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艾芜

增加 85 位元組, 6 年前
【人物履历】
== 【人物履历】 ==
祖父设馆教书,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家庭贫苦,他小学未毕业。1921年考入免费的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因受《新青年》和创造社一些刊物的影响,对蔡元培《劳工神圣》的思想奉为圭臬,为逃避包办婚姻,于1925年夏天离家南行。以后六年间,他徒步到昆明,做过杂役;他流浪缅甸克钦山中,当过马店伙计;他漂泊东南亚异国山野,与下层劳动者(赶马人、抬滑竿的、鸦片私贩以至偷马贼)朝夕相处。后来,他到缅甸仰光,病倒街头,为四川省乐至县人万慧法师(书法家谢无量的三弟)收留。以后,他当过报社校对、小学教师、报纸副刊编辑。<br>  1930年冬天,因参加缅甸共产主义小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被捕。<br>  1931年春,被押送回国,途径香港、厦门,同年5月到上海。不久,巧遇成都一师同窗好友杨朝熙(即沙汀,他与艾芜被誉为中国文坛上双星同曜的双子星座)。当年11月29日,与沙汀联名,由艾芜执笔,写信与鲁迅先生,请教有关小说题材问题。12月25日,鲁迅先生回了信。这次通信,对两位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家的成长起着导航引路的重要作用。<br>  1932年底,他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即终生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开始发表小说。<br>   在上海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开拓了新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传奇性故事,具有特异性格的人物和边地迷人的绮丽风光,使作品充溢着抒情气息和浪漫情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br>  1944年由桂林逃难到重庆,写完著名长篇小说《故乡》,编辑抗敌协会重庆分会会刊《半月文艺》(附在重庆《大公报》上)计60期。<br>  1946年到陶行知担任校长的社会大学任教。<br>  1947年夏,国民党在重庆大捕民主人士,逃到上海。这个时期作品有长篇小说《山野》。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反映了国统区劳动群众的苦难、抗争和追求。艺术表现上严谨沉郁的现实主义格调,取代了以前抒情浪漫的艺术特色。<br>  1949年后,艾芜任重庆市文化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他曾去鞍山、大庆、小凉山等地体验生活。<br>  1957年有长篇小说《百炼成钢》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61年到云南旧地重游,完成了《南行记续篇》。解放后任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br>  1981年以后,艾芜以耄耋之年,壮心不已,仍深入大小凉山,重返云南边疆,笔耕不辍。发表《春天的雾》、《南行记新编》等百余万字 ,直至1992 。<br> 1992 年与世长辞。
== 【作品风格】 ==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