|-|<center><img src=" httpshttp://tour.taitungcloud.govculture.tw/imageh_upload_ccacloud/5667sightseeing/640x48020/1%E5%9C%8B%E7%AB%8B%E8%87%BA%E6%9D%B1%E7%94%9F%E6%B4%BB%E7%BE%8E%E5%AD%B8%E9%A4%A8%E7%99%BD%E5%A4%A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ourgo.taitungliontravel.gov.twcom/zh-tw/attraction/details/1308  poi-tw-guo_li_tai_dong_sheng_huo_mei_xue_guan-5421 圖片來 自台東觀光旅遊網 自liontravel]</small>
|}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是一座位於[[臺東市]]的國家級[[東台灣|東部區域]]文化中心,隸屬[[國立台灣美術館]],負責[[ 花蓮縣| 花蓮]]及[[ 臺東縣| 台東]]的地方藝術文化推廣、 展示、培力、 社區發展等任務。<ref>[https://go.liontravel.com/zh-tw/poi-tw-guo_li_tai_dong_sheng_huo_mei_xue_guan-5421 國立 臺東生活美學館 於明治時代是曾是臺東廳的武德殿,仿唐式的歇山簷式屋頂建築,古色古香,當時軍警人員都會在此練習劍道,直到戰後,這棟日式的武德殿建築幸運的被保存了下來,改為社教館的圖書館;在民國70年代左右,隨著這日式武德殿建築的凋零,這棟日式建築拆除改建,再經過整修後以現代建築重新對外開放,如今已成臺東市的受歡迎的文化景點之一。],liontravel</ref>
==歷史 沿革== *1936年臺東廳令第一號制定公布「廳地方費立臺東廳鄉土館館則」,命名為'''臺東廳鄉土館''',由臺東廳務課長兼任館長,並由教育股長負責實際業務<ref>《臺東縣史大事篇(上冊)》,*1996年,臺東:臺東縣政府</ref>
*1946年2月更名為'''臺東縣立鄉土館''',同年7月升格為省級單位,更名為'''臺灣省臺東圖書館''',9月再度易名為「臺灣省立臺東民眾教育館」。
*1948年5月改制為'''臺灣省立臺東圖書館'''。
*1955年1月再改制為'''臺灣省立臺東社會教育館''',並劃定花蓮、臺東兩縣為業務輔導區,除社教館一般業務外,兼辦圖書館業務。
*1980年拆除原[[東武館]]武德殿建築,改建為現代建築。
*1999年7月因[[臺灣省政府]]組織精簡,改隸[[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並更名為 ''' 國立臺東社會教育館 '''
*2008年3月改隸[[行政院文建會]],並改名為[[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2012年5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改制為文化部,改隸文化部。
== 組織宗旨主要業務== 一、 承接文化部泥土化政策。 二、 推動 地方 村落文化 發展。 三、 營造生活美學環境。 四、 提升花東生活美學素養。 == 工作目標 ==一、 推動村落文化活動,落實泥土化政策。 二、 推動文創產業,提升文化品味。 三、 推動國際文化交流,開拓國際文化視野。 四、 培育 輔導文化志工,推展終身學習。 五、 輔導村落藝文社團,推展 生活美學 運動。
==組織==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 * 編制設有館長1人,綜理館務。下設 ** 書1人,2組1室分別為研究發展組、推廣輔導組及行政室。並設置專責人事及主計管理員。
;館內
*人事機構
*主計機構
<ref>[https://www.ttcsec.gov.tw/Archive?uid=571 組織].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ref>
== 相關條目==*[[花東原創生活節]]*[[島嶼音樂季]] == 參考 資料文獻 ==
{{reflist}}
 ==外部連結==*[https://www.ttcsec.gov.tw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facebook|ntlac.fans|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Category:733 臺灣]]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