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江陵县熊河中学

增加 10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江陵县熊河中学'''坐落于 [[ 风景 ]] 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江陵境内,有49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教学设备完善。校内设有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以及美术、音乐专用教室。同时,学校组建了校园光纤网络,开通了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为老师的 [[ 教学 ]] 和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拥有38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余人。
江陵县熊河中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江陵境内,有49年的办学 [[ 历史 ]] 。学校教学设备完善。校内设有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以及美术、音乐专用教室。同时,学校组建了校园光纤 [[ 网络 ]] ,开通了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拥有38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余人。
==建校历程==
熊河中学于1958年在 [[ 大跃进 ]] 的浪潮中顽强地诞生。发展历程,可用八个字概括:“艰难曲折、发展壮大。
学校创建之初,校址是一片荆棘丛生、荒坟累累的乱葬岗。没有教室、寝室,师生自己动手,自己修建。开办初,学校招收2个班,70余名学生,中学正式教师5人,另有2人是熊河小学教师兼课( [[ 音乐 ]] [[ 体育 ]] )。黄凤杰同志为熊河中学首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达轩为教导主任。教师有童知万、杨振洲、李祝生。
当时,公社党委书记丁致敦同志(后任原江陵县委副书记、正县级)明确指示:“我们要自力更生,发扬党的 [[ 艰苦奋斗 ]] 的精神办好教育。”那时学校提出的口号是:“活人献计,死人献料。”所谓“死人献料”,即挖坟墓里的棺木来做教室、寝室、围墙。师生齐动手,白天上半天课,下半天和晚上就挖坟墓,撬棺材。同学们分为3个组:由童知万老师带领学生挖,杨振洲老师带领学生撬,李祝生老师带领学生搬运。一个一个坟墓挖,一个一个棺材撬。有的把手指划破了,有的手上打起了血泡,有的眼冒金花,但同学们从不叫苦,每天坚持干到深夜。挖累了,有的坐下来歇一会儿,有的就躺在地上呼呼地睡着了。实在太累的时候,同学就发歌唱,清清嗓子,提提精神。晴天,有 [[ 月亮 ]] 的时候,就趁着月光奋战;阴天,就高举火把,淋着柴油燃烧着,借着火光继续挖,场地上灯火辉煌!材料备齐之后,就请木工把一块块棺木接起来,长的三块一接,栽起来做中柱,短的一块做檐柱。挖洞时,要挖成长形或扁形,挖圆形的不合适。洞挖起后,师生们有的树柱子,有的用木柱和铁棍把栽的柱子砸紧。柱子栽好之后,就用竹篾、钢丝绑横梁。然后,师生们砍来一担担茅草, [[ 茅草 ]] 是用夹担一担担挑回来的。
说起砍茅草,有的同志 [[ 回忆 ]] 说:“我们有的手划破了,鲜血直淌;挑的同学肩膀磨肿了不叫苦;有的腿受伤了,一跛一跛的,仍然坚持挑。”寝室里的壁子是用稻草和 [[ 竹子 ]] 滚着,然后用稀泥泥的。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半年工夫的奋战,一栋草房教室和草房寝室竣工了。
过了一学期,师生们又自己动手扳砖、烧窑,日夜奋战。夜晚在窑场搭起棚子,作临时课堂,每天晚上,还坚持上4节课。首届学生陈正良同志说:“童知万老师(后任过熊河中学校长)又要给我们上课,又要带领我们 [[ 劳动 ]] ,真是又忙又辛苦。”上完课之后,有的同学又开始烧窑、扳砖,有的运砖到学校,多烧的砖就出售,把钱拿来建校。把挖的棺木用来做台梁,锯瓦板,做檩子和椽子。经过半年的艰辛劳动,勤工俭学,修建了第一栋砖瓦房教室。
==生活历程==
[[ 老师 ]] 们住的房子,每人约6平方米,有的还是两人住一间。每当雷雨交加的时候,寝室天穿地漏,水浸漫到室内,就在寝室里开沟,或者用脸盆把水往外泼。下雨时,师生们难以安身!
1959年、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此期间,老师们带领学生下到湖区,如到三湖挖藕来充饥,藕还算是好 [[ 食品 ]] 。特别是最难吃的鸭蛋草,把鸭蛋草捞来后,掺着少量的米煮成粥,才能勉强填饱肚子,师生们艰辛地生活着。
那时没有电灯,老师办公,学生上晚自习,点着柴油灯(煤油价贵),而且拧得很小,尽量节省油。老师们在暗淡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备课、辅导。同学们上晚自习认真听讲, [[ 认真 ]] 做作业。师生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辛地 [[ 学习 ]] 、艰苦地生活着。就在这艰苦的环境里,我校为熊河人民培养了第一届初中毕业生。
==历史业绩==
由于艰苦环境的磨炼,师生们的奋发努力,熊河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 [[ 中考 ]] 升学考试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名。如黄发恭(原江陵县县长)、刘胜甲(三峡建设高级工程师)、刘纯吉(湖北电影制片厂党组书记)等都是熊中第一届初中毕业生。1958年,由5名辛勤的 [[ 园丁 ]] 、70余名学子,用他们的智慧和心血,在一片荒地上,就这样开辟了一所传播现代文明的初级中学。
==学校的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熊河中学发展较快。根据形势的需要,1971年又设立了普通高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恢复 [[ 高考 ]] 制度以后,学校为高等学校输送了不少人才。1984年,根据上级指示,熊河中学普高改为职高。当时人们的职业教育观念是淡漠的,职业教育发展艰难,但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出发,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同时把好 [[ 职业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399786486_120052682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不是层次教育 ],搜狐,2020-06-04</ref>高考关,使得学校在历届高考中均名列全市同类学校前茅,硬是把一所乡镇职高办成了荆州市乃至湖北省颇有名气的重点职高。许多地方的学生慕名而来。2000年根据情况的变化,学校又恢复了普通高中,同时,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规模==
学校经过40多年的建设,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2,000余名,现有教职工140多人,其中专职教师110多人、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60多名、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ref>[https://www.docin.com/p-701895729.html 骨干教师评选标准],豆丁网,2013-09-18</ref>10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学科带头人10人、县“十佳”教师3人, [[ 教师 ]] 学历合格率95%。 学校的教学设施齐全。学校高楼耸立,现有11幢。教学楼雄伟壮观,绿树掩映;师生公寓楼干净舒适,朴实温馨;办公楼整洁宽敞,典雅大方。学生食堂清洁严整,文化长廊内容丰富,水泥篮球场标准规范,绿茵足球场开阔平整, [[ 乒乓球 ]] 场井然有序。学校还设有藏书达40,000万册的图书室。拥有现代化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 [[ 设备 ]] 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我校还率先在全县建立了校园广播网络系统和光纤网络系统。校园内环境优美,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假山喷泉,相映成趣,鸟语花香,装点其间。莘莘学子漫步陶然亭之幽径,“独坐幽篁里,吟诗复长啸”。学校秀色怡人,钟灵毓秀,被评为“荆州市花园式学校”。
==教学成绩==
熊河中学的教师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在艰苦的岁月里,奋发图强,为祖国、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人才,有的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据不完全统计,为党的基层(乡镇、各县局)培养了数已千计的干部,党的高级干部十多名,有 [[ 博士 ]] [[ 硕士 ]] 、留学生达三十多人,各类人才数以万计。今天的熊河中学正朝着新世纪的曙光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71,327
次編輯