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3,30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政 </big>''' |- |<center><img src=http://cdn.lsal.cn/red/327/5/33eccb13d…”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政 </big>'''
|-
|<center><img src=http://cdn.lsal.cn/red/327/5/33eccb13d.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yishuzi.com/font/356957.htm 来自 艺术字网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政(拼音:zhè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

此字本义是指政事、[[政务]]。

还通“徵”,意为收税;通“正”,任官长。亦指正确无误。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政
* 拼   音;zhèng
* 部   首;攵
* 五   笔;ghty
* 仓   颉;mmok
* 郑   码;aimo
* 字   级;一级字
* 注   音;ㄓㄥˋ
* 异   体;正平水韵部去声二十四敬 总
* 笔画;9四
* 角号码;18140
* 统一码基本区; U+653F
* 结   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会意兼形声字
会意兼形声。商代甲骨文作从攴从正,[[正亦声]]。形旁攴为手持器械,表示本义与治事、动武有关;形旁兼声旁正是从止从丁丁亦声的[[形声字]],本义是征讨城邑,表示政字本义与征伐有关且表音,政与正声韵并同。古初以正为政。后乃为造专字,文献与古文字中有大量此类例证。西周承袭商代的[[结构]]而写法有所调整,主要是把构件方块的城邑省改为一横或圆黑点;或叠加形旁止,俗体。春秋时偏旁正上又有一横为饰笔。

战国时,攴或易作殳与又(是形义皆近偏旁的通用),或省讹作卜;构件正出现了“A”、“B”、“C”等多种写法。隶变后楷书作政,主要是笔势变化。正字本义是征伐,当出现政字时,意为政事、政务。虎簋盖:“女母敢不善于乃政。”还通“徵”,徵收,收税。

鄂君启舟节:“见其金节则母政(毋徵),不见其金节则政。”通“正”,任官长。叔夷钟:“余命女政于朕三军。” 亦指正确无误。云梦秦简《为吏之道》:“将发令,索其政(正),毋发可异史(使)烦请。”通“当”,值。用作人名。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正也。从攴从正,正亦声。之盛切。
=='''说文解字注'''==
正也。

《论语》孔子曰:[[政者]],正也。

从攴正。正亦声。

之盛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盛切,音正。《说文》:正也。《释名》:政,正也,下所取正也。《易·贲卦》:君子以明庶政。《书·舜典》:以齐七政。传:日月五星各异政。又《洪范》:农用八政。疏:食为八政之首,故以农言之。《周礼·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左传·桓二年》:政以正民。

又《礼·王制》:五十不从力政。注:力政,城道之役也。

又姓。《广韵》:出《姓苑》。

又《集韵》《韵会》诸盈切,音征。赋也。通作征。《周礼·地官·均人》:掌均地政。注:政,读为征。地政谓地守地职。 <ref>[https://hanyu.baidu.com/zici/s?wd=%E6%94%BF&query=%E6%94%BF&srcid=28232&from=kg0 政],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30,8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